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糖皮质激素受体在免疫性肝损伤中对髓系抑制性细胞的调控效应及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9 21:21

  本文关键词:糖皮质激素受体在免疫性肝损伤中对髓系抑制性细胞的调控效应及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GR 免疫性肝损伤 MDSC Dex RU-486


【摘要】:背景: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ticoid receptor, GR)是保守的核受体家族中的一员,与相应配体结合被激活后,通过与核内靶基因上特定的DNA序列结合而调控基因的转录,从而调控免疫细胞的活化或功能,进而达到抑制炎症发生和发展的目的。然而,髓系抑制性细胞(myeloid derived-suppressor cells, MDSCs)作为一种新发现的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细胞,是否也会受到GR的调控,尚未见报道。第一部分GR和MDSCs在免疫性肝损伤中的表达变化目的:研究MDSCs在免疫性肝损伤中的比例变化,并进一步研究MDSCs的变化是否伴随GR的变化。方法:对正常组、LPS肝损伤组和LPS肝耐受组中小鼠脾脏细胞进行MDSCs表面染色和细胞内GR染色,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各组中MDSCs的变化以及细胞中GR表达的差异。结果:1.与正常组相比,LPS肝损伤小鼠脾脏中的MDSCs比例略有下降,而LPS肝耐受小鼠中的MDSCs则明显增多;2.GR在LPS肝损伤组MDSCs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而在LPS肝耐受组中MDSCs的表达则明显高于正常组和LPS肝损伤组。结论:在免疫性肝损伤模型中,脾脏MDSCs及其GR表达均下调,提示GR和MDSCs在免疫性肝损伤的发病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第二部分GR在免疫性肝损伤中对MDSCs的调控效应目的:研究GR在免疫性肝损伤中对MDSCs的调控效应。方法:1.将小鼠分为2组,实验组和模型组,实验组预先给予GR激动剂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 Dex)处理,观察各组小鼠生存率变化,并检测小鼠血清TNF-α的水平,和MDSCs的功能变化(抑制T细胞增殖、细胞因子分泌等);2.将小鼠分为4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激动剂Dex单独处理组、抑制剂RU-486单独处理组、Dex和RU-486联合处理组),检测小鼠血清TNF-α的水平,以及MDSCs的功能变化;3.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LPS肝损伤组、LPS肝耐受组、LPS耐受+Dex处理组、LPS耐受+RU-486组、LPS耐受+Dex+RU-486组,检测小鼠血清TNF-α的水平和MDSCs的功能变化。结果:1.GR激动剂Dex改善了LPS肝损伤小鼠的生存率,并明显增强了MDSCs的功能,其中MDSCs在LPS肝损伤保护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GR抑制剂RU-486可以抵消Dex降低血清TNF-α、ALT水平的效应,同时也使Dex增强MDSCs功能的作用被解除;3.在LPS肝耐受模型中,与LPS肝损伤模型相比,GR激动剂Dex进一步降低了小鼠体内TNF-α、ALT水平,也增强了MDSCs的免疫抑制功能。结论:GR通过增强MDSCs的功能,即抑制T细胞增殖和TNF-α分泌,促进IL-10分泌,抑制了LPS肝损伤的发生、发展,促进了LPS肝耐受对机体的保护作用。第三部分MDSCs在免疫性肝损伤中的调控机制目的:探讨MDSCs在保护免疫性肝损伤中的调控机制。方法:1.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N0含量的变化,以及脾脏MDSCs中iNOS、 ArgniaseI的mRNA水平的变化;2.分离各组小鼠脾脏MDSCs进行体外实验,给予L-NMMA处理后,检测其抑制T细胞增殖的效应,并检测其分泌TNF-α的能力。结果:1.GR激动剂Dex处理的小鼠外周血中N0含量增多,脾脏MDSCs的iNOS转录水平升高;2.分离脾脏MDSCs并用L-NMMA抑制N0产生后,MDSCs的免疫抑制功能明显降低。结论:MDSCs通过N0途经来抑制T细胞增殖和TNF-α分泌和促进IL-10分泌,进而在免疫性肝损伤中发挥保护作用。
【关键词】:GR 免疫性肝损伤 MDSC Dex RU-486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75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全文缩略词中英文对照10-12
  • 前言12-15
  • 第一部分 糖皮质激素受体和髓系抑制性细胞在免疫性肝损伤中的表达变化15-24
  • 1.1 实验材料与方法15-18
  • 1.2 实验结果18-21
  • 1.3 讨论21-23
  • 1.4 小结23-24
  • 第二部分 糖皮质激素受体在免疫性肝损伤中对髓系抑制性细胞的调控效应24-45
  •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24-31
  • 2.2 实验结果31-41
  • 2.3 讨论41-44
  • 2.4 小结44-45
  • 第三部分 髓系抑制性细胞在免疫性肝损伤中的调控机制45-53
  •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45-48
  • 3.2 实验结果48-51
  • 3.3 讨论51-52
  • 3.4 小结52-53
  • 结论53-54
  • 参考文献54-61
  • 致谢61-63
  • 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目录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阎艳丽,王鑫国,宋晓宇,宋国英;和肝汤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年09期

