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重症急性胰腺炎50例合并感染的菌谱及耐药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7-12-15 21:36

  本文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50例合并感染的菌谱及耐药性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重症急性胰腺炎 合并感染 耐药


【摘要】:目的: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感染菌的菌群变化和耐药特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检测50例SAP患者的临床标本,包括痰液、血液、尿液、中心静脉导管、胆汁等,常规分离菌株,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统计学处理采用卡方检验。结果:共分离出156株病原菌,从痰液、血液、胰腺及腹腔、胆汁、尿液、手术切口分离出的菌株数量分别为51、37、24、23、11、8株和口腔分泌物2株。最常见感染菌为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屎肠球菌,分别有30、21、20、14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9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稍低,但60%。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多数头孢类及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率高达90%以上。铜绿假单胞菌对部分头孢类耐药率高达90%,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也达65%。屎肠球菌对青霉素类、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率达100%,未发现对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的肠球菌属。使用侵入性医疗操作患者感染率较未使用者高。结论:SAP患者继发感染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具有高度耐药的特点。感染部位以呼吸道、血液、腹腔、胆道及尿道为多见,其中呼吸道、血液感染可能与侵入性医疗操作有关。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应康 ,李国君;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治疗近况[J];广西医学;2001年06期

2 邓瑞雪,陆星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与治疗进展[J];胰腺病学;2001年01期

3 丛超;9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体会[J];河北医学;2002年02期

4 龚自华,王兴鹏;用循证医学的原理评价急性胰腺炎的预后和治疗[J];胰腺病学;2002年02期

5 张圣道,雷若庆;当今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年09期

6 闫尚伦,丁贤,张再高;重症急性胰腺炎60例治疗体会[J];医药论坛杂志;2003年07期

7 武田和宪 ,任常陵;急性胰腺炎的治疗[J];日本医学介绍;2003年02期

8 黄喜平;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与治疗[J];实用医技杂志;2003年04期

9 朱琳 ,陈建强;22例急性胰腺炎治疗体会[J];包头医学;2004年03期

10 周洪升,秦大勇;乌司它丁治疗胰腺炎的回顾性研讨[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平;刘学礼;刘安成;;重症急性胰腺炎13例诊治体会[A];中华医学会第10届全国胰腺外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2 陈军;;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讨论[A];中华医学会第10届全国胰腺外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3 曾其强;陈祥建;王海波;黄颖鹏;金嵘;韩少良;张启瑜;;大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价值的系统评价[A];2007年浙江省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4 程建华;何明鑫;汤可立;;影响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结果相关因素分析[A];2007年贵州省医学会外科分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张益群;;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58例临床分析[A];第十次中国中西医结合微循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朱研;陈宏;杨磊;刘大川;杨鹏;贾建国;孙家邦;;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目标治疗研究[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0年

7 唐文富;陈光远;夏庆;黄宗文;蒋俊明;;循证医学与急性胰腺炎治疗[A];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普通外科临床及基础研究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8 姜莉芸;耿嘉蔚;;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34例临床观察[A];2004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唐文富;朱林;万美华;陈光远;夏庆;黄宗文;胡伟明;刘续宝;黄熙;;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26年总结[A];中国中西医结合第十九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暨国家级中西医结合消化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10 廖桂芳;刘合春;黄晓虹;胡星;;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综合治疗和护理体会(附31例报告)[A];全国外科、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黑龙江省鹤岗市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班u!生;诊治急性胰腺炎三难点[N];健康报;2011年

2 张文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3 陈汉桥;大连提出急性胰腺炎细胞凋亡新论[N];中国医药报;2001年

4 龙仕伯;急性胰腺炎治疗最新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3年

5 万同己;重症胰腺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N];中国医药报;2003年

6 万同已;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胰腺炎[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7 时仲省 林恒大 刘春阳;急性胰腺炎治疗获进展[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8 衣晓峰;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应遵循“三不”原则[N];中国医药报;2007年

9 万同己;改善微循环在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N];中国医药报;2003年

10 时仲省 林恒大 刘春阳;急性胰腺炎治疗获突破[N];中国中医药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项和平;持续区域动脉灌注低分子肝素治疗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2 刘立业;腹腔穿刺引流治疗中、重度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其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3 沈曼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时自噬变化的影响及机制探讨[D];苏州大学;2016年

4 李建平;早期应用微创技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实验和临床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6年

5 钱祝银;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2年

6 王振文;急性胰腺炎凝血功能变化及机制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7年

7 邓文宏;花姜酮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肝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D];武汉大学;2013年

8 牛毅;急性胰腺炎合并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及其临床治疗策略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9 赵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制备与对实验性重症急性胰腺炎作用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10 杨斌;T、B淋巴细胞对急性胰腺炎的作用及其免疫治疗[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东梅;血必净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的影响[D];泰山医学院;2014年

2 董晓娟;45例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临床分析[D];苏州大学;2015年

3 赵海龙;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的临床分析[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4 崔广宾;尼古丁对急性胰腺炎保护作用的研究[D];河北北方学院;2015年

5 贺贝贝;不同海拔下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肾损伤与IL-10变化的研究[D];青海大学;2016年

6 刘海峰;早期多部位穿刺置管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7 向桂林;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观察[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6年

8 刘恋;重症急性胰腺炎50例合并感染的菌谱及耐药性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9 段卫蓉;抑胰合剂对急性胰腺炎肠道屏障功能的干预及机制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10 迪力夏提·金斯汗;44例重症胰腺炎合并感染的临床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935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12935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9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