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五官科论文 >

内耳结构异常的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儿的人工耳蜗植入及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12 07:34
【摘要】:第一部分内耳结构正常与异常的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影像学评估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CT和MRI在内耳结构异常的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对386例申请人工耳蜗植入的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耳聋儿童患者进行颞骨高分辨率CT和MRI检查,总结内耳结构异常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以便选择适合的人工耳蜗接受者和植入耳侧。对于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和对照组,在CT图像上测量前庭水管中点最宽径及外口直径,在MRI图像上测量内淋巴囊骨内段部分中点及外口直径。对耳蜗转位组患者和对照组分别测量:①耳蜗底转平面和头部正中矢状面的夹角((?)α);②面神经垂直段中心和圆窗龛上缘的连线与头部正中矢状面的夹角((?)β);③圆窗平面中,面神经垂直段表面到外耳道后壁的垂直距离A。各组间CT或MRI测得的数据差异行t检验。 结果 45例内耳结构异常患者中有大前庭水管综合征30例,CT显示扩大的前庭水管,MRI显示扩大的内淋巴囊,与正常人有显著性差异。3例耳蜗转位畸形患者的(?)β值大于对照组,而且(?)α(?)β。此外还发现4例Mondini畸形,2例不完全分隔Ⅰ型,1例Michel畸形,1例内听道狭窄及听神经发育不良,1例前庭畸形合(?)内听道底缺损,3例耳蜗骨化。 结论 MRI在大前庭水管综合征、耳蜗骨化及听神经发育不良的诊断方面比CT更具优越性。测量耳蜗底转平面和头部正中矢状面的夹角((?)α)和面神经垂直段中心和圆窗龛上缘的连线与头部正中矢状面的夹角((?)β),可用于评估耳蜗位置并有助于术中准确实施耳蜗开窗。CT及MRI对诊断内耳畸形具有各自的优点,结合两种方法为临床人工耳蜗植入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第二部分内耳畸形和结构正常的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分子病因研究 研究目的 对申请人工耳蜗植入的耳聋患儿进行GJB2、SLC26A4、线粒体12SrRNA基因突变的检测,探讨中国人极重度非综合征性聋患者的分子病因以及适合中国人的耳聋基因诊断策略。通过比较内耳结构正常和内耳畸形患者中常见致聋基因的基因型,探讨内耳畸形的遗传学病因。 研究方法 采集278名申请人工耳蜗植入的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其中有内耳畸形患者42例。对照组为100例听力正常者。提取所有受检者的基因组DNA,用耳聋基因芯片检测四个国人中常见的耳聋相关基因中的9个热点突变,包括GJB2(35delG、176del16bp、235delC及299delAT)、GJB3(538CT)、SLC26A4(IVS7-2AG、2168AG)和线粒体DNA12SrRNA (1494CT、1555AG)。然后用传统测序法对基因芯片检测结果进行验证。对基因芯片检测未发现突变或发现GJB2基因单杂合突变的患者行GJB2基因测序;对发现SLC26A4单杂合突变的患者分别行SLC26A4基因的测序。 研究结果 经测序的方法278例患者中发现98例携带有GJB2基因突变,阳性突变检出率约37.05%。测序法同应用基因芯片检测的结果一致,后者的阳性突变检出率为20.50%。两种方法对GJB2携带者的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278例患者GJB2致病等位基因频率合计为29.32%(163/556)。共发现5种常见多态,10种已报道的致病突变。而其中235delC是最常见的致病突变类型,其次为109GA,然后为299delAT。内耳结构正常组33.90%(160/472)患者发现GJB2基因致病突变,内耳结构异常组的GJB2基因等位基因突变频率7.14%(6/84),与正常听力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说明GJB2基因突变不是内耳畸形的主要病因。本研究发现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线粒体DNA12SrRNA1494CT及1555AG突变检出率为分别为0.36%(1/278)及3.24%(9/278)。未发现1例GJB3(538CT)患者。在278名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中,基因芯片检测出26例具有SLC26A4基因IVS7-2AG和/或2168AG的突变,其中25例为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经过测序发现在30名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中,有28例携带有SLC26A4基因突变,发生率约93.33%。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组中,基因芯片对SLC26A4基因突变检出率为83.33%。测序法与基因芯片法比较,对SLC26A4基因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本实验中共发现了16种SLC26A4突变类型,其中4种为新的突变类型(G368X, IVS8-1GT, IVS13+9CT和Q696X)。在所有的突变中,IVS7-2AG突变的发生率最高,其次为H723R和T410M。 结论 耳聋基因芯片适用于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根据基因芯片快速检测结果,并结合相应基因的测序能很好地诊断极重度聋的分子病因。278例极重度聋患者中GJB2基因突变阳性检出率约28.24%,但GJB2基因突变不是内耳畸形的主要病因。SLC26A4基因突变是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主要病因,本地区患者中IVS7-2AG突变的发生率最高,其次为H723R和T410M。新发现的4种突变类型对于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诊断和病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部分内耳结构异常的极重度感音神经性患者的人工耳蜗植入 研究目的 探讨先天性内耳结构异常的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行人工耳蜗植入的方法及其问题与对策。 研究方法 对2006-2011年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中请行人工耳蜗植入的伴有内耳结构异常的45例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伴有内耳结构异常的患者的耳科学和影像学资料,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要点,术后康复效果进行总结。 研究结果 45例内耳结构异常的患者中最常见的类型为大前庭水管综合征、耳蜗不全分隔Ⅱ型和耳蜗骨化。36例内耳结构异常患者接受了人工耳蜗植入,除1例耳蜗转位患者术中未能植入电极外,其余35人均成功植入电极。30例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术中开窗时出现外淋巴液波动;2例Mondini畸形患者行耳蜗开窗时出现脑脊液“井喷”。将电极插入耳蜗后用备好的筋膜和肌肉组织行前庭和耳蜗填塞并封闭开窗口,结合耳脑胶封闭,能有效控制脑脊液流出,术后恢复良好。35例成功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术后听力及言语康复效果良好。 结论 伴有轻度内耳结构异常的极重度感音性聋患者可以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与耳蜗结构正常患者的人工耳蜗植入效果基本一致。术前详细的影像学和听力学评估以及术中正确规范的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基本条件。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76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道行,胡宝华,董明敏;内耳畸形患儿的人工耳蜗植入[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3年07期

