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五官科论文 >

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缺失对视网膜的促老化作用及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9 12:35
【摘要】:背景:视网膜是一个极易受到年龄因素影响的器官组织,往往会随着年龄增高出现结构改变和功能退化。而且,视网膜的老化与许多年龄相关性视网膜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例如AMD、glaucoma、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高血压动脉硬化眼底病等。这些疾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视觉质量,甚至导致失明。因此,为了延缓视网膜的衰老,改善视网膜功能,减少视网膜年龄相关疾病的发生,近年来,人们努力探索影响视网膜衰老的各种因素。但视网膜老化的机制仍然不清楚,而且视网膜年龄相关疾病的发生率也在不断增高。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IRF3)是参与抗病毒反应的核心转录因子。当病毒感染宿主时,IRF3会活化并进入细胞核诱导大量Ⅰ型干扰素的产生,从而抵抗病毒感染。近几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IRF3相关的细胞信号转导与调控机制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研究发现,除抗病毒作用之外,IRF3还可以在多种刺激条件下激活,例如DNA损伤,应激诱导因素、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刺激等,从而发挥响应DNA损伤,调控细胞生长,抗肿瘤等重要作用。有研究证实,在病理因素干预条件下,IRF3还可以参与某些视网膜老化相关疾病的病理变化过程。以上研究提示,IRF3可能在视网膜老化的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但其具体的作用仍然缺乏相关证据。目的:通过对正常WT和Irf3~(-/-)鼠的对比研究,观察在IRF3缺失条件下,视网膜老化相关的结构和功能改变,并通过G10(IRF3激动剂)进行干预,从而探索IRF3对视网膜老化的作用和机制,为延缓视网膜衰老,减少视网膜老化相关疾病的发生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方法:在体条件下,将以C57/BL6为背景的WT和Irf3~(-/-)鼠按照YA(Young adult)和Old两个年龄段分为YA WT、YA Irf3~(-/-)、Old WT、Old Irf3~(-/-)共4个组,YA年龄为2~4个月,Old年龄为22~24个月。分别用S-OCT、HE染色、免疫荧光染色、电镜技术、ERG对IRF3缺失后的小鼠视网膜结构和功能改变进行评价。再结合Western blot、SA-β-gal染色对视网膜在IRF3缺失后的衰老状态进行评价。利用Western blotting对引起视网膜变化的分子机制进行研究。体外条件下,分别建立WT和Irf3~(-/-)鼠的原代RGC细胞缺氧衰退模型,并利用G10(IRF3激动剂)进行干预观察。将WT和Irf3~(-/-)鼠的新生鼠RGC细胞分为WT+vehicle、Irf3~(-/-)+vehicle、WT+H_2O_2、Irf3~(-/-)+H_2O_2、WT+H_2O_2+G10、Irf3~(-/-)+H_2O_2+G10共6个组。分别用Western bloting、SA-β-gal染色对比分析IRF3的表达、老化相关标记蛋白和SA-β-gal染色的表达,并对相关作用的分子机制进行研究。由于Irf3~(-/-)鼠在自然环境中易受病毒感染影响,为排除IRF3介导的炎性反应作用,将HSV-1病毒直接感染WT和Irf3~(-/-)鼠角膜(模拟自然环境),再用流式细胞分选、免疫荧光染色、WB等技术分析视网膜和角膜改变,以及全身炎症反应。结果:1.由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Old(老年)WT组的正常IRF3蛋白表达量比YA(年轻)WT组显著降低(P0.05)。通过ERG检查发现,Irf3~(-/-)鼠的电生理功能比相同年龄段WT鼠明显下降(P0.05)。进一步用S-OCT、HE染色检测视网膜结构显示,Irf3~(-/-)鼠的视网膜厚度比相同年龄段WT鼠显著减少(P0.05),并且以OPL层变化最为明显。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对视网膜OPL层的突触相关蛋白(Bassoon、PSD-95、Pkcα、Calbindin)进行染色发现,Irf3~(-/-)鼠的视网膜OPL层突触密度比相同年龄段WT鼠有明显异位表现(P0.05)。同时,OPL层的电镜结果提示Irf3~(-/-)鼠的视网膜OPL层突触密度比相同年龄段WT鼠显著降低(P0.05)。2.通过对视网膜的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Irf3~(-/-)鼠的衰老相关蛋白(P53、P16~(INK4a)、PML、P-H2A.X、IREα)表达量比相同年龄段WT鼠显著增高(P0.05)。并且,SA-β-gal染色也提示,Irf3~(-/-)鼠的视网膜比相同年龄段WT鼠有更明显的阳性染色变化(P0.05)。对大量相关分子进行WB检测后发现,Erk通路蛋白在Irf3~(-/-)组小鼠中的表达量异常增高(P0.05)。3.通过SA-β-gal染色检测衰老细胞,我们发现Irf3~(-/-)+vehicle组比WT+vehicle组阳性染色细胞数增多(P0.05)。经过H_2O_2处理后,WT和Irf3~(-/-)原代RGC细胞均比未处理组明显增多,且Irf3~(-/-)组增多更为显著(P0.05)。继续使用G10分别处理WT+H_2O_2、Irf3~(-/-)+H_2O_2后,我们发现G10可以明显减少H_2O_2对WT RGC细胞的衰退效应,但对Irf3~(-/-)RGC细胞的衰退效应没有明显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RGC细胞IRF3蛋白、衰老相关蛋白、Erk蛋白提示,Irf3~(-/-)组比WT组有明显神经衰退表现,G10不能明显缓解,与SA-β-gal染色结果一致。4.细胞流式、免疫荧光染色、WB结果提示,受病毒角膜感染后,Irf3~(-/-)鼠与WT鼠相比更易引发全身感染,角膜也易出现明显病变,但在正常SPF饲养条件下,两组均未见明显全身炎症反应差异(P0.05)。同时,Irf3~(-/-)+HSV-1组与Irf3~(-/-)组视网膜突触形态、衰老相关蛋白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IRF3的缺失可以促进小鼠视网膜老化相关改变,引起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的相关变化。同时,IRF3激动剂G10的使用能够一定程度上延缓视网膜衰老进程。另外,IRF3缺失导致的Erk通路激活可能是影响视网膜老化相关改变的潜在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74.1
【图文】:

不同年龄,位置,视网膜,小鼠


21A、B: Western blot 检测不同年龄 WT 鼠中的 IRF3 相对表达量,GAPDH 为内参C: IRF3 在年轻和老年 WT 鼠视网膜中的荧光表达比较;D: IRF3(红色)、PKCα(绿色色)在视网膜中表达的位置关系(n=3);图 1-1 IRF3 在视网膜的表达位置和不同年龄的表达量变化2.3.2 IRF3 缺失会导致小鼠视网膜 ERG 功能的下降。ERG 是目前检查视网膜电生理功能的有效手段。由于上述实验提示随着年龄改变对视网膜有影响,我们进一步应用 ERG 对 IRF3 缺失小鼠和鼠的视网膜生理功能进行检查比较。通过对同年龄段比较发现,Irf3-/-鼠的波幅明显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 < 0.01, n=6)(图 1-2 A,B)。同时,O波和 b 波波幅也明显低于 YAWT 组(**P < 0.01, n=6)(图 1-2 A,B)。提可能引起小鼠 ERG 生理功能明显下降。

局部放大图,厚度测量,网膜,HE染色


23A、B: OCT 测量小鼠视网膜厚度。A 图中绿色方框为视网膜测量区域,红线为视网膜厚度 IML与 BM 膜;B: A 图中各组视网膜测量的局部放大图进行对比;C: OCT 测量数据量化统计(***P <0.001, n=6); D: HE 染色测量各组视网膜厚度,每组放大图为对应组黄色方框内区域。E:视网膜总厚度以及各层厚度量化分析(* P > 0.01,** P > 0.01, ***P < 0.001, n=6)。图 1-3 OCT 和 HE 染色对视网膜厚度测量2.3.4 IRF3 缺失导致小鼠视网膜 OPL 层突触异位以及 OPL 层突触密度减少。研究表明,视网膜 OPL 层是光感受器细胞和中间神经元形成突触的特定视网膜层。通过上述实验结果提示,Irf3-/-组小鼠视网膜厚度的改变以 OPL 层最为明显,并且 IRF3

蛋白表达,视网膜,小鼠,信号通路


3.3 结 果3.3.1 IRF3 缺失引起 Erk 通路激活。近年来,IRF3 对衰老的调节作用得到了关注,但在视网膜的相关作用和机制仍然不明确。有研究表明,Erk 通路可以受 IRF3 下游 IFN-β调节发挥作用[55],同时,Erk通路可以参与机体衰老的相关机制。在我们的研究中发现,与同年龄 WT 鼠相比,IRF3的缺失可以导致 Erk 信号通路蛋白显著激活。包括 p-MEK1/2、P-44/42、p-P44/42、p-P90RSK 蛋白分子。而且,正常生理状态下,Old WT 鼠与 YAWT 鼠相比,Erk 信号通路蛋白表达也明显增高(*P < 0.05,**P < 0.01,***P < 0.001,n=6)(图 2-1 A,B)。通过对 p-MEK1/2 的荧光染色,我们可以进一步发现,不仅 p-MEK1/2 的表达趋势与WB 结果相一致,而且其表达位置也与 IRF3 位置相近,同样位于 OPL 层,(**P < 0.01,***P < 0.001,n=5)(图 2-1 C,D)。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儿童视网膜疾病图谱》出版[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19年04期

2 李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应用于视网膜疾病检查中的护理配合[J];医疗装备;2017年10期

