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酸盐减少IL-10基因敲除小鼠致肠炎的IgA包裹性细菌及改善肠道菌群结构
本文关键词:丁酸盐减少IL-10基因敲除小鼠致肠炎的IgA包裹性细菌及改善肠道菌群结构
更多相关文章: 丁酸盐 免疫球蛋白A 菌群 结肠炎 IL-10基因敲除小鼠
【摘要】:研究背景: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病变可涉及整个消化道的病因不明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病变主要累及末端回肠和结肠。尽管IBD的病因尚未明确,但普遍认为肠道内菌群失调是IBD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菌群的培养及分析的方法日益先进,使人类对于肠道菌群的分析也更加精确,从而为人类对微生物的进一步了解打下坚定的基础。而近年出现的分析细菌的16S rRNA序列已经成为细菌菌种鉴定方法的“金标准”。16S rRNA基因是细菌上编码rRNA相对应的DNA序列,存在于所有细菌的基因组中。16S rRNA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和特异性以及该基因序列足够长(包含约50个功能域)。随着PCR技术的出现及核酸研究技术的不断完善,16S rRNA基因检测技术已成为病原菌检测和鉴定的一种强有力工具。数据库的不断完善,应用该技术可以实现对病原菌进行快速、微量、准确简便地分类鉴定和检测。目前的研究发现,IBD患者或动物实验小鼠模型的肠道的菌群结构往往表现为菌群紊乱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如肠道内厚壁菌门细菌和柔嫩梭菌比例比正常健康人群的细菌的比例低,而拟杆菌门细菌和肠杆菌科细菌的比例比正常人群的比例是有所增加的;更有发现某些特定的细菌可以使肠道的肠炎或结肠炎加重,如普雷沃什菌属和螺杆菌属,但是这却并不具有普遍性的特点,往往个体性差异较大,将这种结果应用到其他个体是不太相同,甚至是相反的。因此,这种具体到某种细菌的结果又无法揭示炎症性肠病的病因。直至近期,有研究发现存在一类细菌可与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 IgA)结合并且被包裹,实验将IBD患者的粪便中筛选并培养出这一类细菌,这种能够被IgA包裹的细菌经过灌胃后能够使DSS诱导的无菌小鼠的结肠炎症加重,而若是选用不能被IgA包裹的细菌灌胃后的这种小鼠却没有炎症加重的现象。因此,这类被IgA包裹的细菌可能是导致炎症性肠病的致病性细菌。IgA是一类主要在黏膜表面分泌且能与肠道微生物的片段结合的一类抗体。IgA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力来抵抗肠道中的病原体,如病毒、细菌和毒素,也能对机体稳态起到维持作用,研究发现缺乏IgA分泌的人类和小鼠更加容易患有IBD、乳糜泻和过敏性疾病。IgA还通过调节机体共生菌群的组成、基因表达和菌群动力等作用来影响宿主肠上皮细胞的生理功能和免疫功能。由此可知,寻找可以减少IgA包裹性细菌的方法可能是作为治疗IBD的一个有效手段。饮食被认为是影响肠道菌群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故越来越多的研究想要寻找出是否存在某些物质或方法能够使受到破坏的菌群结构重新建立,从而恢复机体正常菌群结构和保证机体健康。近些年来,新的方法不断涌现,如粪菌移植,这是通过将健康人群的粪便细菌移植给一些菌群结构紊乱的患者中来治疗患者的疾病的方法。此外,膳食纤维、益生元和益生菌也越来越受到人群和医疗结构的青睐,不仅作为健康产品,同时研究中的应用也更加广泛。研究发现,可溶性膳食纤维在IBD患者和动物模型中对于肠炎具有抗炎的作用,但背后的机制却尚不明确。我们知道,可溶性膳食纤维在结肠细菌的作用下可产生短链脂肪酸,主要包括乙酸、丙酸和丁酸。短链脂肪酸对于维持结肠的正常功能和结肠上皮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此外,有研究发现在IBD患者及动物模型中产丁酸菌的数量与正常人群相比有明显降低,同时伴随着丁酸代谢和产量的减少。短链脂肪酸特别是丁酸可以通过调节结肠调节性T细胞的免疫功能起到抗结肠炎的作用。那么,丁酸能否对肠道菌群产生影响呢?从以上的研究和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丁酸确实是对肠道的炎症、正常功能、能量提供和免疫功能等产生影响的,但是产生这些影响的背后机制,特别是对肠道菌群的影响的具体研究却是不多的。丁酸是否对于肠道的细菌的结构组成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作用,是否因此对产丁酸的菌群以及其他益生菌有影响,这些我们都不知道。本课题进行研究的初衷就是基于以上这些原因才产生的,希望能够解答部分我们尚不知道的现象的原因。因此,我们假设丁酸盐可能通过影响肠道菌群的结构以及减少肠道内致肠炎的IgA包裹性的细菌来减轻IBD动物模型IL-10基因敲除小鼠的炎症。