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利巴韦林通过增强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活化发挥抗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7-10-13 12:03

  本文关键词:利巴韦林通过增强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活化发挥抗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丙型肝炎 利巴韦林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 I型干扰素


【摘要】: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利巴韦林成为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的主要药物。与干扰素单独疗法相比,利巴韦林联合干扰素疗法可使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SVR)显著上升。随着DAAs的出现,HCV的治疗已进入无干扰素时代。目前DAAs临床试验显示,利巴韦林仍不可或缺。然而,利巴韦林抗HCV的作用机制至今尚不明确。最近研究表明,利巴韦林联合DAA-sofosbuvir可恢复HCV患者体内内源性IFNa-2的分泌。但是目前尚不清楚哪种细胞类型使得内源性IFNa-2分泌恢复,利巴韦林是否参与此过程。在感染的肝细胞中,HCV的NS3-4A通过清除MAVS和TRIF而阻断I型干扰素生成。因此,在感染的肝脏中,未感染的肝细胞或其他细胞可能是IFN-I的来源。在这些细胞中,p DCs是人体内IFN-I主要生成细胞。体外研究表明,HCV感染肝细胞可以通过细胞接触的方式启动TLR-7介导的p DCs激活,产生大量IFN-I。在HCV患者接受利巴韦林治疗的过程中,p DCs会受到HCV感染肝细胞及利巴韦林的作用。因此,我们提出假设,利巴韦林通过调节p DCs的活化状态,发挥抗HCV的作用。本课题将从两部分展开研究:第一部分利巴韦林调节p DCs活化状态研究。采用p DC-Gen2.2细胞系,首先使用TLR7或TLR9配体R848、Cp GA/B激活p DCs,然后加入不同浓度的利巴韦林,测定不同时间点IFN-a水平及细胞内IFN-a,IFN-β表达水平,观察利巴韦林对p DCs活化状态的调节;使用FACS检测单个细胞水平IFN-a的变化;使用TLR9配体Cp G A分别作用于PBMCs、p DC-depleted PBMCs,观察IFN-a分泌情况。为了研究利巴韦林调节p DCs活化的作用机制,检测利巴韦林对p DC的IRF-7及其他转录因子(IRF-9和STAT1)及ISGs表达的影响;采用p DC-Gen2.2细胞系,刺激前使用IFNAR-Ab处理细胞,观察IFNAR-Ab对利巴韦林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所有的配体(R848/Cp GA/Cp GB)均可激活p DC-Gen2.2产生IFN-a。利巴韦林单独不能刺激该细胞分泌IFN-a,但可使TLR7、TLR9介导的IFN-a分泌增加1倍,并且该作用具有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利巴韦林和Cp GA同时刺激p DC-Gen2.2可使IFN-a、IFN-β表达水平升高,但对IFN-γ、IL-29、IL28B表达无影响。使用FACS检测显示,在单个细胞水平上,利巴韦林可促使Cp GA介导的IFN-a分泌增加。使用Cp G A刺激PBMCs,可以得到与p DC-Gen2.2一致的结果;但p DCdepleted PBMCs对Cp G A反应性显著降低。在p DC-Gen2.2细胞中,与IFNAR-Ab未处理组相比,IFNAR-Ab处理组的IFN-a分泌水平普遍降低,但利巴韦林仍可使Cp GA介导的IFN-a分泌增加。在m RNA水平上,利巴韦林使经Cp GA刺激后的p DC-Gen2.2表达IRF-7、IRF-9和STAT1及TRIM22、PKR 5和OAS-1增加。第二部分利巴韦林通过调节p DCs活化状态抑制HCV的研究本部分使用H77S.3/Gluc2A感染细胞,在该感染细胞内HCV RNA可活跃复制,检测Gluc能反应HCV RNA复制水平。首先检测该细胞系对不同浓度外源性干扰素的反应性;其次,检测H77S.3/Gluc2A感染细胞与p DC-Gen2.2共培养能否激活p DC-Gen2.2分泌IFN-a并抑制HCV RNA复制;最后检测利巴韦林/Cp G A激活的p DC-Gen2.2能否有效抑制H77S.3/Gluc2A感染细胞中HCV RNA的复制,并研究其相关因素。实验结果如下:10u/ml-1000u/ml干扰素均可有效抑制H77S.3/Gluc2A感染细胞中HCV RNA的复制。