3 许凯;陈强;梁丽娜;;视网膜疾病眼局部给药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7年02期

4 刘安科;;对失明说拜拜[J];大科技(科学之谜);2016年12期

5 徐巍;郭健;徐国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视网膜疾病研究中的应用[J];海峡科学;2010年05期

6 布娟;杨建军;李静;王乐今;金婉容;;川芎嗪对兔缺血性视网膜疾病的疗效[J];国际眼科杂志;2009年02期

7 陈鹏;视网膜疾病基因治疗的现状[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2001年04期

8 ;视网膜疾病[J];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2001年05期

9 ;视网膜疾病[J];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1998年12期

10 ;视网膜疾病[J];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199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晓芳;徐国兴;;干细胞应用于治疗视网膜疾病的研究进展[A];第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会议暨第五届海峡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张作明;;视网膜疾病模式动物资源及其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赵培泉;许宇;祝肇荣;;高速高分辨率的三维OCT-1000在视网膜疾病中的应用[A];中国眼底病论坛·全国眼底病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刘静霞;;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治疗难点与对策探析[A];第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会议暨第五届海峡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黄录;陈锋;;联合中药物理治疗对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疗效的比较[A];第十次全省中、西医眼科学术交流会(暨吉安地区眼科专委会成立会议)学术论文集[C];2010年

6 陈芝清;;视网膜脉络膜疾病应用Anjio-OCT检查的优缺点体会分享[A];2016年浙江省眼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6年

7 宋宗明;潘琪琦;;无免疫缺陷疾病的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A];中国眼底病论坛·全国眼底病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郭承伟;吕璐;张勇;刘玲;朱晓林;田丽珍;;201303-28 LC-17滋阴降火法干预激光视网膜损伤的作用评价[A];“新成果·新进展·新突破”中华中医药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第三次中华中医药科技成果论坛论文集[C];2013年

9 盛迅伦;;几种遗传性眼底病的鉴别诊断和研究进展[A];2014浙江省眼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4年

10 郭长梅;马吉献;王雨生;王静波;;基质金属蛋白酶在体外RPE细胞创伤模型中的表达[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唐凤;人工智能平台高效诊断视网膜疾病[N];中国科学报;2018年

2 英文化;微型机器医生执行重大医疗任务[N];科技日报;2004年

3 记者 王璐 通讯员 屈慧莹;晚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望治愈[N];大众卫生报;2017年

4 闻声;英国:试验视网膜疾病基因疗法[N];中国医药报;2007年

5 姜海;科学家发现新的致盲基因[N];科技日报;2007年

6 廖联明;投资青睐哪些专科药公司素质[N];医药经济报;2019年

7 实习记者 寇彤 记者 苏文;下岗创业当劳模 致富不忘帮乡亲[N];雅安日报;2005年

8 封锡彬;警营,点亮患儿光明之灯[N];北方法制报;2007年

9 王珩 陈哲 本报记者 王富亮;人类健康的保护神——植物SOD[N];大众科技报;2009年

10 辛华;2002年度世界杰出女生物学家揭晓[N];健康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婷;hEROs来源视网膜祖细胞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2019年

2 吕菊玲;小鼠视网膜光损伤模型中Fra-2的表达及作用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8年

3 李淑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微细结构的眼底多模式影像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

4 汪维华;视网膜图像分割算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2018年

5 魏宁;婴幼儿视觉异常综合治疗及斑马鱼视网膜发育相关多肽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9年

6 林雯;CNTF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蓝光损伤视网膜的保护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8年

7 牛四杰;SD-OCT视网膜图像病变分析中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6年

8 薛琅月;嗅鞘细胞联合视网膜前体细胞移植治疗视网膜变性疾病的临床前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7年

9 刘敬;整合素β1、αvβ3在脱离及复位兔视网膜中的表达变化[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4年

10 王陆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视网膜样结构诱导分化的体外和体内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琼;基于深度学习的视网膜病变图像分类研究[D];云南大学;2019年

2 卢紫阳;特异性促消退介质延缓视网膜退行性疾病进展及其机制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2019年

3 张曦;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缺失对视网膜的促老化作用及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2019年

4 侯钧杰;基于大鼠视网膜内源光信号的分析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年

5 曹玲英;枸杞多糖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视网膜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南昌大学;2019年

6 曹金晶;rAAV6-S663L在小鼠视网膜中趋向性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7 程雨涵;CD133在小鼠神经视网膜发育过程中的功能研究[D];南昌大学;2019年

8 沈彬伟;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图搜索的OCT图像视网膜层分割研究[D];湘潭大学;2019年

9 邱世荣;基于仿真建模研究视网膜不同区域神经节细胞的电刺激响应特性[D];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

10 陈虹宇;使用眼底仿体标定视网膜血氧检测设备的基础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7971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27971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3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