材料与方法:我们选取8周龄的野生型C57BL/6小鼠4只及同样周龄的IL-10基因敲除小鼠8只,将IL-10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4只。实验组的IL-10基因敲除小鼠每天予喂食丁酸盐(100M)的水溶液;无干预措施组的IL-10基因敲除小鼠和空白对照组野生型小鼠均予喂食普通饮用水。在相同的饲养环境下饲养4周后处死并立即取结肠组织和结肠粪便进行相关的实验。取各组小鼠的结肠组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染色以及免疫荧光方法观察结肠组织的炎症,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炎症因子白介素(interleukin,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a的mRNA基因的相对表达来测定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取各组小鼠的结肠粪便采用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测定小鼠结肠粪便中短链脂肪酸(乙酸、丙酸和丁酸)的含量;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的方法对各组小鼠结肠粪便的菌群结构进行分析;选用流式细胞术的方法对各组小鼠结肠粪便中IgA包裹性细菌的含量进行检测。研究结果:给予喂食丁酸盐后的IL-10基因敲除小鼠的结肠组织炎症比IL-10基因敲除小鼠无干预措施组的炎症程度明显减轻,同时结肠炎症评分也明显降低(1.25±0.50 vs.2.5±0.58分,p=0.025);炎症指标IL-6和TNF-a表达水平在喂食丁酸盐的IL-10基因敲除小鼠实验组也明显下降(分别9.71±1.15vs.12.92±1.64, p=0.006;8.17±0.79 vs.11.17±1.45,p=0.002),和野生型小鼠对照组间却没有统计学差异(分别是p=0.388;p=0.285);还有伴随着小鼠结肠CD4+淋巴细胞数目的减低(14.00±2.94 vs.3.50±1.29,p0.001).IL-10基因敲除小鼠无干预措施组和喂食丁酸盐的IL-10基因敲除小鼠实验组的粪便中的乙酸、丙酸和丁酸的含量明显比野生型小鼠空白对照组的含量显著增加(分别是乙酸:3.48±0.27 vs.0.76±0.16 ug/g,p0.001以及2.72±0.42 vs. 0.76±0.16 ug/mg,p0.001;丙酸:0.78±0.18 vs.0.25±0.04 ug/mg,p=0.001 以及0.75±0.17 vs.0.25±0.04 ug/mg,p=0.001;丁酸1.57±0.60 vs. 0.18 ±0.06 ug/mg,p=0.044和1.26±0.46 vs.0.18±0.06 ug/mg,p=0.042).而IL-10基因敲除小鼠无干预措施组粪便中的短链脂肪酸仅乙酸含量与喂食丁酸盐的IL-10基因敲除小鼠实验组有统计学差异(3.48±0.27 vs.2.72±0.42 ug/mg, p=0.006),而丙酸及丁酸的含量却没有统计学差异(分别是p=0.800和p=0.792)。菌群分析发现在门的水平上,在喂食丁酸盐的IL-10基因敲除小鼠实验组中厚壁菌门的细菌的含量比IL-10基因敲除小鼠无干预措施组却有了明显地增加(32.86±1.47 vs.12.68±10.62%;p=0.012),拟杆菌门细菌的含量下降(62.76±2.38 vs.81.07±13.51%,p=0.046).在科的水平上,喂食丁酸盐后的IL-10基因敲除小鼠实验组的乳酸杆菌科及Erysipelotrichaceae细菌含量却升高了,虽然无统计学差异(分别是6.69±6.75 vs.0.98±0.42%,p=0.132和12.87±11.27 vs.2.38±2.65%,p=0.155)。在属的水平上,喂食丁酸盐后的IL-10基因敲除小鼠实验组的普雷沃什菌属的细菌含量却比无干预措施组小鼠的含量明显降低了,虽然无统计学差异(18.79±16.18 vs.31.68±19.23%,p=0.219)。另外,喂食丁酸盐后的IL-10基因敲除小鼠实验组的物种丰富度比IL-10基因敲除小鼠无干预措施组高(shannon指数:3.22±0.29 vs.2.91±0.74,p=441; Simpson指数:0.09±0.02 vs. 0.17±0.11,p=0.175),虽然均无统计学差异。最后,IL-10基因敲除小鼠无干预措施组粪便中IgA包裹性细菌的含量比野生型小鼠和喂食丁酸盐后的IL-10基因敲除小鼠实验组的含量均明显升高(分别是80.5±12.10 vs .54.8±2.12%,p=0.001和80.5±12.10 vs.44.7±0.92%,p0.001),而野生型小鼠和喂食丁酸盐后的IL-10基因敲除小鼠的粪便中IgA包裹性细菌的含量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结论:IL-10基因敲除小鼠喂食丁酸盐后小鼠结肠炎症减轻,炎症因子IL-6和TNF-a的表达下降,同时减少肠道SCFAs的丢失,改善肠道菌群内菌群紊乱,丰富肠道菌群的生物多样性,降低肠腔内致肠炎的IgA包裹性细菌的含量。丁酸盐减少肠腔内致肠炎的IgA包裹性细菌含量和改善菌群结构,这可能是丁酸盐治疗IBD肠道炎症的作用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萌;李莉;柴梦音;陈德喜;;基因敲除小鼠肝病模型的研究进展[J];实验动物科学;2013年06期
