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丙肝患者临床表现及抗病毒治疗应答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7 00:00
本文关键词: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丙肝患者临床表现及抗病毒治疗应答的相关性研究 出处:《吉林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慢性丙型肝炎 大麻素受体2 肝纤维化 Kruppel样因子12 多态性 溶质载体 治疗预后 维生素D结合蛋白
【摘要】:作为导致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一项重要因素,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导致1.3-1.5亿人慢性感染,并每年造成35-50万人死亡。HCV感染可分为急性感染与持续性感染,约有70-80%的患者最终发展为慢性感染(chronic hepatitis C,CHC)。尽管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direct acting antivirals,DAAs)的普及大大提高了抗HCV治疗的治愈率及减少了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但由于高额治疗费用、药物的不易获得等因素,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peg-interferon-alpha/ribavirin,peg-IFN-α/RBV)的二联疗法在不少国家地区仍然占据重要地位。通过抗病毒治疗,可以延缓甚至逆转肝纤维化进程,减少丙型肝炎相关并发症,并提高生存率。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al response,SVR)是HCV抗病毒治疗成功的标志。除去病毒学因素(病毒载量、HCV基因型及合并感染)和宿主因素(年龄偏大、男性、种族、胰岛素抵抗、肝硬化及IL28B rs12979860 CC基因型等),二联疗法治疗进程还会因利巴韦林导致的溶血性贫血以及干扰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造成服药依从性不佳,甚至中断治疗。因此,在抗病毒治疗前,通过一些生物学标志物来预测CHC患者的临床表现(肝纤维化程度、贫血程度、血小板减少症等)以及抗病毒治疗应答反应,可以及时调整以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最终提高HCV病毒学清除率。本研究所涉及的遗传学标志物包括溶质载体家族(solute carriers,SLCs)、Kruppel样因子12(Kruppel-like factor,KLF12)、大麻素受体2(cannabinoid receptor 2,CNR2)及维生素D相关基因多态性。有研究表明,部分溶质载体家族相关基因可编码利巴韦林胞内吸收的主要转运蛋白,从而影响体内利巴韦林药物浓度及抗病毒治疗预后。Kruppel样因子12可能通过改变血红蛋白的β链结构从而导致溶血性贫血。此外,维生素D缺乏已被证明与CHC患者联合抗病毒治疗预后较差及严重肝纤维化密切相关。而维生素D相关基因编码的一系列产物在维生素D代谢通路中表现活跃,因此这些多态性位点可预测CHC患者联合治疗预后及肝纤维化程度。最后,由CNR2基因编码的大麻素受体2在酒精性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中具有重要的肝保护作用,而发生在rs35761398位点的突变通过将编码产物上63位点的谷氨酰胺(Q)替换为精氨酸(R)来削弱大麻素受体2的功能。目前有研究发现此位点可影响CHC患者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脏组织病理学炎症程度,而抗HCV治疗预后方面则尚无相关报道。因此,我们根据这些基因多态性位点不同的作用机制与影响区域,将研究分为3部分来分别探索它们对慢性丙型肝炎的可能的影响作用。1.SLC家族与KLF12相关基因多态性与抗病毒治疗预后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关系:本组研究主要着力于探索SLC4A11 rs3810560,SLC16A9 rs12356193,SLC29A1rs760370及KLF12 rs9543524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在CHC患者HCV病毒清除(自发性与治疗导致)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方面潜在的影响。选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化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MS)来分析525名中国北方CHC患者、137名HCV自发清除者(spontaneous clearance,SHC)以及207名健康对照者(healthy controls,HCs)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信息。所有研究对象在治疗前行横断面研究,主要观察这些SNP位点基因型分布在三组人群之间是否存在明显差异,从而判断其与HCV自发清除及HCV感染风险之间的关系。357例符合抗病毒治疗纳入标准以及愿意接受治疗的CHC患者接受了为期48周的重组普通IFN-α2b(5MU每日3次皮下注射)/RBV(口服,体重60kg者800mg/日,体重介于60-75kg之间者1000mg/日,体重75kg者1200mg/日)抗病毒治疗,治疗结束后持续随访24周,最后服药依从性80%的患者被纳入预后分析。175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被纳入治疗导致的相关不良反应方面的研究,主要观察血红蛋白与血小板下降程度。我们在基线、治疗第2、4、12、24、36、48周以及治疗结束后第24周时进行纵向随访研究,包括调查问卷(服药依从性)、收集血样(血常规、肝功能检查、生化学指标及病毒学指标)以及肝纤维化超声检查(Fibro Scan)。有关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皮尔森卡方检验的原始P值,在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前需用Bonferroni法进行多重比较。本部分实验结果如下:携带SLC4A11 rs3810560 CC型的患者获得SVR的比率要明显高于携带TT或TC型的患者,经多因素回归分析校正后,SLC4A11-CC基因型可独立预测CHC患者联合治疗后的SVR率(OR,2.42;95%CI,1.06-5.56,P=0.037)。这种预测作用在不同HCV基因型的患者组中被削弱,不具有统计学意义。SLC29A1-AA基因型(OR,2.90;95%CI,1.29-6.54,P=0.010,全HCV基因型组;OR,4.22;95%CI,1.04-17.24;P=0.043,HCV-2a型组)为CHC患者(所有HCV基因型)联合治疗所致的溶血性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在HCV-1b型患者组中无预测作用。