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光参差儿童的斜视、弱视特征及立体视功能的差异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0-12-30 15:06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不同程度屈光参差儿童的斜视、弱视特征及立体视功能的差异。方法收集141例屈光参差儿童和30例正视眼儿童资料,对其视力、屈光度、斜视度、远立体视、近立体视Titmus及随机点静态0阶立体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屈光参差组较正常对照组斜视发生率更高(P<0.05)。近视性屈光参差较其他类型的屈光参差更易伴发外斜视。当屈光参差≥1.00 D时,斜视发生率较正常对照组即有明显升高(P<0.05)。(2)远视性和混合性屈光参差较近视性和散光性屈光参差更易发生弱视。当屈光参差≥2.00 D时,弱视比例明显升高(P<0.05),屈光参差越重,弱视比例越大。(3)当屈光参差≥1.00 D时,远立体视和随机点静态0阶立体视下降,而近立体视Titmus无统计学差异。当屈光参差≥2.00 D时,近立体视较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下降(P<0.05)。屈光参差越重,立体视损害越明显;对远立体视而言,近视性与远视性屈光参差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混合性和远视性屈光参差较近视性和散光性屈光参差对近立体视影响更大。(4)屈光参差合并斜视组与非斜视组比较,远立体视差异有统计...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年05期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检查方法
1.2.1 近立体视Titmus图谱检查
1.2.2 同视机检查远立体视
1.2.3 随机点静态0阶立体视检查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不同类型屈光参差儿童的弱视、斜视特征及立体视检查结果比较
2.1.1 各组弱视比例
2.1.2 各组斜视比例
2.1.3 各组远立体视结果
2.1.4 随机点静态0阶立体视结果比较
2.1.5 近立体视Titums结果比较
2.2 屈光参差程度与弱视、斜视特征及立体视检查结果的关系
2.2.1 各组弱视比例
2.2.2 各组斜视比例
2.2.3 各组远立体视结果
2.2.4 随机点静态0阶立体视结果比较
2.2.5近立体视Titums结果
2.3 屈光参差合并斜视组与不合并斜视组立体视的比较
2.4 屈光参差合并弱视与不合并弱视组立体视的比较
3 讨论
3.1 屈光参差与斜视
3.2 屈光参差与弱视
3.3 屈光参差与立体视觉
3.4 屈光参差合并斜视、弱视对立体视的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近视与间歇性外斜视交互影响的机制及关键临床科学问题[J]. 戴薇,付晶.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2020(01)
[2]低度近视青少年的脑视觉认知功能评估(英文)[J]. 刘芸,何花,阎丽,褚航,吴殿鹏. 国际眼科杂志. 2020(01)
[3]虚拟现实视感知觉平台在近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立体视功能可塑性的临床应用研究[J]. 韦仕岗,蓝剑青,谢文娟,李娟,谢玮,罗琨,褚航,阎丽,曾锦.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2019(04)
[4]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双眼视觉状态[J]. 赵博文,付晶,洪洁,李莉,杨素红,李蕾,周剑,王乐今,布娟,宿蕾艳,韩英军,方民,刘雯,张浩.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18 (12)
[5]不同类型屈光参差与弱视和立体视的相关研究[J]. 华文娟,王珍,徐丹丹. 国际眼科杂志. 2016(03)
[6]基于“脑力影像”计算机软件的立体视检查方法与Titmus检查方法对比[J]. 冯浩,朱健华,于小萌,梁金才,林宇驰,张敏,陈锐群. 临床眼科杂志. 2015(06)
[7]微小斜视与单眼注视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 竺慧,刘虎. 国际眼科纵览. 2015 (03)
[8]远、近视性屈光参差视功能对比研究[J]. 罗俊,漆争艳,何容,王平,唐璟,向剑波,杨俊芳. 国际眼科杂志. 2014(02)
[9]屈光参差与立体视觉[J]. 吴微微,彭秀军. 国际眼科杂志. 2014(01)
[10]5~10岁弱视、斜视患儿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 孙小叶,李凤娥,邓梦秦,谢亮球. 西部医学. 2011(10)
本文编号:2947848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年05期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检查方法
1.2.1 近立体视Titmus图谱检查
1.2.2 同视机检查远立体视
1.2.3 随机点静态0阶立体视检查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不同类型屈光参差儿童的弱视、斜视特征及立体视检查结果比较
2.1.1 各组弱视比例
2.1.2 各组斜视比例
2.1.3 各组远立体视结果
2.1.4 随机点静态0阶立体视结果比较
2.1.5 近立体视Titums结果比较
2.2 屈光参差程度与弱视、斜视特征及立体视检查结果的关系
2.2.1 各组弱视比例
2.2.2 各组斜视比例
2.2.3 各组远立体视结果
2.2.4 随机点静态0阶立体视结果比较
2.2.5近立体视Titums结果
2.3 屈光参差合并斜视组与不合并斜视组立体视的比较
2.4 屈光参差合并弱视与不合并弱视组立体视的比较
3 讨论
3.1 屈光参差与斜视
3.2 屈光参差与弱视
3.3 屈光参差与立体视觉
3.4 屈光参差合并斜视、弱视对立体视的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近视与间歇性外斜视交互影响的机制及关键临床科学问题[J]. 戴薇,付晶.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2020(01)
[2]低度近视青少年的脑视觉认知功能评估(英文)[J]. 刘芸,何花,阎丽,褚航,吴殿鹏. 国际眼科杂志. 2020(01)
[3]虚拟现实视感知觉平台在近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立体视功能可塑性的临床应用研究[J]. 韦仕岗,蓝剑青,谢文娟,李娟,谢玮,罗琨,褚航,阎丽,曾锦.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2019(04)
[4]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双眼视觉状态[J]. 赵博文,付晶,洪洁,李莉,杨素红,李蕾,周剑,王乐今,布娟,宿蕾艳,韩英军,方民,刘雯,张浩.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18 (12)
[5]不同类型屈光参差与弱视和立体视的相关研究[J]. 华文娟,王珍,徐丹丹. 国际眼科杂志. 2016(03)
[6]基于“脑力影像”计算机软件的立体视检查方法与Titmus检查方法对比[J]. 冯浩,朱健华,于小萌,梁金才,林宇驰,张敏,陈锐群. 临床眼科杂志. 2015(06)
[7]微小斜视与单眼注视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 竺慧,刘虎. 国际眼科纵览. 2015 (03)
[8]远、近视性屈光参差视功能对比研究[J]. 罗俊,漆争艳,何容,王平,唐璟,向剑波,杨俊芳. 国际眼科杂志. 2014(02)
[9]屈光参差与立体视觉[J]. 吴微微,彭秀军. 国际眼科杂志. 2014(01)
[10]5~10岁弱视、斜视患儿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 孙小叶,李凤娥,邓梦秦,谢亮球. 西部医学. 2011(10)
本文编号:29478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294784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