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背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系由糖尿病引起的眼部视网膜微血管损伤的一种远期并发症,是全世界失明的最主要原因。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甲硫氨酸的中间代谢产物,血Hcy高水平会诱发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凋亡。叶酸参与Hcy的代谢过程,叶酸的吸收、代谢障碍可影响同型半胱氨酸甲基化为甲硫氨酸,从而导致同型半胱氨酸累积,补充叶酸治疗后可显著降低循环中Hcy的水平。有研究表明Hcy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之间存在关联,但结果是互相矛盾的。补充叶酸治疗来降低或者延缓DR发生的机理尚不清楚。目的:(1)研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之间的关系。(2)研究叶酸减轻糖尿病小鼠眼球局部的炎性反应、降低视网膜病变风险的保护性作用及机制。(3)探究叶酸联合二甲双胍在糖尿病小鼠中的应用,在降低血糖浓度的同时降低视网膜病变的风险。(4)探究口服叶酸在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保护作用。方法:(1)同型半胱氨酸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影响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PubMed、Cochrane library和EMBASE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自数据库建立起至2017年11月为止。按预先制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对于符合标准的文献,由2位评价员严格按照纳入标准独立筛选、提取资料,并进行偏倚风险评估后,使用STATA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GRADE profiler3.6软件评价证据质量,进行质量等级分级。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比值比(OR)值及95%可信区间(CI)分析同型半胱氨酸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风险之间的关系并进行亚组分析,采用敏感性分析评估结果的稳定性,用漏斗图评估文献的发表偏倚。(2)叶酸对小鼠视网膜病变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1)糖尿病小鼠的饲养、血糖和体重的测定:7周龄SPF级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db/db小鼠)60只和同周龄的健康C57BL/KsJ(WT)小鼠15只。每周检测一次空腹血糖,同时每日监测小鼠的体重变化情况,直至实验结束。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并在SPSS软件(20.0)中进行统计学分析,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叶酸对2型糖尿病小鼠的视网膜病变的保护性作用:将60只db/db小鼠随机分为四组:叶酸组15只、阴性对照组15只、二甲双胍组15只、二甲双胍联合叶酸组15只。另外15只正常C57BL/Ks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叶酸组小鼠每日以71μg/kg的叶酸溶液100μl灌胃,二甲双胍组每日以120 mg/kg的二甲双胍溶液100μl灌胃,二甲双胍联合叶酸组每日以71μg/kg的叶酸溶液100μl和120 mg/kg的二甲双胍溶液100μl灌胃,阴性对照组和健康空白对照组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给药4周。每周检测一次空腹血糖,每日监控小鼠体重变化。4周给药周期结束后,每只小鼠在处死前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眼底镜检查。处死小鼠,摘除眼球后取血,用ELISA检测胰岛素、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白介素IL-1β(interleukin 1 beta,IL-1β)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取视网膜组织,通过q-PCR检测视网膜组织Il-1β基因和vegf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用WB检测视网膜组织NOX4和VAV2的蛋白表达量。HE染色观察黄斑视网膜厚度;通过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和免疫荧光技术(immunofluorescence,IF)检测视网膜组织上CD31、VEGFR、3-NT、4-HNE、NLRP3等细胞因子的表达量。所有定量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并在SPSS软件(20.0)中进行统计学分析,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3)叶酸对非增殖性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保护作用的研究:选取2017年5月至2017年11月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眼科的30名2型糖尿病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实验的研究方法。15名患者纳入对照组,每日接受1.0g二甲双胍降糖治疗;另外15名患者纳入联合治疗组,在服用二甲双胍基础上每日加服5mg叶酸。经过半年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血叶酸浓度、血同型半胱氨酸、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视网膜出血点数量、黄斑视网膜厚度(μm)等指标的变化。定量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并在SPSS软件(20.0)中进行统计学分析,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共纳入11篇研究,总计2184例糖尿病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风险增高有关(OR:1.62;95%CI:1.29-2.03;P0.001)。尽管在所纳入的研究中发现了显著的异质性,但敏感性分析的结果仍然具有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发现同型半胱氨酸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大多数亚群之间有显著的关联,但如果样本量100,参与者有1型糖尿病或研究质量较低,则两者没有显著关联。(2)db/db小鼠的平均体重为42.6±3.41g,同周龄的健康小鼠平均体重为16.1±0.63g。