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炎性细胞因子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部分炎性细胞因子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溃疡性结肠炎 白介素23 白介素17 白介素22 白介素11
【摘要】:研究背景与目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本病主要累及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多数患者以腹痛、腹泻及黏液脓血便为主要表现。本病呈慢性过程,起病隐匿,病变迁延数年至数十年不等,常呈现活动期与缓解期交替。近年来,其发病呈上升趋势。然而,其具体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主要是由环境、遗传、感染、免疫等多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当中,免疫异常常被认为是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重要因素,是UC研究最为活跃的领域,其主要包括自身抗体、细胞因子、细胞免疫、环氧合酶与基质金属蛋白酶、一氧化氮和氧自由基等。当中,细胞因子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是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之间的失衡更是被认为是溃疡性结肠炎发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机制,是目前溃疡性结肠炎研究的热点。白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与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作为IL-23/IL-17轴最主要的促炎细胞因子,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已有文献报道指出IL-23、IL-17可能是引起肠道炎症的关键促炎介质,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至今虽有多项研究表明IL-23、IL-17在溃疡性结肠炎肠黏膜组织及血浆中表达均升高,但IL-23、IL-17表达相关性及两者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短期治疗后肠黏膜愈合情况的关系尚不明确。既往对溃疡性结肠炎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促炎细胞因子上,但近年来,抗炎因子在当中可能起到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白介素-22(interleukin-22,IL-22).白介素-11(interleukin-11,IL-11),已被证实参与多种炎症性疾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许多研究表明IL-22在IBD患者肠黏膜表达增强,可见,IL-22与溃疡性结肠炎发生发展有一定联系,然而它在溃疡性结肠炎中具体是起促炎还是保护作用仍存在争议。既往主要认为IL-22与促炎因子的表达相关而具有致病作用,而近期研究逐渐表明其对肠黏膜损害主要起保护作用。几个IBD临床前模型的数据表明,IL-22通过加强肠道上皮屏障的完整性和先天免疫而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而IL-11作为一种多效性细胞因子,既往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在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当中的作用。近年来发现,IL-11在许多动物模型中,如肠炎、皮肤炎、内毒素败血症和自身免疫性关节炎等均显现出抗炎作用。国内外学者对其在修复肠道损伤的应用也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如放疗、化疗引起的肠道损伤、短肠综合征和炎性肠病等,结果都显示出IL-11有良好的肠道保护和促进肠损伤修复的作用。但目前,IL-22、IL-11在溃疡性结肠炎肠道黏膜组织中的分布与表达情况,其与溃疡性结肠炎疾病活动程度、内镜下活动度分级、肠黏膜组织病理分级的关系以及与UC短期治疗后肠黏膜愈合的关系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炎性细胞因子IL-17、IL-23、IL-22、 IL-11在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黏膜组织中的分布与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情况与溃疡性结肠炎疾病活动度、内镜下活动度分级、病理组织学分级的关系,及各因子间相互关系,并且结合免疫组化分析结果与活动期UC患者的随访复诊资料,进一步分析炎性细胞因子IL-23、IL-17、IL-22、IL-11的表达情况与短期治疗后黏膜愈合状况的关系,从而探讨各细胞因子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希望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诊治及预后评估等提供参考价值。研究内容:1.检测炎性细胞因子IL-17、IL-23、IL-22、IL-11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黏膜中的分布与表达,分析其与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疾病活动度Mayo评分、内镜下活动度分级、组织病理分级是否相关,及各因子间在溃疡性结肠炎肠粘膜中表达的相互关系。2.结合患者随访资料,比较炎性细胞因子IL-17、IL-23、IL-22、IL-11各因子在黏膜愈合良好组和黏膜愈合欠佳组治疗前肠黏膜中的表达有无差别,进而探讨各因子的表达情况与溃疡性结肠炎短期治疗后黏膜愈合预后的关系。对象与方法:1.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40例活动期UC患者、15例缓解期UC患者及15例健康体检者肠道黏膜中炎性细胞因子IL-17、IL-23、IL-22、IL-11的分布与表达,比较三组间表达的差异。并分析其与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疾病活动度Mayo评分、内镜下活动度分级、组织病理分级是否相关,及各因子间在溃疡性结肠炎肠黏膜中表达水平的相互关系。2.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另外40例活动期UC患者肠道黏膜中炎性细胞因子IL-17、IL-23、IL-22、IL-11的表达,结合随访所得的资料,分析其各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对短期治疗后黏膜愈合预后的预测价值。3.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mean±SD表示,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 way ANO-VA)进行活动期UC组、缓解期UC组、健康对照组间的比较,及不同疾病活动度组间的比较,对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的进一步用Bonferroni进行事后多重比较;活动期UC内镜下活动度分级、病理组织学分级与肠黏膜组织炎性细胞因子IL-17、IL-23、IL-22、IL-11表达水平相关性的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各炎性细胞因子间的表达的相互关系;运用卡方检验进行黏膜愈合良好组与黏膜愈合欠佳组样本肠黏膜组织表达水平的比较。所有的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活动期UC肠黏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IL-17、IL-23、IL-22、IL-11在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固有层内单个核细胞中均见阳性表达,为胞质染色,颗粒呈棕黄色。