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五官科论文 >

变应性鼻炎临床诊疗、动物模型及Th2细胞因子检测

发布时间:2020-01-31 04:06
【摘要】:AR患者常见症状是清涕、鼻塞、鼻痒、喷嚏,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AR诊断的方法包括SPT、血清特异性IgE检测、EOS等,三者各有优缺点。SPT受药物、患者皮肤状况、检测者主观判断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血清特异性IgE耗时久,所查过敏原种类少,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AR患者需要。AR患者的外周血EOS比例和绝对值可高可低,特异性差。目前我院AR患者的一线用药主要是鼻喷激素、抗组胺药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鼻用激素的种类繁多,我院主要使用糠酸莫米松,抗组胺药主要为氯雷他定片,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主要是孟鲁司特纳片。我们将对比这些药物的临床疗效,观察患者的治疗反应。比较公认的AR发病机制为Th2细胞因子过度表达。我们课题组受到启发,临床上可否直接检测Th2细胞因子,将其结果作为诊断AR的客观指标。这一问题需要通过AR动物模型来解决。本组动物实验的意义在于,有针对性地研究AR发病机制,克服直接在人体上进行试验的局限性,为AR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见解。Th2细胞因子种类繁多。有研究指出,IL-6和IL-10在AR中起正性调节作用,分泌极为旺盛。因此,我们将在AR动物模型上检测IL-6和IL-10两种细胞因子。目的:观察AR临床诊疗效果,建立AR动物模型、检测Th2细胞因子方法:AR对照组48例,应用糠酸莫米松和氯雷他定片进行治疗,糠酸莫米松双侧鼻孔各一喷,每日晨起喷一次,共2喷,连续使用2周:氯雷他定片10mg口服每晚一次。试验组患者46例,应用糠酸莫米松和氯雷他定片治疗,方法同对照组,加用孟鲁司特纳片,每日睡前口服一片10mg。共2周。症状采用0-3分计分法,疗效标准分显效、有效、无效三级。观察用药2周前、后的症状变化和疗效。选用20只Hartley豚鼠,OVA为致敏原,氢氧化铝为佐剂,分两个阶段进行实验:第一阶段实验组豚鼠将OVA混悬液进行腹腔注射造成全身致敏,第二阶段将OVA溶液滴到实验组豚鼠的每侧鼻孔中进行鼻部激发。对照组豚鼠用0.9%氯化钠溶液替代OVA。通过喷嚏、挠鼻子症状判定造模是否成功,高倍病理显微镜下计数嗜酸性粒细胞个数和比例,运用豚鼠试剂盒检测IL-6和IL-10。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症状、EOS和Th2细胞因子的差异。结果:AR患者对照组48人,年龄37.60±12.94岁;试验组46人,年龄38.04±15.27岁,两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4)。对照组EOS结果为(0.07±0.05);试验组患者的EOS结果为(0.05±0.02),两组患者的E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用药后对照组症状改善评分结果为(51.25±21.08) %,试验组AR患者的症状改善评分结果为(83.48±11.05)%,两组用药后症状均有改善,且试验组用药后症状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实验组豚鼠被致敏和激发后,频繁出现鼻痒(挠鼻)、喷嚏、清涕等行为,实验组造模成功率60%。实验组较对照组鼻黏膜EOS浸润明显增多(P0.05)。实验组豚鼠鼻黏膜组织 IL-6 水平为(185.41±9.57) ng/L, IL-10 水平为(99.97±12.71)ng/L,较对照组 IL-6 水平(4.35±0.30) ng/L、IL-10 水平(4.45±0.31) ng/L 明显增高(P0.05)。结论:加用孟鲁司特钠片的三药联合治疗AR疗效好于糠酸莫米松和氯雷他定片二药联合治疗。AR豚鼠模型成功。AR豚鼠Th2细胞因子IL-6和IL-10均高于对照组。
【图文】:

风团,红晕,患者,喷嚏


遇到冷空气时喷嚏频繁,还有的处于粉尘环境中也会不受控制的喷嚏,症状典型,逡逑患者鼻内镜下可以看到其鼻黏膜水肿,,苍白,下鼻甲肥大(图1)。部分患者行SPT逡逑试验时会有明显的阳性体征,风团均在“++”以上(图2,图3)。于我院鼻科门诊逡逑就诊的AR患者中,绝大部分行SPT试验能查出明确的过敏原物质,但也有少部分逡逑12逡逑

下鼻甲肥大,鼻内镜,水肿,黏膜


2临床表现本组AR鼻痒,打喷嚏,至少3个以上,自诉晨起时严重,也有的患者逡逑遇到冷空气时喷嚏频繁,还有的处于粉尘环境中也会不受控制的喷嚏,症状典型,逡逑患者鼻内镜下可以看到其鼻黏膜水肿,苍白,下鼻甲肥大(图1)。部分患者行SPT逡逑试验时会有明显的阳性体征,风团均在“++”以上(图2,图3)。于我院鼻科门诊逡逑就诊的AR患者中,绝大部分行SPT试验能查出明确的过敏原物质,但也有少部分逡逑12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765.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永峰,张皙;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和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动物模型[J];眼科研究;2000年01期