糖尿病小鼠的平均空腹血糖浓度为21.0±1.3mmol/L,而健康小鼠的平均空腹血糖浓度为6.5±0.6mmol/L。(3)研究期间,叶酸组和阴性对照组小鼠的FBG(Fasting blood-glucose)和HbA1c(Haemoglobin A1c)浓度增加。在研究结束前,叶酸组的FBG和HbA1c分别达到28.2±1.4mmol/L和192.64±33.29ng/mL;阴性对照组的FBG和HbA1c分别为26.6±1.7mmol/L和226.44±32.13 ng/mL;而二甲双胍组和联合治疗组的FBG和HbA1c浓度均下降且显著低于叶酸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二甲双胍组FBG和HbA1c分别为18.7±1.5 mmol/L和171.05±22.81 ng/mL,联合治疗组FBG和HbA1c分别为19.8±1.4 mmol/L和151.42±22.91 ng/mL。二甲双胍组和联合治疗组的小鼠空腹胰岛素浓度也低于叶酸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空白对照组为健康小鼠,FBG、HbA1c和空腹胰岛素浓度均低于其他四组。(4)叶酸组小鼠血浆Hcy为7.35±1.18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阴性对照组为10.39±0.90μmol/L,联合治疗组为7.88±0.93μmol/L,二甲双胍组为11.02±1.13μmol/L(P0.05)),但高于空白对照组(6.75±0.98μmol/L)。此外,ELISA、q-PCR、WB、IHC和IF等检测结果表明4组db/db小鼠的IL-1β、VEGF、Il-1β基因、vegf基因、NOX4、VAV2、CD31、VEGFR、3-NT、4-HNE、NLRP3和其他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小鼠。这些细胞因子在阴性对照组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叶酸和空白组(P0.05);二甲双胍组的各种炎症因子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联合治疗组(P0.05)。治疗结束后,OCT结果和视网膜组织病理学分析显示空白组平均视网膜厚度最高(145.01±15.54μm),其次是联合治疗组(119.39±1.34μm),阴性对照组(104.59±2.09μm)和二甲双胍组(91.77±7.52μm)。但是,眼底镜检查发现每组的眼底结构没有显著改变。(5)临床研究中,二甲双胍组(8.42±4.08 ng/mL)和联合治疗组(8.22±4.23 ng/mL)血清叶酸浓度基线值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束时,联合治疗组血清叶酸浓度(12.15±5.46 ng/mL)显著高于二甲双胍组(7.42±2.88 ng/mL)(P0.05)。联合治疗组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8.15±2.21μmol/L)低于二甲双胍组(12.16±2.34μmol/L)(P0.05)。联合治疗组空腹胰岛素水平显著升高(P0.05),从11.21±3.02mU/L升高至13.76±3.68mU/L,而HbA1c显著降低,从6.01±1.36%降至4.61±1.25%(P0.05)。而二甲双胍组空腹胰岛素和HbA1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由12.07±5.64mU/L变为11.67±3.76mU/L,5.85±1.26%变为5.79±1.50%。治疗结束时联合治疗组和二甲双胍组之间空腹胰岛素浓度和HbA1c无差异。OCT检查显示两组黄斑视网膜厚度基线无显著差异。在研究结束时,联合治疗组黄斑视网膜厚度为174.13±13.66μm,薄于二甲双胍组(189.73±22.54μm)。虽然在研究之前或研究结束时两组之间视网膜出血点的数量没有显著差异。结论:(1)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风险增加有关,特别是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糖尿病患者制定有效的管理策略,以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2)糖尿病模型小鼠的成功饲养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动物模型。(3)叶酸可降低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从而降低视网膜组织中NOX4,VAV2,CD31,VEGFR,3-NT,4-HNE等炎症因子的水平。这些也导致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视网膜血管生成的减少,实现了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保护作用,而且这种保护作用也不依赖于降糖治疗。(4)叶酸可能促进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并具有与二甲双胍协同降低血糖的作用。叶酸还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减少视网膜炎症反应和视网膜水肿。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587.2;R774.1
【图文】: 5图 1-1 “叶酸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基础路线图Fig.1-1 The process of protective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folate in diabetic retinopathy
技术路线图
文献筛选流程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常韶燕;李佰一;姚秀英;刘鑫丽;王理;;组织叶酸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9年07期
2 刘燕萍;;补叶酸,谨防“过犹不及”[J];祝您健康;2017年03期
3 吉训明;赵文博;;中老年人补叶酸可防卒中[J];益寿宝典;2017年24期
4 刘燕萍;;补叶酸,谨防“过犹不及”[J];益寿宝典;2017年12期
5 ;康寿文摘[J];老年人;2017年08期
6 林凤茹;叶酸缺乏的非血液学并发症[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7 东广玲;叶酸缺乏对妊娠的影响[J];医学综述;2000年11期
8 冉家彦;崔月娥;雷式衡;乔振华;Victor Herbert;Neville Colman;George Drivas;王毓銮;;老年癌症病人和健康老年人叶酸情况的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1987年04期
9 徐亮;恶性肿瘤与叶酸缺乏(附100例随机对照研究)[J];肿瘤;1988年05期
