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五官科论文 >

喉癌组织中IGFBP-rP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及其蛋白表达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29 01:09
【摘要】:目的:喉癌(laryngocarcinoma)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喉癌的发病率有日益增多的趋势。喉癌的发生和其他恶性肿瘤一样,可能与多因素引起的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改变有关。 DNA甲基化作为表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课题通过研究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相关蛋白1(insulin-like growthfactor binding protein-related protein1, IGFBP-rP1)基因在喉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启动子区甲基化及其蛋白表达的关系,同时还检测了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3, IGFBP-3)基因在喉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探讨喉癌组织中IGFBP-rP1基因甲基化及蛋白表达与喉鳞癌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的关系,从而为喉鳞癌的发病机制及预测预后等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方法: 1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SP)技术检测45例喉癌组织和18例癌旁正常组织中IGFBP-rP1基因的甲基化情况。 2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 IHC)P-V法和S-P法分别检测45例喉癌组织及18例癌旁正常组织中IGFBP-rP1和IGFBP-3基因的蛋白表达情况。 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意义。 结果: 1IGFBP-rP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与临床病理学资料的关系 45例喉癌患者的癌组织及18例癌旁正常组织中IGFBP-rP1基因甲基化率分别为33.3%(15/45)和5.6%(1/18),喉癌组织中IGFBP-rP1基因甲基化发生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IGFBP-rP1在喉癌组织中的甲基化率与临床病理资料,如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大小和年龄等均无关(P0.05)。 2IGFBP-rP1蛋白在喉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情况IGFBP-rP1在喉癌组织的蛋白表达率26.7%(12/45)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蛋白表达率88.9%(16/18)(P0.01)。在喉癌组织中,IGFBP-rP1的蛋白表达与年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肿瘤大小均无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有关(χ2=5.114, P=0.024),即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发生IGFBP-rP1启动子区甲基化的15例喉癌组织中其蛋白表达均呈阴性,30例未发生IGFBP-rP1启动子区甲基化的喉癌组织中有12例该基因蛋白表达阳性,IGFBP-rP1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与其蛋白表达之间呈明显负相关(P0.05)。 3IGFBP3蛋白在喉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情况喉癌组织的IGFBP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24.4%(11/45),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的蛋白表达72.2%(13/18)(P0.01)。在喉癌组织中,IGFBP-3的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组织分级、临床分期和肿瘤大小均无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有关(χ2=5.595, P0.05),即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4在喉癌组织中IGFBP3与IGFBP-rP1的蛋白表达成正相关(r=0.826,P0.01)。 结论: 1IGFBP-rP1基因启动子区高甲基化可能是导致喉癌发生的原因之一,但是IGFBP-rP1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等因素均无关,,提示IGFBP-rP1启动子区甲基化可能与喉癌的发展无关。 2IGFBP-rP1蛋白表达降低可能与喉癌的发生有关,且IGFBP-rP1基因启动子区高甲基化可能是喉癌中IGFBP-rP1蛋白低表达的原因之一。 3IGFBP-rP1、IGFBP3可能共同参与了喉癌的发生及肿瘤转移这一病理过程。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739.6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霍艳英;TGF-β及Smads信号在癌症中的作用[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2年03期

2 石伟成;王志刚;张万青;;IGFBP-3和IGF-1R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J];中外医学研究;2011年06期

3 毛一雷;胰岛素样生长因子预测和诊断肿瘤的新手段[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9年12期

4 皮佳俐;徐平;宋卫东;刘媛媛;朱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对非小细胞肺癌的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年06期



本文编号:25672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25672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9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