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脂质自噬在BPA所致肝脏脂质沉积中的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1 14:01

  本文关键词:脂质自噬在BPA所致肝脏脂质沉积中的作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脂质自噬 双酚A 脂质沉积 自噬


【摘要】:目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 (Bisphenol A, BPA)可促进肝脏脂质沉积,但其机制尚不清楚。而脂质自噬减弱可导致肝脏脂质沉积的发生,其是否介导BPA所致的肝脏脂质沉积,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体内外模型揭示脂质自噬在BPA所致肝脏脂质沉积中的作用。方法:在体外实验中,将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BPA不同浓度(1、0.001、1、4、10μM)干预组、阳性对照组即200μM油酸(Oleic acid,OA)联合400μM软脂酸(Palmitic acid, PA)。分别给予上述不同干预24h。采用化学酶促-比色法定量检测细胞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含量,油红O及Bodipy 493/503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内脂滴,以明确体外脂质沉积模型构建是否成功。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在不同干预情况下HepG2细胞内与自噬相关的指标LC3、P62的表达水平,透射电镜观察自噬体数量,并对自噬的各个阶段进行分析:①自噬的启动阶段: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p-mTOR、p-ULK1、Atg5表达水平;②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阶段:免疫荧光检测LC3与LAMP1共定位;③溶酶体降解阶段:AO染色检测溶酶体酸度、Calthepsin L表达水平。进一步用10μMBPA干预原代肝细胞,对上述部分关键结果进行验证。在体内实验中,分别用不同浓度BPA (5、50、500μg/kg/day)喂养CD1小鼠42天后,检测肝脏脂质沉积,从体内验证脂质沉积模型是否成功建立,并进一步对自噬相关指标进行检测,从体内对体外相关结果进行验证。结果:体外HepG2肝细胞及原代肝细胞中:1、不同浓度干预后,细胞内TG含量不同程度增加,其中10μM BPA组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油红O染色及Bodipy 493/503脂滴染色结果与TG结果一致。2、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0μMBPA干预后LC3-Ⅱ的表达明显增加,.同时与自噬降解关系密切的蛋白P62表达亦增加,加用抑制剂CQ阻断自噬体降解后,BPA组LC3-Ⅱ的表达较单用CQ组降低,自噬通量受损。透射电镜观察到10μM BPA组自噬体数量堆积。3、对自噬过程的各个阶段进行检测后发现:a、启动阶段:10μMBPA干预后p-ULK1、p-mTOR表达增加,Atg5表达减少(p0.05);b、融合阶段:10μMBPA干预后LC3与LAMP1融合减少;c、溶酶体降解阶段:与对照组相比,10μM BPA干预组AO染色荧光小点明显减少,溶酶体酸度明显减弱;Cathepesin L蛋白表达减少(p0.05)。体内试验中,与对照组相比,50、500μg/kg/day BPA干预组CDl小鼠肝脏中TG含量明显增加(p0.05),油红O染色结果与TG结果一致;与对照组相比,BPA 500组LC3-Ⅱ表达、P62表达明显增加,Cathepesin L蛋白表达减少(p0.05)。结论:在体内与体外实验中,我们发现BPA可导致肝脏脂质沉积,同时自噬启动、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溶酶体功能及对自噬体降解作用减弱。自噬通路受损,自噬体堆积。这些结果表明,在BPA所致的肝脏脂质沉积中,脂质自噬可能参与了BPA所致的肝脏脂质沉积。
【关键词】:脂质自噬 双酚A 脂质沉积 自噬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75
【目录】:
  •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5-6
  • 中文摘要6-9
  • 英文摘要9-12
  • 前言12-14
  • 1 材料与方法14-34
  • 2 实验结果34-49
  • 3 讨论49-53
  • 全文总结53-54
  • 参考文献54-57
  • 文献综述57-68
  • 参考文献64-68
  • 致谢68-69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敬;陈大伟;;三例脂质沉积病误诊分析与病理[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06年06期

2 袁小玲;孙红爽;孙星;傅继华;;测量方法对脂肪肝动物模型肝脂质测量结果的影响及其肝脂质沉积成分分析[J];安徽医药;2011年05期

3 薛启劼;脑脂质沉积病[J];国外医学参考资料.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1978年04期

4 高凤琴,江新梅,,林世和;脂质沉积病1例临床与病理报告[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6年01期

5 林贞仿;陈卉娇;徐严明;;5例脂质沉积病临床病理特点及误诊原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1年11期

6 郝明英,谈万联,万明月;先天性肺脂质沉积病1例报告[J];江苏医药;1991年12期

7 黄静;胥莹;刘毅;辛玮;赵胥;刘蕾;完强;;乙酰辅酶A羧化酶2表达下调对高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脂质沉积和间充质转化的影响[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年07期

8 林蓉芳,翁桂蓉;脂质沉积病临床误诊分析(附3例报告)[J];中国综合临床;2001年02期

9 刘燕;康冬梅;;自噬与脂质沉积关系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2年11期

10 瓦龙美,瓦龙德;慢性低氧脾脂质沉积[J];解剖学杂志;199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慧敏;忻琪君;;骨骼肌病理诊断技术在脂质沉积病的应用[A];2012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宋君;侯新国;孙磊;刘金波;林鹏;刘福强;梁凯;龚蕾;李文娟;杨俊鹏;沈胡英;陈丽;;脂肪酸氧化酶CPT-1对细胞内脂质沉积的调控机制研究[A];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3 李秋;李翠萃;张高福;王莉;陶红;阳海平;;SREBP-2-LDLr途径在IgAN儿童肾脏脂质沉积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4 张征波;薛博瑜;;大黄素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肝脂质沉积的作用及机制[A];2011年长江三角洲中医肝病协作组学术会议暨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肝病分会学术年会文集[C];2011年

5 任路平;魏立民;陈树春;宋光耀;孙文;李凡;;短期高果糖喂养致小鼠肝脏脂质沉积和内质网应激的研究[A];第11届全国脂质与脂蛋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董杰;大黄素对脂质诱导胰岛素抵抗骨骼肌脂质沉积及脂肪酸氧化代谢通路关键蛋白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2 李婷;脂质自噬在BPA所致肝脏脂质沉积中的作用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3 黄静;乙酰辅酶A羧化酶2表达下调对高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脂质沉积和间充质转化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4年

4 张文龙;慢性炎症促进肝脏脂质沉积的机制初探[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5 孙文;高果糖诱导大鼠肝脏脂质沉积的机制及非诺贝特的干预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6 李翠萃;SREBP-2-LDLr途径在IgAN儿童肾脏脂质沉积的作用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270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11270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0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