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NLRP3炎性小体对小鼠结肠炎的作用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6 01:38

  本文关键词:NLRP3炎性小体对小鼠结肠炎的作用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结肠炎 氧化应激 NLRP3 炎性小体


【摘要】:研究背景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慢性的消化道炎症,有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两个亚型。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IBD是遗传性宿主的黏膜免疫系统对共生菌发生的失调的免疫反应。NOD2/CARD15被发现与人类的克罗恩病相关。此后,便有大量的实验来研究炎性小体在炎症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NLRP3炎性小体是其中研究最多的,它有广泛的激活剂。它的效应是通过IL-1β和IL-18发挥的,在IBD的发生发展中都有很大作用。然而,仍然不确定机体对NLRP3炎性小体是如何调控的。有研究表明ROS可以激活NLRP3炎性小体的组装和活性。因此,关于氧化应激和NLRP3炎性小体的相互作用,以及他们与IBD的关系值得深入研究。目的通过使用氮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和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diethyldithiocarbamate,DDC)来改变IBD模型小鼠的氧化应激状态,检测小鼠结肠和血清中NLRP3、Caspase-1、IL-1β和IL-18的蛋白及其m RNA表达水平,评估小鼠疾病活动度和结肠组织学改变情况。探讨氧化应激调节剂对NLRP3炎性小体的调节及NLRP3炎性小体在结肠炎中的作用。方法1.模型的建立:SPF级雄性C57BL/6小鼠,6-8周,给予3%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自由饮用10天。然后换灭菌水饮用2天。2.实验动物分组:SPF级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对照组:给予灭菌水自由饮用10天。模型组:给予3%DSS自由饮用10天。NAC组:除给予3%DSS自由饮用外,于1、3、5、7、9天接受NAC(250mg/kg/d)灌胃治疗。DDC+DSS组:除给予3%DSS自由饮用外,于1、3、5、7、9天接受DDC(250mg/kg/d)灌胃治疗。第11、12天所有小鼠均换用灭菌水自由饮用。3.每天监测小鼠粪便情况和体重,所有小鼠于12天后全部眼球采血处死。收集血清、结肠标本。4.根据小鼠粪便情况和体重改变进行疾病活动度(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用伊红-苏木素染色检测小鼠结肠组织病理改变,行组织学(histochemistry index,HI)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的IL-1β和IL-18的表达,用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和western blot检测NLRP3和Caspase-1的表达情况。用Q-PCR检测NLRP3和IL-1βm RNA的表达情况。5.用Graph Pad 6.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所有数据用Levene方差齐性检验,对DAI评分、HI评分、辉度分析及m RNA的相对表达量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对方差分析有意义者再采用LSD-t检验法进行两两比较。对各组免疫组化的结果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对卡方检验有意义者再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两两比较。检验水准为α=0.05,P0.05时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用DSS诱导的结肠炎模型小鼠有腹泻、便血和体重下降。NAC组症状较模型组轻,DDC组症状较模型组重。四组的DAI评分有差异(F=51.8,P0.05),模型组高于对照组(7.86±0.98 vs 1.49±0.30),NAC组低于模型组(5.82±1.15 vs 7.86±0.98),DDC组高于模型组(9.92±1.63 vs 7.86±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织学(H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结肠黏膜固有层有大量的淋巴细胞为主的白细胞浸润,血管增生,隐窝破坏。NAC组的镜下表现较模型组轻,DDC组较模型组重。四组的HI评分有差异(F=69.58,P0.05),模型组高于对照组(6.52±0.67vs 0.50±0.31),NAC组低于模型组(4.58±1.12 vs 6.52±0.67),DDC组高于模型组(8.14±1.15 vs 6.52±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清中的IL-1β和IL-18的表达(ELISA)四组血清的IL-1β的表达有差异(F=23.96,P0.05),模型组高于对照组(86.5±7.88 vs 70.20±7.04),NAC组低于模型组(74.66±3.43 vs 86.5±7.88),DDC组高于模型组(99.15±4.17 vs 86.5±7.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血清的IL-18的表达有差异(F=71.98,P0.05),模型组高于对照组(118.60±2.70 vs 102.20±6.50),NAC组低于模型组(89.40±3.58 vs 118.60±2.70),DDC组高于模型组(128.40±4.56 vs 118.60±2.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NLRP3在结肠的表达(免疫组化法)四组结肠的NLRP3的表达有差异(χ2=16.67,P0.05),模型组高于对照组(75.0%vs 16.7%),NAC组低于模型组(25.0%vs 75.0%),DDC组高于模型组(83.3%vs 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Caspase-1在结肠的表达(免疫印迹法)四组结肠的Caspase-1的表达有差异(F=22.08,P0.05),模型组高于对照组(0.65±0.13 vs 0.33±0.13),NAC组低于模型组(0.36±0.12 vs 0.65±0.13),DDC组高于模型组(0.89±0.13 vs 0.36±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NLRP3和IL-1βm RNA在结肠的表达(Q-PCR)四组结肠的NLRP3m RNA的表达有差异(F=145,P0.05),模型组高于对照组(6.17±0.56vs1.35±0.44),NAC组低于模型组(3.11±0.34vs 6.17±0.56),DDC组高于模型组(7.63±0.71vs 6.17±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结肠的IL-1βm RNA的表达有差异(F=22.53,P0.05),模型组高于对照组(1.34±0.27vs0.41±0.15),NAC组低于模型组(0.97±0.15vs 1.34±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予6-8周的SPF级雄性C57BL/6小鼠饮用3%DSS可以成功诱导出结肠炎。2.NLRP3、Caspase-1、IL-1β和IL-18上调参与小鼠结肠炎的发病,氧化应激抑制剂NAC可以抑制其上调,缓和结肠炎症,而氧化应激激活剂DDC可以促进其上调,加重结肠炎症。
【关键词】:结肠炎 氧化应激 NLRP3 炎性小体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74.62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2
  • 缩略词表12-13
  • 引言13-16
  • 材料与方法16-27
  • 1 实验材料16-17
  • 2 实验方法17-25
  • 3 统计分析方法25-27
  • 结果27-34
  • 1 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27
  • 2 组织学(HI)评分27-29
  • 3 血清中的IL-1β和IL-18 的表达(ELISA)29-30
  • 4 NLRP3 在结肠的表达(免疫组化法)30-31
  • 5 Caspase-1 在结肠的表达(免疫印迹法)31-32
  • 6 NLRP3 和IL-1βm RNA在结肠的表达(Q-PCR)32-34
  • 讨论34-38
  • 结论38-39
  • 参考文献39-43
  • 综述 NLRP3 炎性小体与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43-62
  • 参考文献57-62
  •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论文62-63
  • 致谢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丽洁,解立新,贾琳,赵晓巍,刘又宁,苟鹏;杂种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模型的建立[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4年04期

