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OCTA观察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抗VEGF治疗前后血管形态的变化
发布时间:2021-01-12 21:42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观察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通过玻璃体腔内注射(intravitreal injection,IVR)雷珠单抗注射液治疗前与治疗后视网膜黄斑区血管形态的改变。研究方法:本研究收集于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眼科经眼底照相检查与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检查明确并诊断为PDR且住院治疗的PDR患者20例25只眼,给予雷珠单抗0.5mg玻璃体腔内注射药物治疗。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天、7天、30天通过OCTA对患者黄斑区进行观测。分析使用雷珠单抗注射液注药治疗前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及OCTA检查规格选用3mmx3mm模式扫描黄斑区来观察视网膜深层...
【文章来源】:中国医科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3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PDR患者治疗前后浅层FAZ变化
中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9患者浅层FAZ面积在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药物后未见明显改变。术前患者浅层FAZ面积(㎜2)为0.55±0.13,术后1d为0.55±0.14(t=2.456,P=0.060),术后7d为0.56±0.12(t=2.087,P=0.071),术后30d为0.56±0.11(t=2.017,P=0.630),P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如表1)。表2PDR患者治疗前后深层FAZ变化治疗前1d(n=25)7d(n=25)30d(n=25)深层FAZ面积(mm2)0.75±0.100.76±0.100.76±0.190.76±0.18t值2.2562.1472.214P值0.0710.0730.072图3.PDR患者治疗前后深层FAZ变化
中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0患者深层FAZ面积在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药物后未见明显改变(如图3)。术前患者深层FAZ面积(㎜2)为0.75±0.10,术后1d为0.76±0.10(t=2.256,P=0.071),术后7d为0.76±0.19(t=2.147,P=0.073),术后为30d为0.76±0.18(t=2.214,P=0.072)(见表2)。3.3PDR患者治疗前后新生血管密度变化表3PDR患者治疗前后新生血管密度变化NV血流密度%t值P值治疗前(n=25)29.75±10.90治疗后1d(n=25)20.60±7.891.4560.001治疗后7d(n=25)11.32±2.511.3870.001治疗后30(n=25)5.05±1.311.0170.033图4.PDR患者治疗前后新生血管密度变化患者新生NV血流密度在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药物后1d开始减少。术后30d变化较为明显(如图4),术前患者NV血流密度(%)为29.75±10.90%,术后NV血流密度(%)1d为20.60±7.89%(t=1.456,P=0.001),术后7d为11.32±2.51%(t=1.387,P=0.001),术后30d为5.05±1.31%(t=1.017,P=0.033),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流密度随主要术后时间增加而趋于稳定(如表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在眼底疾病的研究现状[J]. 任晓慧,高自清.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9 (05)
[2]严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术后疗效及影响因素[J]. 金昱,黄国富,赵雁之. 国际眼科杂志. 2019(09)
[3]玻璃体切除联合抗VEGF药物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J]. 段娜,李加青,梁勇,郭建兵. 广东医学. 2019(13)
[4]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在DR中的诊疗进展[J]. 苏筠,胡仔仲,袁冬青,袁松涛,刘庆淮. 国际眼科杂志. 2019(05)
[5]眼部血管密度测量及其临床意义研究进展[J]. 孙姣,王佳琳,王艳玲,陈曦. 眼科新进展. 2018(11)
[6]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价值及特征分析[J]. 姜晓丹,蒋燕铌,李爽,彭艳阳,温权生,王洪梅. 国际眼科杂志. 2018(09)
[7]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在神经眼科疾病中的应用[J]. 袁晴,闵幼兰,邵毅. 眼科新进展. 2018(08)
[8]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在眼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 俞岚筑,沈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07)
[9]糖尿病患者黄斑区视网膜毛细血管形态的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观察[J]. 陈沁,喻晓兵,戴虹.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18 (04)
[10]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评估糖尿病患者早期黄斑区视网膜微循环[J]. 郑丹,庞东渤. 眼科新进展. 2018(06)
硕士论文
[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方法的对比研究[D]. 崔冠一.河南科技大学 2012
本文编号:2973595
【文章来源】:中国医科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3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PDR患者治疗前后浅层FAZ变化
中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9患者浅层FAZ面积在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药物后未见明显改变。术前患者浅层FAZ面积(㎜2)为0.55±0.13,术后1d为0.55±0.14(t=2.456,P=0.060),术后7d为0.56±0.12(t=2.087,P=0.071),术后30d为0.56±0.11(t=2.017,P=0.630),P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如表1)。表2PDR患者治疗前后深层FAZ变化治疗前1d(n=25)7d(n=25)30d(n=25)深层FAZ面积(mm2)0.75±0.100.76±0.100.76±0.190.76±0.18t值2.2562.1472.214P值0.0710.0730.072图3.PDR患者治疗前后深层FAZ变化
中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0患者深层FAZ面积在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药物后未见明显改变(如图3)。术前患者深层FAZ面积(㎜2)为0.75±0.10,术后1d为0.76±0.10(t=2.256,P=0.071),术后7d为0.76±0.19(t=2.147,P=0.073),术后为30d为0.76±0.18(t=2.214,P=0.072)(见表2)。3.3PDR患者治疗前后新生血管密度变化表3PDR患者治疗前后新生血管密度变化NV血流密度%t值P值治疗前(n=25)29.75±10.90治疗后1d(n=25)20.60±7.891.4560.001治疗后7d(n=25)11.32±2.511.3870.001治疗后30(n=25)5.05±1.311.0170.033图4.PDR患者治疗前后新生血管密度变化患者新生NV血流密度在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药物后1d开始减少。术后30d变化较为明显(如图4),术前患者NV血流密度(%)为29.75±10.90%,术后NV血流密度(%)1d为20.60±7.89%(t=1.456,P=0.001),术后7d为11.32±2.51%(t=1.387,P=0.001),术后30d为5.05±1.31%(t=1.017,P=0.033),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流密度随主要术后时间增加而趋于稳定(如表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在眼底疾病的研究现状[J]. 任晓慧,高自清.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9 (05)
[2]严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术后疗效及影响因素[J]. 金昱,黄国富,赵雁之. 国际眼科杂志. 2019(09)
[3]玻璃体切除联合抗VEGF药物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J]. 段娜,李加青,梁勇,郭建兵. 广东医学. 2019(13)
[4]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在DR中的诊疗进展[J]. 苏筠,胡仔仲,袁冬青,袁松涛,刘庆淮. 国际眼科杂志. 2019(05)
[5]眼部血管密度测量及其临床意义研究进展[J]. 孙姣,王佳琳,王艳玲,陈曦. 眼科新进展. 2018(11)
[6]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价值及特征分析[J]. 姜晓丹,蒋燕铌,李爽,彭艳阳,温权生,王洪梅. 国际眼科杂志. 2018(09)
[7]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在神经眼科疾病中的应用[J]. 袁晴,闵幼兰,邵毅. 眼科新进展. 2018(08)
[8]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在眼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 俞岚筑,沈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07)
[9]糖尿病患者黄斑区视网膜毛细血管形态的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观察[J]. 陈沁,喻晓兵,戴虹.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18 (04)
[10]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评估糖尿病患者早期黄斑区视网膜微循环[J]. 郑丹,庞东渤. 眼科新进展. 2018(06)
硕士论文
[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方法的对比研究[D]. 崔冠一.河南科技大学 2012
本文编号:29735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297359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