此外,经IL-1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的活动期UC肠黏膜中固有层内可见强阳性颗粒聚集,呈棕褐色,而经IL-2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的活动期UC肠黏膜中可见结肠上皮细胞中散在部分强阳性颗粒,呈棕褐色。活动期UC组、缓解期UC组与健康对照组三组间肠黏膜组织中IL-17.IL-23. IL-22.IL-11的阳性表达水平均有明显差异。IL-17.IL-23.IL-22.IL-11在活动期UC组中的平均光密度均明显高于缓解期UC组及健康对照组。(分别为0.0727±0.0236 vs 0.03542±0.09416 vs 0.0330±0.0176;0.1407± 0.0433 vs 0.0865±0.0197 vs 0.0442±0.0532:0.0522±0.0289 vs 0.0259±0.0243 us 0.0115±0.0236:0.0480±0.0137 vs 0.0365± 0.0093 vs 0.0232±0.0038)P0.05。其中,IL-23在缓解期UC组的平均光密度较健康对照组亦有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IL-17. IL-23.IL-22在疾病活动期UC轻、中、重度3组肠黏膜中表达的平均光密度随疾病活动度增加而明显增加(分别为:0.0545±0.0248 vs 0.0786±0.0221 vs 0.0847±0.0591;0.1112±0.0158 vs 0.1480± 0.0392 vs 0.1644±0.0572;0.0307±0.0218 us 0.0548±0.0311 vs 0.0719±0.0169),且三组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活动期重度组平均光密度虽较中度高,但两者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1在活动期UC轻、中、重度3组肠黏膜中表达的平均光密度虽随疾病活动度增加而增加(0.0446±0.0147 vs 0.0483±0.0157 vs 0.0519±0.0055),但三者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活动期UC患者肠黏膜组织中IL-17、 IL-23、IL-22、IL-11的表达水平,与内镜下活动度分级均呈正相关(P0.05)。另外,活动期UC患者肠黏膜组织中IL-17、IL-22表达水平,与病理组织学分级亦呈正相关(P0.05)。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活动期UC肠黏膜中,IL-17、IL-23、IL-22、 IL-11的表达水平经双变量相关分析后,结果显示各因子相互之间的平均光密度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4.黏膜愈合良好组与黏膜愈合欠佳组间治疗前肠道黏膜中IL-17表达水平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7高表达组中黏膜的愈合欠佳率为66.67%,IL-17低表达组中黏膜愈合欠佳率为25%,IL-17高表达组的黏膜愈合欠佳情况较低表达组的明显增多,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23、 IL-22、IL-11在黏膜愈合良好组和黏膜愈合欠佳组治疗前肠道黏膜中的表达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IL-17、IL-23、IL-22、IL-11在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表达较正常人及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有明显升高,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相关性,可一定程度上评估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2.IL-17在黏膜愈合欠佳组患者治疗前肠黏膜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黏膜愈合良好组,IL-17高表达组较低表达组黏膜愈合情况差,对短期治疗后黏膜愈合的预后预测有一定参考价值。3.本课题初步研究IL-17、IL-23、IL-22、IL-11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明确了其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发展中均发挥一定作用,可帮助判断溃疡性结肠炎的炎症活动程度,对短期治疗后黏膜愈合的预后预测有一定参考价值,并为溃疡性结肠炎的进一步全面、深入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以望将来能通过分子标靶技术阻断炎症、调节免疫途径等方法,为溃疡性结肠炎的防治提供新的靶点,开发更合理的治疗策略。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 白介素23 白介素17 白介素22 白介素11
【学位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74.62
【目录】:
- 摘要3-8
- ABSTRACT8-15
- 前言15-18
- 第一章 部分炎性细胞因子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粘膜中的分布与表达18-41
- 引言18-20
- 1. 材料与方法20-25
- 2. 结果25-33
- 3. 结论33
- 4. 讨论33-41
- 第二章 部分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与溃疡性结肠炎黏膜愈合预后的关系41-54
- 引言41-43
- 1. 材料与方法43-48
- 2. 结果48-51
- 3. 结论51
- 4. 讨论51-54
- 全文小结54-55
- 参考文献55-60
- 致谢60-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发明;尼古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J];国外医药(合成药 生化药 制剂分册);2000年05期
2 王传文;溃疡性结肠炎与血清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检测的临床价值[J];河北医药;2000年06期
3 陈现彬,梁玉玲,马伟,王传文;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J];济宁医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4 沈旭东,凌贞,马爱英;吸烟与溃疡性结肠炎[J];人民军医;2000年02期
5 魏玮;4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诊治体会[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6 陆晓清;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及护理40例[J];时珍国医国药;2000年12期
7 闫伯君;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8 张名甫,王锐;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治疗优化选择[J];中国乡村医生;2000年04期
9 侯秀欣;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比较[J];现代康复;2000年06期
10 吴盛荣,陈连顺;结肠炎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6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燕明;柯晓;;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何伟;;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A];全国中医外治发展论坛暨全国第六次中医外治学术年会与技术展示论文集[C];2009年
