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界膜瓣翻转术重建特发性黄斑裂孔结构及视力的临床观察
本文关键词:内界膜瓣翻转术重建特发性黄斑裂孔结构及视力的临床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应用内界膜瓣翻转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观察术后黄斑裂孔解剖结构及视力变化情况。方法:前瞻性病例研究。选取黄斑裂孔最小直径大于500μm、基底最大直径大于1000μm的特发性黄斑裂孔病例13例(13眼),行25G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瓣翻转术及14%C3F8气体内加压术,于术前、术后1、3、6个月随访,比较各时间点患者黄斑裂孔闭合率、最佳矫正视力(BCVA)、SD-OCT观察椭圆体带(EZ)、外界膜(ELM)层的动态变化情况。488nm自发荧光眼底照相(AF)联合SD-OCT观察术后黄斑区功能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SD-OCT扫描黄斑裂孔术前最小直径(653.07±172.31)μm、底部最大直径(1273.46±311.84)μm;术后1个月,黄斑裂孔闭合率为100%,为“U”形或“V”形愈合,随访期间保持稳定,无裂孔复发病例。术前患眼平均logMAR BCVA为1.207±0.193;术后1个月BCVA均提高,平均logMAR BCVA为0.876±0.130,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术1比术前=8.301,p术1比术前0.001)。随访期间视力稳定,术后3个月平均logMAR BCVA为0.792±0.132;与术后1个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月比1月=5.50,p3月比1月0.001)术后6个月平均logMAR BCVA 0.707±0.175;较术后3个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月比3月=3.091,p6月比3月=0.009)。随访期间,经SD-OCT扫描,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EZ缺损直径分别为(1377.46±272.10)μm、(964.61±403.61)μm、(817.07±502.01)μm,各时间点的EZ缺损直径较前一时间点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t3月比1月=4.538,p3月比1月=0.001;t6月比3月=3.301,p6月比3月=0.006。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ELM缺损直径(969.61±289.31)μm、(649.92±471.86)μm、(557.61±472.72)μm;各时段的ELM缺损直径较前一时间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t3月比1月=3.145,p3月比1月=0.008;t6月比3月=3.930,p6月比3月=0.002。结论:内界膜翻转术可重建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的黄斑解剖结构,提高视力,对于裂孔最小直径及基底最大直径均较大的黄斑裂孔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关键词】:特发性黄斑裂孔1 内界膜瓣翻转术2 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技术3 眼底自发荧光4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79.6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10-11
- 前言11
- 对象和方法11-12
- 结果12-16
- 讨论16-18
- 结论18-19
- 参考文献19-21
- 综述21-35
- 参考文献30-35
- 附录35-3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37-38
- 致谢38-40
- 个人简历4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燕红,周宏,蒋春琴,章微微;黄斑裂孔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的图像特征[J];现代实用医学;2005年04期
2 Lalin S.C. ,Flynn H. ,陈立军;家族性特发性黄斑裂孔[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2005年04期
3 Albini T.A;Lakhanpal R.R;Foroozan R;Holz E.R;王大江;;猫抓病中发生黄斑裂孔[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2005年12期
4 Gross J.G.;潘佳鸿;;已修复的黄斑裂孔复发后自发性关闭[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2006年01期
5 荆毓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特发性黄斑裂孔诊断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06年07期
6 Larsson J.;Holm K.;L銉vestam-Adrian M.;王文军;;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发现的裂孔盖及其他预测黄斑裂孔手术预后因素的研究[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2006年09期
7 Ko T.H.;Witkin A.J.;Fujimoto J.G.;J.S.Duker;王海燕;;超高分辨率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查手术闭合的黄斑裂孔[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2006年11期
8 李国栋;袁援生;李燕;游志鹏;姚静喻;;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合并黄斑裂孔一例[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6年11期
9 陆莹;赵菊莲;;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诊断特发性黄斑裂孔中的应用[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5期
10 黎国英;刘英豪;田虹;苏晓华;黄德磊;顾灵玲;段惠静;王梗;;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诊断黄斑裂孔的临床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志杰;吕林;;特发性黄斑裂孔发病机制探讨[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张少冲;龚宇;佘洁婷;刘杏;张国明;;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治疗中眼内充填气体类型选择的初步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高建萍;郭小健;朱小华;曾军;陈百华;陈臻;;特发性黄斑裂孔自身特点对视力预后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姜彩辉;张卯年;;病案6 特发性黄斑裂孔[A];第十次全省中、西医眼科学术交流会(暨吉安地区眼科专委会成立会议)学术论文集[C];2010年
5 陈芝清;;高度近视眼黄斑劈裂或黄斑裂孔与黄斑部脉络膜视网膜萎缩相互关系[A];2008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徐剑;俞存;;特发性黄斑裂孔的微视野检查[A];2007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孙光丽;黄时洲;吕林;江福钿;吴德正;;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前后多焦视网膜电图的改变[A];中国眼底病论坛·全国眼底病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徐剑;俞存;李艳;方静;;特发性黄斑裂孔的微视野检查[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雷春灵;;曲安奈德在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A];中国眼底病论坛·全国眼底病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赵铁英;黎明;樊宁;闻慧;聂丹瑶;古洵清;余宝花;;选择性进行黄斑内界膜剥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A];中国眼底病论坛·全国眼底病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丛丹江 阎红;修复黄斑裂孔有新法[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肖泽锋;频域OCT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前后光感受器内外节的变化[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席瑞洁;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移植术治疗巨大黄斑裂孔的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吴鹏;视网膜内界膜移植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观察[D];滨州医学院;2014年
3 赵军;特发性黄斑裂孔的形态参数与视力预后的相关性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4 李洁;内界膜瓣翻转术重建特发性黄斑裂孔结构及视力的临床观察[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5 贾秋菊;非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随访观察[D];吉林大学;2005年
6 高建萍;特发性黄斑裂孔的形态特征与视力预后的相关性[D];中南大学;2007年
7 刘佳;特发性黄斑裂孔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的量化分析[D];中南大学;2012年
8 潘洁;20G和23G玻切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术后疗效分析[D];山东大学;2013年
9 李昊;黄斑裂孔的形态与预后的相关分析[D];山东大学;2014年
10 彭娇玲;玻璃体切割术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及黄斑裂孔的临床疗效观察[D];中南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内界膜瓣翻转术重建特发性黄斑裂孔结构及视力的临床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00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350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