在第3天,10u/ml干扰素可抑制HCV RNA复制达50%,100u/ml和1000u/ml也可达到同等抑制水平。利巴韦林单独不能抑制HCV RNA复制。在H77S.3/Gluc2A感染细胞与p DC-Gen2.2共培养系统中,Cp G A可有效激活p DC-Gen2.2分泌IFN-a,并抑制HCV RNA复制;加入利巴韦林,可使该系统内IFN-a分泌增加,HCV RNA复制抑制效果更明显。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利巴韦林单独不能激活p DC-Gen2.2分泌IFN-a,但是可促使TLR7/TLR9介导的IFN-a表达增加。使用H77S.3/Gluc2A感染细胞,建立H77S.3/Gluc2A感染细胞和p DC-Gen2.2共培养系统,我们发现利巴韦林单独不能抑制HCV RNA复制,但是明显增强了p DCs抑制HCV RNA复制的功能。这些研究证实了利巴韦林通过增强p DCs活化和IFN-a分泌发挥抗HCV的作用。
【关键词】:丙型肝炎 利巴韦林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 I型干扰素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12.63
【目录】:
  • 前言4-5
  • 中文摘要5-8
  • Abstract8-15
  • 第1章 绪论15-37
  • 1.1 利巴韦林在丙肝治疗中的重要地位15-24
  • 1.1.1 利巴韦林概述15
  • 1.1.2 利巴韦林联合干扰素是治疗丙型肝炎的标准方案15-17
  • 1.1.3 干扰素及利巴韦林抗病毒作用机制17-21
  • 1.1.4 利巴韦林在无干扰素时代仍不可或缺21-24
  • 1.2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24-34
  • 1.2.1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概述24-30
  • 1.2.2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与丙型肝炎30-34
  • 1.3 本研究使用HCV-1A细胞系-H77S.3/GLUC2A感染细胞34-35
  •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35-37
  • 第2章 利巴韦林调节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活化状态的研究37-71
  • 2.1 实验材料37-38
  • 2.1.1 细胞株37
  • 2.1.2 主要试剂37-38
  • 2.1.3 主要仪器38
  • 2.2 实验方法38-51
  • 2.2.1 利巴韦林增强TLR7/9 介导的pDC-Gen2.2 细胞激活38-43
  • 2.2.2 pDCs是PBMCs中主要的IFN-a分泌细胞43-47
  • 2.2.3 利巴韦林增强p DCs活化的作用机制研究47-50
  • 2.2.4 统计分析50-51
  • 2.3 实验结果51-67
  • 2.3.1 利巴韦林增强TLR7/9 介导的pDC-Gen2.2 细胞激活51-60
  • 2.3.2 pDCs是PBMCs中主要的IFN-a分泌细胞60-63
  • 2.3.3 利巴韦林增强p DCs活化的作用机制研究63-67
  • 2.4 讨论67-71
  • 第3章 利巴韦林调节PDCS活化状态对HCV复制的影响71-83
  • 3.1 材料和方法71-72
  • 3.1.1 细胞株71
  • 3.1.2 主要试剂71
  • 3.1.3 主要仪器71-72
  • 3.2 实验方法72-76
  • 3.2.1 检测H77S.3/Gluc2A感染细胞对IFN-a及利巴韦林的敏感性72-74
  • 3.2.2 检测利巴韦林、pDC-Gen2.2 对HCV RNA的影响74-75
  • 3.2.3 统计分析75-76
  • 3.3 实验结果76-80
  • 3.3.1 利巴韦林对Huh7.5 细胞活力的影响76
  • 3.3.2 H77S.3/Gluc2A感染细胞对IFN-a及利巴韦林的敏感性76-78
  • 3.3.3 利巴韦林/Cp GA、pDC-Gen2.2 对HCV RNA影响78-80
  • 3.4 讨论80-83
  • 结论83-85
  • 本实验创新点85-87
  • 参考文献87-104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104-105
  • 致谢10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晋琳,王晓冬,王春森;干扰素治疗11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0年02期