2 张臣颢;张曼芳;谢青莲;成志恒;邹洪;金玫蕾;;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抑郁小鼠模型的建立[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3 谭潇;肖建华;;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的构建[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年14期

4 任文英,陈香美,邱全瑛,陈扬荣,王新高,师锁柱,王兆霞;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狼疮样小鼠模型的诱导[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4年04期

5 王艳春,吕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模型的改进[J];第四军医大学吉林军医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陈小囡;;蜂胶对慢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健康研究;2009年02期

7 武君;孙长岗;郑华;;愈宁散对CITP模型小鼠外周血共刺激分子CD86影响的实验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年09期

8 王紫;陈瑜;罗军;周建华;;槐杞黄干预小鼠IgA肾病模型的疗效观察以及机制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1年11期

9 孙旖;夏振娜;袁伯俊;张晓芳;陆国才;;LT-Y008的骨髓保护作用及机制[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3年03期

10 周厚广,鲍远程,陆建明;提高帕金森病动物模型制作成功率的方法学探讨及模型综合评价[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阎明;张喜红;刘莉;孟繁立;张莉;朱萍;;美能对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的干预及治疗研究[A];第五届全国肝脏疾病临床暨中华肝脏病杂志成立十周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王勇炫;吴伟康;吴以岭;张选红;;蜈蚣有效部位抗心肌缺血的NO机制研究[A];2009年全国中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周友龙;李建生;高剑峰;;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微血管再生的变化意义[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五届基础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赵万军;周辉;韩勇;何永江;;丹参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血管内凝血的影响[A];2007年浙江省医学会骨科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抗癌协会骨软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5 孙元莹;史晓峰;;益肺康颗粒对油酸致兔急性肺损伤实验研究[A];2003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孙元莹;史晓峰;;益肺康颗粒对油酸致兔急性肺损伤实验研究[A];2004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李玉中;;复方甘正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治疗作用[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孙旖;夏振娜;袁伯俊;张晓芳;陆国才;;LT-Y008的骨髓保护作用及机制[A];2013年(第三届)中国药物毒理学年会暨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论坛论文摘要[C];2013年

9 孙旖;夏振娜;袁伯俊;张晓芳;陆国才;;LT-Y008的骨髓保护作用及机制[A];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3年6月第27卷第3期)[C];2013年

10 罗道枢;王玮;;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在三叉神经痛动物模型中的活化[A];2007年中国解剖学会第十届全国组织学与胚胎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单萍;黄角颗粒抗脑梗死作用机理[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乌日图那顺;蒙药“伊赫汤”对酒精性脂肪肝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沈斌;肝豆灵对铜负荷大鼠肝组织的miRNA-122和代谢组学的影响[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赵宾宾;地五养肝胶囊抑制2-AAF/PH大鼠肝癌前病变的作用及机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张海婴;外敷清肺通络膏干预RSV大鼠肺炎TLR4信号通路机制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侯燕;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猪胆固醇代谢异常对Aβ的影响及复方干预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5年

6 王荣田;股骨头坏死的证素组合规律与中药干预的实验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9年

7 李思耐;基于L型钙电流研究益气药干预心衰电生理重构机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8 高允海;愈胆汤防治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6年

9 胡文军;复方脑康胶囊治疗Alzheimer's病的药效学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10 王涛;普利醇抗帕金森病的药效学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谋东;黄芪、冬虫夏草对新生鼠肾积水梗阻解除后肾损害恢复的影响[D];遵义医学院;2015年

2 张子洋;醒脑液对APPswe/PS1ΔE9双转基因小鼠脑内Aβ及其降解酶NEP表达的影响[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3 韩金丽;急性胰腺炎大鼠神经降压素水平与肠黏膜损伤关系的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4 潘彩彬;膝关节炎治疗仪对膝骨性关节炎软骨形态及关节液细胞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浦飞飞;敬钊缨毛蜘蛛毒素-V对LTP和认知行为改善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6 崔庆飞;酒精联合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脂肪肝模型的建立及发病机制探讨[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7 刘翠华;谷氨酰胺对脓毒症小鼠氧化应激作用效果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8 岳萌;Bufalin通过ERK/RSK2通路对ECA109细胞和裸鼠移植瘤作用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9 左玲;Xyloketal B对NAFLD的疗效观察和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10 郎艳松;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对新西兰兔动脉粥样硬化早期颈动脉外膜滋养血管新生相关炎症机制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0964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10964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f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