10 刘伯淳;;叶酸可治疗牛犊秃头症[J];国外畜牧学(饲料);198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淑娜;桂永浩;宋后燕;王跃祥;钟涛;;叶酸缺乏导致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的实验动物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刘华;蔡同甲;王玮璐;赵重波;;叶酸缺乏致中枢神经系统病变1例报道[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14年
3 刘华;蔡同甲;王玮璐;吴慧;赵重波;;获得性叶酸缺乏致中枢神经系统病变1例报道[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14年
4 高茹菲;耿艳清;陈秋桐;张磊;何俊琳;;自噬在叶酸缺乏引起早孕小鼠子宫内膜蜕膜化异常中的作用研究[A];中国生理学会生殖科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动物学会生殖生物学分会第二次联合学术年会暨“生殖科学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学术交流会”和“生殖生物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7年
5 向建军;许榕仙;;叶酸及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A];中国营养学会论文汇编之二[C];2007年
6 刘婷;曲云欢;孟德;张巧娥;宋大虎;;用于同位素标记的抗叶酸单克隆抗体的制备[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五卷)——中国核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8册(锕系物理与化学分卷、同位素分卷、辐射研究与应用分卷、核技术工业应用分卷、核农学分卷、核医学分卷)[C];2017年
7 孙淑娜;宋后燕;钟涛;王跃祥;桂永浩;;叶酸缺乏导致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的实验动物研究[A];2006(第三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浙江省儿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8 李俊君;董良;阳方;余颜;俞旭君;;维生素B12和叶酸对精子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A];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学术大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诊疗技术研修班暨2017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上海市中医药学会泌尿男科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讲义论文资料汇编[C];2017年
9 袁红方;周婷;赵凯;章慧平;;叶酸缺乏通过激活内质网应激信号通路介导GC-2细胞凋亡[A];中国生理学会生殖科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动物学会生殖生物学分会第二次联合学术年会暨“生殖科学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学术交流会”和“生殖生物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7年
10 杨慧敏;廖国仪;周冬;孙轶;黄云祖;陈觉凝;林茹珠;;叶酸缺乏的离乳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检测及意义[A];第五届全国优生科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吉训明 赵文博;补充叶酸防卒中靠谱吗[N];健康报;2017年
2 记者 范琛;找出山西宫颈癌高发病率“元凶”之一[N];科学导报;2017年
3 实习记者 盛义;云南农大首获生物叶酸[N];云南经济日报;2017年
4 新华;老年痴呆与B_12和叶酸缺乏有关[N];北京科技报;2000年
5 高晶霞 记者 吴天飞;87万农村妇女查“两癌”[N];哈尔滨日报;2009年
6 晓陈;我国首次制定膳食营养的叶酸参考摄入量[N];中国医药报;2000年
7 北京友谊医院 主任医师 王润华 房山中医医院 医师 郑洪光;叶酸——造血的必要物质[N];中国医药报;2001年
8 ;叶酸缺乏危及母子[N];保健时报;2004年
9 王敏;叶酸缺乏影响优生[N];江苏科技报;2001年
10 王玉林;叶酸缺乏易致宫颈癌[N];大众卫生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雷迅文;叶酸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9年
2 崔杉杉;基于DNA甲基化和氧化应激途径叶酸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作用机制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8年
3 刘文博;叶酸缺乏的人神经嵴细胞和小鼠模型的构建与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年
4 袁红方;叶酸缺乏对精子发生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5 韩慧兰;叶酸高分子复合物靶向抗肿瘤药效及机理的探讨[D];复旦大学;2004年
6 王益民;叶酸代谢酶基因多态性、MAGE A_1、CAGA基因去甲基化与食管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7 孙淑娜;叶酸缺乏对斑马鱼心血管系统发育影响的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8 李毅;妊娠早期叶酸缺乏对仔猪骨骼肌mRNA表达谱的影响及其表观遗传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9 高茹菲;叶酸缺乏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基因表达的甲基化调控及其对胚胎着床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10 耿艳清;叶酸缺乏对小鼠子宫内膜蜕膜化和胚胎发育的影响及其对基因组甲基化模式的调控[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钰倩;叶酸缺乏对人结肠细胞基因组稳定性和miR-21-5p调控hMSH2表达的影响[D];云南师范大学;2018年
2 王乔羽;叶酸补充与癌症发生风险的系统评价[D];成都医学院;2018年
3 苗卉;高叶酸促进小鼠胚胎干细胞干性及分化潜能的作用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2018年
4 董志萍;叶酸缺乏通过线粒体STAT3介导缺血再灌后神经细胞损伤的机制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8年
5 马乐;不同能量日粮补充叶酸对牛瘤胃发酵及消化代谢的影响[D];山西农业大学;2016年
6 袁Z赯
本文编号:2769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