3 于成功;许洁茹;;中药溃克灵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A];第二十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消化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4 吴林峰;蔡建庭;;溃疡性结肠炎129例临床分析[A];2005年浙江省消化系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5 许建明;韩玮;;安徽地区溃疡性结肠炎住院病人的多中心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2007年
6 杨大平;杨敏;;溃疡性结肠炎的肛门直肠动力检测及评价[A];2007年贵州省消化内镜诊疗及消化系疾病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7年
7 沈洪;;溃疡性结肠炎中医干预方案及疗效评价研究课题汇报[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三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8 崔俊燕;;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体会[A];2011年甘肃省中医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窦丹波;黄艳芳;李刚;张正利;岑戎;;溃结通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随机对照临床研究[A];第二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国家级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10 聂富平;;张东岳教授论溃疡性结肠炎的预防与治疗[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次大肠肛门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魏鑫;溃疡性结肠炎难预防[N];保健时报;2004年
2 记者 胡蔓、通讯员 高翔;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初步查明[N];湖北日报;2004年
3 高翔 黎昌政;溃疡性结肠炎与基因有关[N];经济参考报;2004年
4 程越明(上海市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秋季要注意溃疡性结肠炎的复发[N];上海中医药报;2005年
5 窦青;经常腹泻 当心溃疡性结肠炎[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6 江春;甲硝唑可治溃疡性结肠炎[N];医药经济报;2006年
7 吕国梁;中药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8 柑露;怎样应对溃疡性结肠炎[N];大众卫生报;2008年
9 同济医院 姜元喜 许树长 副主任医师;溃疡性结肠炎饮食预防是关键[N];上海中医药报;2008年
10 袁虎;患溃疡性结肠炎要重调养[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原;牛兴东学术思想与经验总结及健脾理肠汤加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申凤鸽;食醋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预防作用及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3 黄鹤;甘爱萍教授脾胃病学术思想及辨治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经验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郝筱倩;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特征及肠黏膜和血清中Beclin1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D];青岛大学;2016年
5 杨刚;热休克转录因子2调控自噬在溃疡性结肠炎中作用的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6年
6 赵芯梅;溃疡性结肠炎分子标志物的筛查和发病机制的初步探讨[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7 史济华;中国汉族人群溃疡性结肠炎的候选基因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8 杜廷龙;“黄芪香参颗粒”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9 张英剑;多药耐药基因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10 王再见;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肠易激样症状的作用机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蕊;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黏膜ARE结合活性与HO-1表达的变化[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刘国庆;苹果多酚50%乙醇提取物对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赵志敏;化浊解毒愈疡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TNF-α、SOD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4 王亮;硫氧还蛋白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表达及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5 雷蕾;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巨细胞病毒感染情况及抗病毒治疗对其影响的Meta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6 刘洋;基于数据挖掘的谢晶日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用药规律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6年
7 王亚楠;平溃止泻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兼肝郁型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6年
8 郭婷婷;温肾健脾法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IFN-γ、TGF-β1、NOD2、SIGIRR表达的影响[D];甘肃中医药大学;2016年
9 卢雨蓓;健胃止血合剂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D];甘肃中医药大学;2016年
10 魏妮;通过表达数量性状座位分析确定我国溃疡性结肠炎易感基因及其功能[D];第四军医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0818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1081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