2 张元;郭庆喜;刘勇;唐红;蒲霞;阮思蓓;罗霞;唐明希;;Presenilin-1/Presenilin-2双基因敲除小鼠的繁育及基因型鉴定[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年11期
3 张文高,郑广娟;脂欣康胶囊抗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作用[J];生物医学工程研究;2003年03期
4 张学新;孟艳;张文杰;赵春燕;赵雪俭;杨宝学;;尿素通道蛋白B基因敲除小鼠心脏电生理特性的改变[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8年04期
5 叶添文;郑晋华;安静;郭清河;陈方经;陈爱民;;瞬时性受体电位通道香草酸受体亚型6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的建立[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6 凌文华,马静,李惠玲;氧化修饰和乙酰修饰低密度脂蛋白在A型清道夫受体基因敲除小鼠的清除[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99年04期
7 李沧海,霍海如,姜廷良;利用基因敲除小鼠研究发热机制的进展[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2年09期
8 周淑佩,田枫,张阔,康爱君;脂蛋白酯酶基因敲除小鼠的繁育[J];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2005年02期
9 肖奎;王桂芳;董春玲;陈智鸿;胡成平;白春学;;水通道蛋白1基因敲除小鼠的饲养繁殖与基因型鉴定[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07年01期
10 陈通克;陈锡文;管敏强;赵慧玲;王丽花;林孝坤;李安乐;;PAX-8基因敲除小鼠的饲养繁殖及基因型鉴定[J];实验动物科学;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高;郑广娟;张静;王显刚;刘龙涛;吴敏;张亚同;马学盛;孟宪忠;;脂欣康胶囊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稳定性干预作用研究[A];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2 张文高;郑广娟;王显刚;刘龙涛;吴敏;张亚同;马学盛;;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及其在心血管病中西医结合研究中的应用[A];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病及血瘀证高级论坛和研修班论文汇编[C];2004年
3 张文高;郑广娟;孟宪忠;朱庆军;张丹;王显刚;杨勇;刘龙涛;吴敏;张亚同;马学盛;;脂欣康等三种调脂中药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稳定性干预作用研究[A];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张文高;杨秀丽;;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在老年神经功能障碍疾病中西医结合研究中的应用[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张文高;郑广娟;朱庆军;张丹;张静;王显刚;杨勇;刘龙涛;吴敏;张亚同;马学盛;孟宪忠;;脉心康与血脂康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及易损斑块干预作用与机理研究[A];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6 张文高;郑广娟;朱庆均;宋洁;杨秀丽;张丹;张静;刘龙涛;王显刚;;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及其在老年病中西医结合研究中的应用[A];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张文高;;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在心血管病与老年病中西医结合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年会会议资料[C];2007年