2 徐远达,萧正伦,罗炜,黄海鹭;新建一种早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动物模型[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年03期

3 富琦,陈信义;建立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新思路[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年09期

4 董晓华,张丹参,武海霞;衰老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及评价[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5 彭鹏,杜秀平;肺癌动物模型的制作概况[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6 彭炳蔚,任连坤,吴立文;癫沲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5年10期

7 焦东亮;倪秀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动物模型[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5年10期

8 王斌;武汉;刘恒;;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动物模型在中医科研中的应用[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李才锐,姜德咏;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2005年01期

10 刘稳;高志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动物模型[J];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白跃宏;沈晓艳;曹曼林;;慢性骨筋膜室综合征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七届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曹敬丽;黄红云;;痴呆动物模型[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魏玮;;证候动物模型述评[A];中医药中青年科技创新与成果展示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崔轶凡;王庆国;;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对中医药研究的意义及建模方法新思路[A];仲景医学求真(续三)[C];2009年

5 魏玮;;证候动物模型述评[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6 徐国会;励建安;王彤;周士枋;;慢性冠状动脉狭窄及侧枝循环的动物模型[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康复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7 胡连生;李忠卓;刘海军;张铁民;;肝火上扰型耳聋动物模型的实验初探[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8 苗明三;方晓艳;孙艳红;;气血双虚动物模型的复制[A];首届中国中医药实验动物科技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2年

9 秦任甲;;高黏滞动物模型[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10 张如意;艾厚喜;叶翠飞;李林;;拟抽动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评价[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丁萍 丁香;“让我代表动物惩罚你”[N];医药经济报;2009年

2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职业教育学院 王哲;试述心理学前瞻性记忆模型研究进展[N];吉林日报;2010年

3 张刚强;生物医学和药物研究动物模型规划研讨会召开[N];中国医药报;2010年

4 记者 衣晓峰 通讯员 吴丹;新血管内膜增生动物模型研制成功[N];健康报;2013年

5 记者 谭欣;创新建立中医证候动物模型[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6 裘 索;中医药现代化若干问题的思考[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7 新华社记者 毛磊;人应该学会与动物共存[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8 赵琰 屈会化 王庆国;建立病证结合理想模型的新思路[N];中国医药报;2006年

9 ;变应性鼻炎要与感冒相鉴别[N];保健时报;2008年

10 康琦;变应性鼻炎 工业化助长发病率治疗费用不断攀升[N];中国医药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玉芝;玉屏银屑方对湿热证型银屑病动物模型免疫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年

2 柴亮;自身免疫性内耳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和凋亡及其相关蛋白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内耳病的表达[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3年

3 朱峰;炎症性肠病免疫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的探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7年

4 成俊;腰椎融合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生物力学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5 隰建成;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行为学观察[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6 姜伟洲;基于中医理论的肺阴亏虚、寒邪犯肺证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相关理论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钱迪;变应性鼻炎综合诊治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8 罗燕云;MicroRNA-135a对变应性鼻炎小鼠Th1/Th2免疫调控作用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9 刘洋;迎香穴针刺治疗变应性鼻炎作用机制的网络构建及临床疗效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10 于洋;鹿鹅鼻炎方对变应性鼻炎模型大鼠Th1/Th2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影响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栾兆磊;变应性鼻炎临床诊疗、动物模型及Th2细胞因子检测[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7年

2 章敏贵;放射性泪腺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病理生理机制研究及Gadd45 α在其损伤修复中作用的探讨[D];复旦大学;2014年

3 毛雅琴;幽门螺杆菌国内流行株动物模型的建立[D];浙江大学;2015年

4 孙志文;病毒介导反义CK13基因对人鼻咽癌HNE1细胞动物模型放疗敏感性的影响[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5 李帅杰;前列腺2μm激光切除术后尿道上皮修复机制研究的动物模型的建立[D];遵义医学院;2016年

6 李金轩;一种新型脊髓压迫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自噬因子beclin1表达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7 袁育韬;胃癌原位种植淋巴转移动物模型的建立[D];南京大学;2016年

8 崔丹;调节性T细胞在吉兰—巴雷综合征动物模型中免疫机制的研究[D];蚌埠医学院;2016年

9 陈姣;CR1SPR-Cas9技术构建LCA-Nmnat1小鼠动物模型及其发病机理研究和PHEX基因新发嵌合突变导致低磷酸盐血症性佝偻病[D];浙江大学;2016年

10 于仁朝;大鼠异侧颈总动脉端侧吻合动物模型的制作及评价[D];蚌埠医学院;2016年



本文编号:25749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25749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b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