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本文选题:肝硬化 切入点:上消化道出血 出处:《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年1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350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病原菌类型以及感染部位分布情况;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归纳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29.14%,培养出致病菌4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4株、占52.17%,革兰阳性菌13株、占28.26%,真菌9株、占19.57%。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有40例、占39.22%,其次为腹腔感染31例、占30.39%;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血红蛋白水平低、血清蛋白水平低、Child-pugh评分高、未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有腹水、未使用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以及未使用胃镜套扎止血是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临床应加强预防措施,降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isk factor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and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350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and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6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the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was analyzed. The risk factor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and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were summarized by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was 29.14, and 46 strains of pathogenic bacteria were cultured. There were 24 Gram-negative bacteria (52.17g), 13 Gram-positive bacteria (28.26%), 9 fungi (19.57%).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40 cases, 39.22%) was the most common, followed by intraperitoneal infection (31 cases, 30.39%). Low hemoglobin level, low serum protein level, high Child-pugh score, no prophylactic us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ascites, The risk factor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and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were P0.05. 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and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is high, and the preventive measure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n clinic. Reduce the risk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消化内科;
【分类号】:R573.2;R57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全国上消化道出血诊断与治疗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0年06期
2 ;全国上消化道出血诊断与治疗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J];中华医学杂志;2000年06期
3 ;全国上消化道出血诊断与治疗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J];中华医学杂志;2000年09期
4 陈怡,林淑娟,周自刚;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67例临床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00年03期
5 戴淑红,王静波;肺心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2例报告[J];中国急救医学;2000年07期
6 刘军;中西医结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30例观察[J];安徽医学;2000年04期
7 廖新勤;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155例分析[J];广州医药;2000年02期
8 黄邦,张昌洋;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67例分析[J];广州医药;2000年05期
9 钱士艳;中西药并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60例[J];河北医学;2000年05期
10 陈玉华,赵庆伟,王洪杰;36例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J];黑龙江医学;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宁;王晓红;;30例上消化道出血院前救治体会[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陈文海;;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特点及对策[A];2000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3 黄丽蓉;;老年病人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与观察[A];全国第七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4 林雨来;范雪环;莫丽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59例临床分析[A];《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社》第三届组稿会暨急诊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5 孙为豪;陈国胜;邵耘;薛绮萍;欧希龙;;150例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A];第一届全国老年消化内镜和消化道疾病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6 刘馨瞳;谭雯;;急诊科之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观察与护理[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唐梁;董秀娟;邱向红;;165例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分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十九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李平;;48例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及护理[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9 陈世旺;;上消化道出血诊治体会[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9年
10 余莲英;王启仪;岑荣英;李子俊;聂胜利;布小玲;姚远涛;沙卫红;;3042例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相关因素分析[A];第九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伍智聪;上消化道出血 急救不慌乱[N];农村医药报(汉);2012年
2 副教授 魏开敏;年轻人尤须防上消化道出血[N];大众卫生报;2007年
3 刘燕玲;中西医结合治上消化道出血[N];健康报;2007年
4 韩霞;上消化道出血对老年人的威胁[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5 韩咏霞;老年人谨防上消化道出血[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6 清远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邓永坚;寒流来袭 防上消化道出血[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张丽军 通讯员 张远航;上消化道出血不能只看表面[N];保健时报;2004年
8 王有国;上消化道出血怎么办[N];健康报;2004年
9 程成;上消化道出血的家庭急救[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10 王玉;警惕上消化道出血[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景润;气象因素对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及BP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D];山东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铮;急诊内镜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价值[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张明惠;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有关影响因素浅析[D];郑州大学;2015年
3 余新月;2型糖尿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陈建梅;上消化道出血危险因素及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度评估[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5 尤莉;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计数比值在肝硬化中的临床意义[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6 李田田;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相关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16年
7 周敏;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点及死亡风险的初步探讨[D];苏州大学;2016年
8 李文学;清热泻火方治疗胃热壅盛型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9 阮晓霞;急性消化道出血与血脂水平相关性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10 代玉鑫;阿司匹林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566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1556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