2 王迪生;高继君;张承光;项雷;杨青杨;邢亚群;岑德意;董六一;陈志武;;甘康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3 李之清;汪厚祥;李恒飞;;复方柴郁汤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6年06期

4 汪厚祥;李小娥;李之清;卢凤霞;;复方柴郁汤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免疫系统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7年05期

5 胡成穆;姜辉;刘洪峰;李荣;李俊;;金银花总黄酮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7年05期

6 邵芙蓉;魏伟;刘浩;孙妩弋;李响;;不同方法提取的复方芍芪多苷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保护作用比较[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7 陈霞;顾锦华;朱红艳;徐济良;;山莨菪碱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6期

8 吴丽萍;刘嵘;毕玉顺;刘执玉;;复肝灵颗粒对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3期

9 胡成穆;姜辉;刘洪峰;李荣;李俊;;金银花总黄酮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影响[J];安徽医药;2008年04期

10 徐敏;;藏药川西獐牙菜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治疗作用[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之清;汪厚祥;;复方柴郁汤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届内科肝胆病学术会议暨第四次国家中医肝病重点专科协作组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吴国庆;熊益群;周大桥;姚小萍;高辉;贺劲松;李之清;汪厚祥;刘心亮;徐绍钢;;青芪散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影响的实验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届内科肝胆病学术会议暨第四次国家中医肝病重点专科协作组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张引强;唐旭东;王凤云;刘燕玲;卞立群;杨俭勤;赵迎盼;林媚;;荣肝合剂对慢性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二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暨2010年脾胃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4 胡成穆;姜辉;刘洪峰;李荣;李俊;;金银花总黄酮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A];第十届全国中药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胡成穆;姜辉;刘洪峰;李荣;李俊;;金银花总黄酮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A];第十届全国生化与分子药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6 陈莹;贾宁;王琦;;裂褶菌胞外粗多糖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A];2012年中国菌物学会学术年会会议摘要[C];2012年

7 王华;沈玉先;魏伟;徐叔云;;褪黑素对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A];中国药理学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暨全国药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8 程军平;颜汀;余术宜;段菊屏;杨婷;欧阳红涛;庞琼;周志群;杨永佳;吉午阳;陈玉祥;;肝康颗粒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王华;沈玉先;魏伟;徐叔云;;褪黑素对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部分机制[A];第八届全国生化药理学术讨论会暨第七届Servier奖颁奖大会会议摘要集[C];2003年

10 伍玉南;谢朝良;刘鹏;赵自明;孙克伟;;利肝舒冲剂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预防作用[A];第三届全国中医药免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志彬;灵芝制剂与肝炎[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丽;iPLA_2β对于ConA和DSS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和肠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郝玉娥;GIT2缺失对ConA诱导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效应及其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3 穆矛;肝再生增强因子对刀豆蛋白A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16年

4 靳晓利;贞芪益肝方对急性免疫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5 张云城;海珠益肝加味方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免疫调节机制的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3年

6 宋雨鸿;丹参多糖抗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及其免疫调节机制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7 胡洁;人胎儿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鉴定及其在免疫性肝损伤中的免疫双效作用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8 王会中;脂联素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9 刘道芳;Toll样受体4介导BCG/LPS诱导免疫性肝损伤的机制及芍药苷的作用[D];安徽医科大学;2006年

10 张引强;中药荣肝合剂对刀豆蛋白A介导的免疫性肝损伤降酶效应的机制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启闰;贯叶连翘提取物对小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及其伴发的肠道上皮屏障损伤的保护作用[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2 张文;Tim-3和Th17细胞在免疫性肝损伤中作用及相关机制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5年

3 李延利;N-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自身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4 赵昕;青蒿琥酯抑制Con A诱导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D];扬州大学;2016年

5 刘焕荣;糖皮质激素受体在免疫性肝损伤中对髓系抑制性细胞的调控效应及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6 吴丽萍;复肝灵定性与对鼠免疫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7 邵芙蓉;芍芪多苷与白芍总苷联合黄芪总皂苷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比较[D];安徽医科大学;2007年

8 孙鸿昌;将军汤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9 李响;芍药苷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作用及其部分机制[D];安徽医科大学;2009年

10 孙妩弋;芍芪多苷对免疫性肝损伤和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D];安徽医科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1147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11147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2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