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PAP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及心肺功能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BiPAP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及心肺功能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慢性心力衰竭 睡眠呼吸暂停 双水平式呼吸道正压
【摘要】:目的探讨双水平式呼吸道正压(BiP AP)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以及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各43例。常规治疗组采用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联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BiP AP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血管内皮功能、心肺功能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血浆内皮素1、一氧化氮、凝血酶Ⅲ等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后联合治疗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常规治疗组[(49.6±4.3)mmH g(1 mmH g=0.133 k Pa)比(51.4±4.0)mmH g],动脉血氧分压、第一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气量、最大吸气压、最大呼气压高于常规治疗组[(92.4±7.0)mmH g比(89.3±6.1)mmH g,(64.1±3.4)比(62.3±3.9),(2.3±0.2)L比(2.2±0.2)L,(112.3±16.1)cmH 2O(1 cmH 2O=0.098 k Pa)比(98.4±17.8)cmH 2O,(189.6±15.1)cmH 2O比(172.4±17.8)cmH 2O](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0%(40/43),高于常规治疗组的69.8%(30/43)(χ2=2.051,P=0.040)。结论常规治疗联合BiP AP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可改善患者缺氧情况,对患者心肺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均有改善。
【作者单位】: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心脑血管病区综合内科;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睡眠呼吸暂停 双水平式呼吸道正压
【分类号】:R541.6;R766
【正文快照】: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类心脏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形成的复杂的临床症候群。据调查,在我国35~74岁的成年人中约有400万人患有该病,其是目前主要的慢性流行病之一[1]。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则是患者在睡眠过程中出现上呼吸道开放调节或 睡眠相关呼吸调节障碍性疾病,主要包括中枢性睡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义新,朱秀华,危金松;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48例[J];湖北中医杂志;2000年08期
2 龙仕柏;乙莫克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一种新方法[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1年11期
3 何军,刘晓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对慢性心力衰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的临床干预研究进展[J];宁夏医学杂志;2002年06期
4 范建明;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病人30例[J];福建医药杂志;2003年02期
5 徐会强;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43例疗效观察[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6 周红漫;辅酶Q_(10)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中原医刊;2003年10期
7 苏哲坦;慢性心力衰竭贫血在英国的患病率及其基本原因[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3年05期
8 毛秀菊;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26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3年04期
9 芮喜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皮肤变化[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3年06期
10 Kearney M.T.,Fox K.A.A. ,Lee A.J. ,郭宁;轻中度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猝死的预测[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霞;赵兴胜;徐峰;付二团;贺文帅;苏布道;马之嘉;;内蒙古自治区医院1980、1990、2000年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2 施仲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仍然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首选药物[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3 马依彤;李霞;王朝霞;;183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贫血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4 曾潮峰;;肌氨肽苷治疗慢性心力衰竭40例疗效观察[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5 刘玉辉;;左卡尼丁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6 胡英花;杨志敏;王艳杰;钱海燕;;慢性心力衰竭发作频率的相关因素调查分析[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杨小芳;施小青;;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干预[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赵丽;杨俊华;;超声综合参数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评估中的意义[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郭慧卿;王林;黄娇红;马金萍;;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合并症对药物治疗的影响[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邓晓银;;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研究现状[A];江西省第四次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朱荻;倍他乐克安全有效[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5年
2 周宁人;提高慢性心衰患者存活率[N];大众卫生报;2007年
3 李军;急性心力衰竭与慢性心力衰竭失代偿鉴别[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4 湖南省汉寿县人民医院 彭锋;对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调查与分析[N];中国医药报;2009年
5 夏洪平 张步升 张楠;抗凝治疗使早期心衰患者受益[N];健康报;2005年
6 刘彦兵;慢性心力衰竭有合并症者的药物治疗[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凤霞;超声心动图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机械运动同步性及其临床应用[D];武汉大学;2013年
2 侯丽娜;慢性心力衰竭尿液蛋白标记物的筛选、鉴定及应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3 杜智勇;代谢组学方法评价慢性心力衰竭代谢重构的基础与临床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4 吴晓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干细胞动员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对比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姚耿圳;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的构建与评价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刘尊齐;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实验和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连i吜,
本文编号:7105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710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