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di括约肌运动功能与豚鼠胆色素结石形成关系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5 10:12
本文关键词:Oddi括约肌运动功能与豚鼠胆色素结石形成关系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胆色素结石 Oddi括约肌 测压 肌电活动 豚鼠
【摘要】:背景和目的:胆石症是胆道疾病中常见的疾病且较为多发。胆结石的成分主要为:胆红素、胆固醇、黏蛋白、钙等。其中,以胆红素为主要成分的胆结石称为胆红素结石(褐色结石)。以黑色素、黏蛋白、钙为主要成分的胆结石称为黑色素结石(黑色结石)。这两者均为胆色素结石。胆结石属于生物自身异常矿化所形成的一种产物。是在自然界生物体达到一定的病理条件下,一些有机性的基质(如蛋白质,多糖等)在分子水平上经过一系列复杂生物学过程(控制矿物成核、生长、微组装)得到的产物。在亚洲,胆色素结石是很常见的。它的治疗,尤其是肝内胆管结石,是胆道外科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在中国,胆色素结石约占的胆结石患者的10%。但是,胆色素结石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年龄、细菌感染、营养不良、胆汁淤滞及先天性十二指肠憩室都有可能导致胆色素结石的发生。胆汁淤滞被认为是结石形成的重要因素。胆总管末端和胰管末端的环形平滑肌与胆胰壶腹周围的环形平滑肌一起合称为奥迪氏括约肌(SO)。由于奥迪氏括约肌(SO)是胆汁排出进入十二指肠的唯一门户,因此,奥迪氏括约肌(SO)可能在胆色素结石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本实验中,我们探究了奥迪氏括约肌(SO)运动功能与豚鼠胆色素结石形成的关系。在胆色素结石形成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对其肌电活动和奥迪氏括约肌(SO)压力进行了同时的测量。方法:选用34只成年雄性Hartley豚鼠随机分为胆色素结石组和对照组。胆色素结石组(根据被处死的时间,分为4个亚组),给予致石饮食,建立胆结石模型成功后黄绿色颗粒状结石可以在豚鼠胆囊清晰地看出。由红外光谱测试,样品为胆色素结石,以明确建立胆色素结石形成动物模型的成功。3,6,9和12周后对两组行0ddi括约肌测压并检测肌电活动。结果:1、胆色素结石的发生率分别为0%,0%,16.7%和66.7%(3周,6周,9周和12周)。2、肌电活动的频率在3周组(P0.05)明显减小。肌电活动的幅度有缩小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3.0ddi括约肌收缩频率在9周组(P0.05)明显减小。4. Oddi括约肌基础压及胆总管压在12周组明显升高(25.19±7.77mmHg至40.56±11.81mmHg和22.35±7.60mmHg至38.51±11.57mmHg)(P0.05).结论:1.0ddi括约肌运动功能紊乱是胆色素结石的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2、胆色素致石饮食可能诱发Oddi括约肌的运动功能紊乱。3.0ddi括约肌张力增高可能在结石形成中发挥作用。4、致石饮食诱导0ddi括约肌的运动功能紊乱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控制饮食和调节0ddi括约肌的运动功能对预防胆色素结石的形成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胆色素结石 Oddi括约肌 测压 肌电活动 豚鼠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75.62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英文摘要8-11
- 符号说明11-12
- 前言12-16
- 材料方法16-21
- 结果21-22
- 讨论22-27
- 结论27-28
- 附图28-29
- 附表29-30
- 参考文献30-33
- 综述33-42
- 参考文献39-42
- 致谢42-4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43-44
- 附件4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汪开贵,孟翔凌;MUC1在含不同类型结石肝内胆管上皮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韩文胜,王维奇,石景森,于跃利,卢云,杨毅军;细菌L型感染与胆石症关系的探讨[J];西安医科大学学报(中文版);2000年01期
3 孙权,刘志苏,徐旭东;应用套式PCR技术对胆色素结石成因的研究[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5年09期
4 范莹;吴硕东;孙韶龙;付倍蓓;苏洋;张振海;;高内毒素血症与金黄地鼠胆囊胆色素结石形成的关系[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6年03期
,本文编号:10365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103652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