8 刘树强;罗昊澍;刘佳利;崔胜;;Sp1可通过与GC框结合直接调控Lhx4基因的表达[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9 左宝芬;杜小燕;陈振文;;近交系基因敲除小鼠微卫星不稳定性分析[A];第十届中国实验动物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刘学;李霄鹤;郑小红;宁文;;Fstl1基因敲除小鼠的表型分析[A];细胞—生命的基础——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13年全国学术大会·武汉论文摘要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夏洪平;利用RNAi对肥胖和糖尿病进行治疗[N];健康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梁;Nrf2基因敲除小鼠创伤性脑损伤后认知功能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赵天倚;应用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研究PZR的生物学功能[D];吉林大学;2016年
3 李砚川;利用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研究NIK在T细胞与TRIM69在精子发生中的功能[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4 张学新;尿素通道蛋白B基因敲除小鼠心脏电生理特性的改变及其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只向成;CD36基因敲除小鼠的皮肤伤口愈合[D];天津医科大学;2003年
6 孟博;REGγ基因敲除小鼠类精神分裂症行为学及分子机制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徐康;OPG基因敲除小鼠骨、糖和脂的代谢变化[D];中南大学;2008年
8 赵立玲;脂联素基因敲除小鼠血管钙化及其钙化机制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9 崔勇志;小鼠Stat3/5基因座的克隆及Stat5a/b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的制备[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10 杜艳伟;代谢重构在UT-B基因敲除小鼠心肌肥大发病机制中的作用[D];吉林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贺;利用FGF13心肌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研究FGF13在心律失常中的作用及其机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张曼;FKBP51在抵制高脂诱导肥胖中的作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3 陈振中;Cdc42前脑特异性基因敲除小鼠基础行为学及可卡因成瘾行为学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4 马勇政;NDRG2调控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及其肠道特异性Ndrg2基因敲除小鼠的建立[D];第四军医大学;2014年
5 刘敏;利用ADAMTS-18基因敲除小鼠研究ADAMTS-18在骨骼发育中的作用及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6 郑文帅;β-arrestin-1敲除小鼠中缩胆囊素对胰岛β细胞的作用及机制[D];山东大学;2016年
7 张平;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FGF21基因敲除小鼠及其对毛发生长的作用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6年
8 张腾辉;丁酸盐减少IL-10基因敲除小鼠致肠炎的IgA包裹性细菌及改善肠道菌群结构[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9 张亚平;1α羟化酶基因敲除小鼠和维生素D3受体基因敲除小鼠生物学特性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10 杨俊;端粒酶RNA基因Terc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553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1255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