2 余力生,孙怡君,丁国玉,马鑫;迷路纤维化的诊断及人工耳蜗植入3例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3年07期

3 王锦玲,孟美娟,宦怡,张劲松;45例先天性内耳畸形的高分辨率CT特征[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3年10期

4 李为民;韩东一;杨伟炎;;Mondini畸形伴脑脊液耳漏的外科治疗[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6年16期

5 朱运华;能玲玲;李梅生;卥明敏;;河南地区不明原因感音神经性聋95例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筛查[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8年22期

6 蒋璐;冯永;陈红胜;贺楚峰;梅凌云;;中国湖南地区非综合征性聋患者SLC26A4基因突变研究[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年13期

7 李玉华;朱铭;张忠阳;王静蕾;邱海嵊;李蕴;杨军;;儿童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耳聋的高分辨率CT和MRI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6年10期

8 黄金中,黄以乐,龚新茹;迷路骨化(附2例报告)[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1997年04期

9 赵亚丽;王秋菊;李庆忠;兰兰;袁虎;纵亮;韩明鲲;王大勇;翟所强;;95例前庭水管扩大核心家系SLC26A4基因特异突变图谱[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8年03期

10 戴慧;漆剑频;周义成;王仁法;肖明;;多层CT对先天性内耳畸形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8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能玲玲;不明原因感音神经性聋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与LVAS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255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25255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1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