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医疗机构腹泻人群肠道病原谱和混合感染研究
本文关键词:昆明市医疗机构腹泻人群肠道病原谱和混合感染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急性腹泻 病原谱 混合感染 新发病原体 耐药
【摘要】:腹泻是全球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全球每年约发生28亿次腹泻事件,造成120万人死亡,其中,5岁以下儿童每年约发生17亿次腹泻事件,死亡70万人。肠道病原体感染是急性腹泻的一个重要原因,常见的肠道病原体包括致腹泻性大肠杆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 DEC)、非典型沙门菌(Non-typicalSalmonella, NTS)、志贺杆菌、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邻单胞菌、气单胞菌、轮状病毒(Rotavirus A group, RVA)、诺如病毒GⅡ(Norovirus, NoVs)、扎如病毒(Sappovirus, SaV)、星病毒(Astrovirus, As)、腺病毒(Adenovirus, Ad)、人芽囊原虫(Blastocystis hominis, Bh)、隐孢子虫和蓝氏贾第鞭毛虫等。为了解昆明市急性腹泻病例的肠道病原谱、肠道病原体混合感染的特征及细菌性病原体的耐药特征,我们于2014年7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期间,在云南省昆明市选取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昆明市儿童医院和昆明市普善社区医院做为哨点医院,开展了腹泻监测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腹泻病例的病原谱本研究共调查1121名腹泻病例,其中,5岁以上病例850名,5岁以下271名;共调查319名非腹泻病例,其中5岁以下170名,5岁以上149名。腹泻病例肠道病原体总检出率为43.2%(n=483),非腹泻病例为13.2%(n=42),腹泻病例总检出率高于非腹泻病例(χ2=96.5,P0.05)。检出率在腹泻病例中高于非腹泻病例的病原体包括轮状病毒(χ2=55.0,P0.05)、诺如病毒GⅡ(χ2=16.1, P0.05)、DEC (x2=19.1)和沙门菌(χ2=9.21,P0.05),而其他病原体在两组研究对象中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腹泻病例中,轮状病毒检出率最高(21.8%,n=244),其次是致腹泻性大肠杆菌(11.2%,n=126)、诺如病毒GⅡ(10.5%,n=118)、人芽囊原虫(4.2%,n=47)、沙门菌(3.5%,n=39)、星病毒(0.9%,n=10)、腺病毒(0.2%,n=2)和隐孢子虫(0.1%,n=1),而志贺杆菌、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和蓝氏贾第鞭毛虫未检出。850名5岁以下腹泻病例肠道病原体总检出率为47.5%(n=404),271名5岁以上腹泻病例总检出率为29.2%(n=79),5岁以上腹泻病例总检出率高于5岁以下腹泻病例(χ2=28.7,P0.05)。其中,5岁以下腹泻病例轮状病毒(χ2=43.4,P0.05)和沙门菌(χ2=7.99,P0.05)检出率高于5岁以上腹泻病例,其他病原体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岁以下腹泻病例中,检出率最高的病原体为轮状病毒(26.4%,n=224),其次是诺如病毒GⅡ(11.1%, n=94)、DEC (10.6%, n=90)、沙门菌(4.4%,n=37)和人芽囊原虫(4.0%,n=34);而5岁以上腹泻病例中检出率最高的病原体为致腹泻性大肠杆菌(13.3%,n=36),其次是诺如病毒GII(8.5%,n=24)、轮状病毒(7.4%,n=20)、人芽囊原虫(4.8%,n=13)和沙门菌(0.7%,n=2)。2肠道病原体混合感染的流行特征腹泻病例肠道病原体的混合感染率为17.3%(n=194),非腹泻病例为2.8%(n=9),腹泻病例混合感染率高于非腹泻病例(χ2=43.1,P0.05)。腹泻病例中,5岁以下病例混合感染率高于非腹泻病例(20.0% vs.8.5%;χ2=21.2,P0.05)。5岁以下腹泻病例的混合感染中,轮状病毒-诺如病毒GII的混合感染率最高(4.4%),其次是腹泻性大肠杆菌-轮状病毒(2.3%)和致腹泻性大肠杆菌-诺如病毒GII(1.1%)。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GII混合感染可加重腹泻。3腹泻病例中主要病原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腹泻病例中共检出轮状病毒244株,其中235株同时有G分型和P分型。G分型中,G9(66.4%,n=156)是最主要的基因型,其次是G3 (18.7%, n=44)、 G1 (8.9%, n=3)和G2(8.5%,n=2);P分型中,P[8](92.8%,n=218)是最主要的基因型,其次是P[4](4.7%,n=11)。G-P基因型中,G9P[8](57.0%,n=134)是最主要基因型,其次是G3P8(18.3%,n=43)和G1P[8](8.9%,n=21)。腹泻病例中共检出诺如病毒GIⅡ118株,其中GⅡ.4 (46.6%, n=55)是优势基因型,其次是GⅡ.3 (23.7%, n=28)、GⅡ.12 (21.2%, n=25)、GⅡ.17 (6.8%, n=8)和GⅡ.5 (1.7%, n=2)。在55株GII.4中,GⅡ.4_Sydney株(94.5%,n=52)是优势株,其次是GⅡ.4_2006b (5.5%, n=3)。腹泻病例中共检出致腹泻性大肠杆菌126株,其中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nte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 EPEC)62株,占49.2%;肠黏附性大肠杆菌(Enteroaggregati ve Escherichia coli, E AEC)61株,占48.4%,EAEC和EPEC为DEC的两种最主要的亚型。脉冲场凝胶电泳显示DEC的带型呈高度多态性,说明DEC各亚型均无优势菌株出现。同时,检出沙门菌39株,其中肠炎沙门菌20株(51.3%),鼠伤寒沙门菌10株(25.6%)。