与此同时,SLC29A1-GG型(OR,4.98;95%CI,1.27-19.61;P=0.021)被视为与治疗第4周出现严重血小板水平下降(20×109/L)独立相关,这种相关性同样发生在HCV-2a型患者组(OR,6.99;95%CI,1.42-34.48,P=0.013)。在联合抗病毒治疗第3、4周期间,KLF12-TG或GG基因型是有效防止血小板下降的独立保护因素(OR,4.44;95%CI,1.45-13.70,P=0.009)。2.维生素D相关基因多态性与抗病毒治疗预后及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分析:本组研究主要观察GC rs7041及rs222020,CYP2R1 rs10741657与DHCR7rs12785878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与CHC患者HCV病毒清除(自发性与治疗导致)及肝纤维化程度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本研究共纳入869名研究人群,包括522例CHC患者(354名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被纳入预后分析,321名被纳入肝纤维化分析)、137名SHC者以及210名健康对照。所有869名研究对象在治疗前行横断面研究,主要观察这些SNP位点基因型分布在三组人群之间是否存在明显差异,从而判断其与HCV自发清除及HCV感染风险之间的关系。治疗方案、随访内容以及统计学分析方法同第一部分研究。本部分实验结果如下:携带GC rs222020位点TC基因型的患者获得治疗结束时应答(end of treatment viral response,ETVR)的概率明显高于TT型或CC型患者(TT vs.TC vs.CC,72.1%vs.86.2%vs.64.5%,P=0.004)。多因素回归分析后,GC rs222020 TC基因型在获得ETVR的患者中更常见(TC vs.TT,OR,2.94;95%CI,1.43-5.88,P=0.003;TC vs.TT/CC,OR,3.13;95%CI,1.56-6.25;P=0.001),并且年龄、基线时HCV RNA载量偏高、中性粒细胞计数及基线Fibro Scan指数是ETVR的独立预测因素。此外,TC基因型对预后的预测作用同样适用于感染HCV-1b型的患者(TC vs.TT,OR,5.26;95%CI,1.85-14.29,P=0.002;TC vs.CC,OR,33.33;95%CI,3.70-500,P=0.002;TC vs.TT/CC,OR,5.88;95%CI,2.17-16.67;P0.001),且预测效能更高。携带GC rs222020 TC基因型的患者中重度肝纤维化概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随后,在校正了年龄、性别、体重指数、HCV RNA载量、ALT水平、血小板比值、Fib-4指数等因素,GC rs222020 TC基因型是CHC患者中重度肝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2.05;95%CI,1.14-3.69,P=0.016,全HCV基因型组;OR,3.54;95%CI,1.48-8.46;P=0.004,HCV-1b型组)。3.CB2-63位点与抗病毒治疗预后及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本部分主要研究了CNR2 rs35761398(CB2-63)位点在CHC患者疾病进展(临床检验指标及肝纤维化程度)与抗病毒治疗反应方面的作用。本组研究只纳入了接受了联合抗病毒治疗的CHC患者,其中359名患者被纳入治疗期间临床检验指标变化趋势分析与疗效分析,212例在治疗前与治疗48周结束时行Fibro Scan检查的患者被纳入肝纤维化分析。治疗方案、随访内容以及统计学分析方法同第一部分研究。本部分实验结果如下:与其他患者相比,携带CB2-63 QQ基因型的患者更易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rapid viral response,RVR),多因素回归分析后证实该位点可独立预测抗HCV治疗预后(OR,2.42;95%CI,1.13-5.18,P=0.023,全HCV基因型组;OR,4.41;95%CI,1.02-18.87,P=0.047,HCV-2a组)。我们还观察到,携带CB2-63 QQ型的患者血小板水平(基线时,治疗第4、12、24周)与甘油三酯水平(基线、治疗第12周及第36周时)明显高于携带QR或RR型的患者(P0.05),并且在HCV-1b型患者组中出现相似的分布趋势。另一方面,携带CB2-63 QQ/QR基因型的CHC患者在抗病毒治疗48周结束时发生中重度肝纤维化(≥F2,≥7.3k Pa)的概率明显偏低(OR,5.94;95%CI,1.61-21.85;P=0.007,全HCV基因型组;OR,3.97;95%CI,1.71-9.24;P=0.001,HCV-1b型组)。综上,我们的结论是:(1)研究所涉及到的基因多态性位点与HCV自发清除、HCV感染风险无相关性。(2)SLC4A11 rs3810560基因多态性是慢性丙型肝炎联合治疗预后、利巴韦林相关性溶血性贫血与干扰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独立预测因素;KLF12 rs9543524位点是早期抗HCV治疗期间有效防止血小板下降的独立性保护因素。(3)GC rs222020位点可独立预测CHC患者联合抗病毒治疗后获得ETVR,并且是患者治疗前发生中重度肝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4)CB2-63基因多态性可独立预测联合治疗RVR的获得,并且与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发生发展中重度肝纤维化的风险相关。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factor leading to cirrhosis and primary liver cancer , hepatitis C virus ( HCV ) currently leads to chronic infection of 1.3 - 150 million people worldwide and 35 - 500,000 people per year . HCV infec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acute infection and persistent infection , with about 70 - 80 % of patients eventually developing chronic hepatitis C , chc . 灏界鐩存帴浣滅敤鎶楃梾姣掕嵂鐗,
本文编号:13900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139008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