2 张峰;干扰素治疗难治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0年06期

3 宋玉和;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16例[J];天津药学;2000年03期

4 李庄河;干扰素治疗小儿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5例[J];福建医药杂志;2001年02期

5 郭晓丽,黄竹筠;干扰素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观察[J];山西临床医药;2001年03期

6 曲莉;大剂量干扰素治疗腮腺炎病毒性脑膜脑炎28例报告[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2年01期

7 王春森,张晋林,王晓冬,唐义平;干扰素治疗老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9例报告[J];实用老年医学;2002年03期

8 王秀兰,范良;干扰素治疗小儿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J];中国综合临床;2003年08期

9 今西二郎 ,王静舒 ,胡宜;干扰素的基础知识及其临床应用[J];日本医学介绍;2003年05期

10 刁敏,徐慧心;干扰素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30例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汉顺;;浅谈干扰素在儿科临床的应用[A];玉溪市第十五届儿科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腊香;钟红剑;;两种不同亚型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A];第五届全国肝脏疾病临床暨中华肝脏病杂志成立十周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张素华;梁淑娟;;干扰素作用机制及面临的问题研究进展[A];第六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4 梁欣荃;王志华;祝平安;;干扰素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 陈红鹰;岳玲玲;张连生;;血细胞去除术联合干扰素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疗效观察[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6 闫秀萍;王智民;;使用干扰素后出现的严重精神症状2例[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张汉顺;;浅谈干扰素在儿科临床的应用[A];玉溪市医学会第十六届儿科学术大会资料汇编[C];2011年

8 丰宗洋;陈书明;;干扰素的研究及应用[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十二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9 叶瑞华;;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治疗后复发的再治疗40例临床观察[A];首届“之江中医药论坛”暨浙江省中医药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赵淑英;袁晓青;;肝病患者应用干扰素治疗常见心理问题分析[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心脏内、外科专科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士心;干扰素产业步履艰难[N];医药经济报;2003年

2 本报特约撰稿人 蔡德山;国产干扰素称雄市场[N];医药经济报;2004年

3 陈惠芬;肝癌复发 哪些人对干扰素治疗敏感[N];健康报;2009年

4 孙国根 陈惠芬;肝癌患者是否需用干扰素治疗有了新标记[N];中国医药报;2009年

5 第二军医大附属长征医院 李德岩 蔡雄;干扰素到底能否治非典[N];科技日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刘正午;干扰素能否成为“抗非”特效药[N];医药经济报;2003年

7 副主任医师 李华;使用干扰素应注意什么[N];卫生与生活报;2004年

8 王振坤;干扰素对丙肝“不好使”怎么办[N];健康报;2006年

9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 罗学宏;细数干扰素副反应[N];健康报;2008年

10 佚名;干扰素治疗鱼类病毒新途径[N];中国渔业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阳;利巴韦林通过增强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活化发挥抗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D];吉林大学;2016年

2 于德彬;新型干扰素λ嵌合体的设计和活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3 程敏;干扰素调节的miRNA表达谱及其抗HCV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4 张琳;丙型肝炎病毒准种感染与干扰素疗效关系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5 吴娟;HBV前C基因W28STOP突变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早期应答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3年

6 黄丽;新型重组猪α-干扰素的结构与生物功能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小蔚;特发性炎症性肌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干扰素积分与临床相关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4年

2 陈珊;干扰素刺激基因I6(ISG16)的克隆表达及其对丙型肝炎病毒和I型干扰素信号通路的影响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3 陈晓辉;HBsAg定量与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停药后复发的关系[D];青岛大学;2015年

4 沙静;阴道用乳杆菌联合干扰素治疗HR-HPV感染的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疗效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5 郑永利;新药复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临床研究的方案设计和实施阶段小结[D];四川大学;2004年

6 何燕;保肝复功丸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年

7 王灿;不同亚型的CD4~+T淋巴细胞在干扰素抗乙肝病毒治疗中的作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叶嫦;中药对于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不良反应作用的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年

9 孟秀娟;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亚群表达率及干扰素治疗对其影响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10 郭贺;肿瘤坏死因子及白细胞介素-10单核苷酸多态性对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0247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10247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b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