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轴缺如畸形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特点
发布时间:2019-09-06 19:41
【摘要】:目的:探讨蜗轴缺如畸形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EABR)的特点,明确蜗轴缺如畸形患者EABR阈值与耳蜗发育正常且合并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之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09-2015-08期间行人工耳蜗植入的14例蜗轴缺如畸形患者(A组),并筛选耳蜗发育正常且合并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14例患者(B组)作为对照。2组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分别选取2、6、11电极行EABR检测,比较EABR引出率及阈值的差异。结果:A组EABR引出率为71.4%,B组EABR引出率为100%。A组患者EABR阈值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3个电极间EABR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EABR阈值在2、11电极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电极EABR阈值低于11电极阈值。结论:蜗轴缺如畸形患者EABR阈值明显高于耳蜗发育正常患者,2、6、11电极间EABR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ABR作为客观的检测方法,可以应用于蜗轴缺如畸形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客观听觉效果评价。
【图文】:
理。2组间EABRⅤ波阈值、潜伏期的差异采用两独立样本Willcoxon秩和检验,组内各电极的EABRⅤ波阈值、潜伏期的差异采用多个独立样本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α取0.05。2结果2.1电极植入情况28例患者均顺利植入全部电极。全部蜗轴缺如畸形患者CI术后1周行耳蜗锥形束CT(conebeamcomputedtomography,CBCT)检查,见图1。1a:常规CBCT平扫;1b:3D重建。图1蜗轴缺如畸形患者CI术后CBCT示电极在耳蜗腔内呈环形盘绕2.2EABR引出率B组14例患者全部记录到EABR波形,引出率为100%;A组14例患者中仅10例记录到可靠EABR波形,引出率为71.4%。B组患者的2、6、11电极可引出规律的Ⅲ波和Ⅴ波,且随着刺激量的增大,出现EABR波形潜伏期缩短及波幅增大(图2)。而可以引出波形的A组部分患者仅能分辨出单一Ⅴ波,但随着刺激量的·112·
理。2组间EABRⅤ波阈值、潜伏期的差异采用两独立样本Willcoxon秩和检验,组内各电极的EABRⅤ波阈值、潜伏期的差异采用多个独立样本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α取0.05。2结果2.1电极植入情况28例患者均顺利植入全部电极。全部蜗轴缺如畸形患者CI术后1周行耳蜗锥形束CT(conebeamcomputedtomography,CBCT)检查,见图1。1a:常规CBCT平扫;1b:3D重建。图1蜗轴缺如畸形患者CI术后CBCT示电极在耳蜗腔内呈环形盘绕2.2EABR引出率B组14例患者全部记录到EABR波形,引出率为100%;A组14例患者中仅10例记录到可靠EABR波形,引出率为71.4%。B组患者的2、6、11电极可引出规律的Ⅲ波和Ⅴ波,,且随着刺激量的增大,出现EABR波形潜伏期缩短及波幅增大(图2)。而可以引出波形的A组部分患者仅能分辨出单一Ⅴ波,但随着刺激量的·112·
【作者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计划(No:2013-3-063)
【分类号】:R764.9
本文编号:2532802
【图文】:
理。2组间EABRⅤ波阈值、潜伏期的差异采用两独立样本Willcoxon秩和检验,组内各电极的EABRⅤ波阈值、潜伏期的差异采用多个独立样本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α取0.05。2结果2.1电极植入情况28例患者均顺利植入全部电极。全部蜗轴缺如畸形患者CI术后1周行耳蜗锥形束CT(conebeamcomputedtomography,CBCT)检查,见图1。1a:常规CBCT平扫;1b:3D重建。图1蜗轴缺如畸形患者CI术后CBCT示电极在耳蜗腔内呈环形盘绕2.2EABR引出率B组14例患者全部记录到EABR波形,引出率为100%;A组14例患者中仅10例记录到可靠EABR波形,引出率为71.4%。B组患者的2、6、11电极可引出规律的Ⅲ波和Ⅴ波,且随着刺激量的增大,出现EABR波形潜伏期缩短及波幅增大(图2)。而可以引出波形的A组部分患者仅能分辨出单一Ⅴ波,但随着刺激量的·112·
理。2组间EABRⅤ波阈值、潜伏期的差异采用两独立样本Willcoxon秩和检验,组内各电极的EABRⅤ波阈值、潜伏期的差异采用多个独立样本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α取0.05。2结果2.1电极植入情况28例患者均顺利植入全部电极。全部蜗轴缺如畸形患者CI术后1周行耳蜗锥形束CT(conebeamcomputedtomography,CBCT)检查,见图1。1a:常规CBCT平扫;1b:3D重建。图1蜗轴缺如畸形患者CI术后CBCT示电极在耳蜗腔内呈环形盘绕2.2EABR引出率B组14例患者全部记录到EABR波形,引出率为100%;A组14例患者中仅10例记录到可靠EABR波形,引出率为71.4%。B组患者的2、6、11电极可引出规律的Ⅲ波和Ⅴ波,,且随着刺激量的增大,出现EABR波形潜伏期缩短及波幅增大(图2)。而可以引出波形的A组部分患者仅能分辨出单一Ⅴ波,但随着刺激量的·112·
【作者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计划(No:2013-3-063)
【分类号】:R764.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道行;;蜗轴骨化的人工耳蜗手术与术后神经电生理评价与主观检测[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年16期
2 刘少锋;三维刺入电极矩阵在人和猫蜗轴内听神经中的植入技术的研究[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2003年06期
3 王洁晴;秦宏智;马岩;;面部蜗轴的解剖及其在美容外科中的重要性[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7年01期
4 申宇鹏;李晓明;周永清;路秀英;;蜗轴切除术后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阳性终末在豚鼠耳蜗核内的变化[J];中华耳科学杂志;2009年01期
5 王善良,姚德成,张涤生;口角蜗轴的解剖功能及其对面部表情的影响[J];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5年03期
6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池涨才;戴培东;王德辉;;正常人耳蜗蜗轴的方位变化及其影响因素[A];2010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孙敏;口角肌肉三维结构模型的建立[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2 白德伟;口角蜗轴的三维立体结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3 王烨;蜗轴螺旋动脉平滑肌的培养及其鉴定[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328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253280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