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五官科论文 >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非AMD脉络膜新生血管

发布时间:2017-07-14 04:03

  本文关键词: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非AMD脉络膜新生血管


  更多相关文章: 非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脉络膜新生血管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治疗 最佳矫正视力 黄斑厚度


【摘要】:目的:临床观察雷珠单抗(ranibizumab)治疗非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7/2015-04间在我院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治疗非AMD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疗效及眼部与全身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均进行裂隙灯的检查、最佳矫正视力的测定、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光学相干性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治疗后分别观察注射次数及术前和术后(末次随访时)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黄斑区1mm直径视网膜最大厚度。结果:随访6mo~3a,治疗后平均视力(4.77±0.24)与治疗前(4.50±0.34)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黄斑区1mm直径最大厚度(317.62±55.05μm)较术前(421.63±139.37μm)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治疗次数为2.6±1.3次。患眼治疗后均未发生眼内炎、青光眼、视网膜脱离、葡萄膜炎等并发症及全身不良反应。结论:Ranibizumab治疗非AMD脉络膜新生血管有效、不良反应低。
【作者单位】: 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解放军第306医院眼科;安徽医科大学;
【关键词】非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脉络膜新生血管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治疗 最佳矫正视力 黄斑厚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81271016)~~
【分类号】:R774.5
【正文快照】: 0引言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药物已经证实治疗非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患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低复发率,目前也有多项临床试验表明其在其他类型新生血管性疾病治疗的有效性[1-2],如对于病理性近视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洁,王雨生,惠延年;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生成和抑制[J];眼科新进展;2004年01期

2 乔岗,周希瑗;基因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进展[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2004年03期

3 周少博,金陈进;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治疗选择及进展[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4年08期

4 张士胜;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脉络膜新生血管[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2004年05期

5 侯慧媛,王雨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诱发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分子机制[J];中华眼底病杂志;2005年06期

6 陈红玲,黄时洲;靶分子疗法在脉络膜新生血管治疗中的研究[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2005年02期

7 史雪辉,何守志;脉络膜新生血管抑制剂的研究进展[J];眼科新进展;2005年02期

8 吕璐;郭承伟;;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治疗进展[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6年06期

9 林鸿;徐国兴;;脉络膜新生血管研究进展[J];海峡科学;2007年03期

10 徐建锋;王雨生;;糖皮质激素与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J];国际眼科杂志;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詹文捷;梁丽娜;唐由之;;骨髓来源细胞对脉络膜新生血管生成作用的研究进展[A];第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会议暨第五届海峡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刘安;曹明芳;金威尔;;半导体激光诱发脉络膜新生血管模型实验研究[A];第六届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邓雪莲;干雪梅;曾登芬;;光动力疗法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护理配合[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陈有信;;脉络膜新生血管的联合治疗[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石圆圆;王雨生;徐建锋;张鹏;苏晓娜;侯慧媛;窦国睿;马吉献;蔡岩;;全身清除单核—巨噬细胞对激光诱导的小鼠脉络膜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黄焱;徐国兴;彭亦如;;激光诱导脉络膜新生血管模型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林冰;孙祖华;刘晓玲;李英姿;董徐洁;;引起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几种常见疾病的分布特征[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窦宏亮;杨帆;;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血清相关因子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张力;赵明威;;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与吲哚青绿血管造影诊断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对比分析[A];中国眼底病论坛·全国眼底病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刘力;;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单一及联合治疗临床对比[A];中国眼底病论坛·全国眼底病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中桥;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眼疾治疗现状[N];中国医药报;2006年

2 王雨生邋张中桥;脉络膜血管增生疗法比较[N];健康报;2007年

3 王伟;我国新添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眼科新药[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汤江峰 实习生 杨晓 冉舒婷;眼睛里的“活火山”[N];大众卫生报;2006年

5 ;Visudyne获准治疗AMD继发性中心小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6 魏纹 马吉献;治疗新生血管性眼底病[N];家庭医生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世红;脉络膜新生血管发生机制及防治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3年

2 尚庆丽;内皮抑素抑制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4年

3 詹文捷;明睛颗粒对骨髓来源细胞参与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干预作用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4 于伟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脉络膜新生血管微环境中分化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5 袁非;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及其受体在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D];复旦大学;2010年

6 陈学国;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基因表达谱及其防治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7 朱洁;FAK信号通路在脉络膜新生血管发生中的作用[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8 张新秀;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基因转染抑制激光光凝诱导的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9 袁冬青;新型多肽HM-3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4年

10 赵炜;HIF-1α在缺氧诱导的体外脉络膜新生血管生成中的调控作用[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琳琳;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分布及荧光素血管造影特征[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2 席晓婷;激肽释放酶结合蛋白和贝伐单抗在脉络膜新生血管疾病中抑制作用的对比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1年

3 杨秀梅;缺氧诱导因子-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激光诱导的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中的表达[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4 周佳丽;卡托普利抑制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5 石圆圆;全身清除单核—巨噬细胞对激光诱导的小鼠脉络膜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6 沈洁;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7 赵鹏;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在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中的表达及意义[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8 常远;在体生物发光成像术观察骨髓来源细胞参与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形成[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9 冯琳;强化光动力疗法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长期对比观察[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10 雷润佳;促血管生成素参与脉络膜新生血管生成可能的机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395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5395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a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