脉冲场凝胶电泳显示,肠炎沙门菌具有较高相似度,说明同一个克隆菌株在流行过程中形成优势株;而鼠伤寒的带型较离散,说明鼠伤寒在流行过程中未形成优势株。腹泻病例中共检出人芽囊原虫47份,其中I型46份(97.9%),II型1份(2.1%)。4细菌性病原体的耐药特征从腹泻病例中分离到的菌株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最低(6.0%,n=10),其次头孢噻吩(26.5%,n=44)和头孢噻肟(28.9%,n=48)。多重耐药现象较普遍,DEC和沙门菌的多重耐药率分别为82.5%(n=104)和76.9%(n=3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24,P=0.433)。本研究表明,轮状病毒、诺如病毒GII、致腹泻性大肠杆菌和沙门菌是当地腹泻人群的主要病原体,且研究对象肠道病原体混合感染率较高。轮状病毒优势基因型为G9P[8],诺如病毒GII优势基因型为GII.4;致腹泻性大肠杆菌以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和肠黏附性大肠杆菌为主,沙门菌以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为主。肠道细菌性病原体多重耐药现场较严重。
【关键词】:急性腹泻 病原谱 混合感染 新发病原体 耐药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74
【目录】:
-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6-7
- 中文摘要7-10
- Abstract10-14
- 前言14-32
- 一 研究背景14-19
- 二 研究目的19-20
- 三 研究内容20
- 四 研究路线20-23
- 参考文献23-32
- 第一部分 腹泻病例肠道病原谱研究32-67
- 一 材料和方法33-41
- 二 结果41-53
- 三 讨论53-58
- 参考文献58-67
- 第二部分 腹泻病例肠道病原体混合感染研究67-76
- 一 材料和方法68-69
- 二 结果69-72
- 三 讨论72-74
- 参考文献74-76
- 第三部分 轮状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76-94
- 一 材料和方法77-80
- 二 结果80-88
- 三 讨论88-90
- 参考文献90-94
- 第四部分 诺如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94-108
- 一 材料和方法95-96
- 二 结果96-103
- 三 讨论103-104
- 参考文献104-108
- 第五部分 细菌性病原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性研究108-128
- 一 材料和方法110-112
- 二 结果112-122
- 三 讨论122-124
- 参考文献124-128
- 第六部分 人芽囊原虫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128-137
- 一 材料和方法129-130
- 二 结果130-132
- 三 讨论132-134
- 参考文献134-137
- 研究总结137-139
- 附录139-143
- 致谢143-1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少君,栾材富,杨素云;烟台沿海地区5000例腹泻病例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1997年02期
2 郐东兰;于军华;;文登市513例腹泻病例病原学调查[J];职业与健康;2010年22期
3 李肖红;尚学兰;陈彦哲;韩同武;;郑州地区腹泻病例就诊流向调查[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1年01期
4 杜懋文,钱丽芬,陈春生,潘传志,李恒超;小肠结肠炎耶氏菌引起腹泻病例报告[J];安徽医学;1986年06期
5 郑则斌;翁钦;姜荣富;林玉辉;;一起入境腹泻病例的应急处置分析[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06年03期
6 万向阳,麻祝安,钟和平;沪九直通列车上一起突发腹泻病例的处理报告[J];口岸卫生控制;2005年05期
7 易阜才;5岁以下儿童ARI和腹泻病例管理技术的应用与效果[J];中华儿童保健杂志;1996年04期
8 李继珊;庞晶晶;高波;崔海洋;;104例急性散发腹泻病例病原学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2年08期
9 梁大斌;林玫;黄君;刘义威;赵思东;;广西两地腹泻病例临床特征及诊断情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3年03期
10 刘琼;张冠群;吴振强;赵冬喜;伍碧文;;广州地区1505例门诊腹泻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J];广东医药学院学报;198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锐;马会来;;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一起腹泻事件的调查[A];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全国公共卫生学术会议暨第四届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张耀丕 蒋仕丽;彝良灾区腹泻病例排除饮食原因[N];健康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顺先;昆明市医疗机构腹泻人群肠道病原谱和混合感染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方;乌鲁木齐市2010年~2011年腹泻症候群病例监测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798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1079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