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腹部按压防袢技术与结肠镜进镜过程及诊疗质量相关性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5 21:03

  本文选题:结肠镜检查 切入点:盲肠进镜率 出处:《第二军医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第一部分结肠镜检查中盲肠进镜失败影响因素分析及成袢情况研究研究目的:成功的插镜到盲肠是一次完整的全结肠镜检查的基础。盲肠进镜率是从全结肠镜检查完成情况的角度对结肠镜检查进行质量控制。影响盲肠进镜率的因素很多,但是国内报道中并未对该问题进行详尽阐述,尤其是缺乏前瞻性的临床研究证据。我们的目的是寻找中国人群盲肠进镜失败的危险因素并归纳成袢情况。研究方法:这是一项单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从2014年10月至2015年5月,对纳入本研究的长海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的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进行观察性研究,记录盲肠进镜是否成功。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身高、便秘病史、腹部外科手术史、糖尿病、高血压、结肠镜检查史、就诊原因(腹泻、腹痛、便血、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性状改变等)、肠道准备质量、腹部按压防袢技术运用情况等相关信息被记录。肠道评分标准采用Aronchick评分标准。结果:共有1320例受试者入选并且完成了本研究。单因素分析后发现,盲肠进镜失败的可能危险因素为:性别(P=0.002)、腹部手术史(P=0.005)、高血压病(P=0.038),年龄(P0.001),肠道准备质量(P=0.185)。多因素分析后,高龄(OR,0.936;95%CI,0.915-0.958)和肠道准备质量差(OR,1.542;95%CI,1.164-2.403)是盲肠进镜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腹部按压防袢技术应用前后对CIR的提高程度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有许多因素影响成功插镜至盲肠,我们研究发现:肠道准备质量欠佳、高龄可能是预示着盲肠插镜失败的主要原因。腹部按压防袢技术可以提高盲肠插镜成功率。这些发现能帮助我们更好的提高盲肠插镜率,提高结肠镜检查质量。第二部分腹部按压防袢技术与结肠镜进镜过程及检查质量相关性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目的:腹部按压防袢技术是临床广泛运用的一种结肠镜辅助进镜技术。临床经验认为该技术在结肠镜进镜过程尤其是困难进镜过程中不可或缺。然而,腹部按压防袢技术对结肠镜进镜过程及检查质量的客观有效性及有效程度如何,仍存在争议。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腹部按压防袢技术可否优化结肠镜进镜过程及检查质量相关的质控指标。研究方法:这是一项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从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对纳入本研究的长海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的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配到采用腹部按压防袢技术组为试验组或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改良双人肠镜法接受检查。试验组患者医护双方按照常规操作方法进行进镜操作和必要时腹部按压防袢,即在防止初次结袢或解袢后防止再次结袢时由操作者决定必要时采取腹部预防性按压防袢,或者对某些特殊成袢类型进行拦阻性按压防袢;对照组操作者在无腹部按压防袢的情况下完成进镜操作。两组患者除干预因素“腹部按压防袢技术”是否施加有所区别外,其余内镜辅助技术手法无差异。对照组如所有内镜辅助技术手法均使用后仍无法进镜达盲肠,则定义为进镜失败,这时采取腹部按压防袢技术辅助进镜,协助完成检查。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身高、便秘病史、腹部外科手术史、糖尿病、高血压、结肠镜检查史、就诊原因(腹泻、腹痛、便血、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性状改变等)、肠道准备质量等相关信息被记录。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进镜时间、盲肠进镜率、进镜达盲肠时镜身长度、息肉检出率、患者疼痛评分、腹部按压防袢技术使用率、腹部按压防袢技术成功率、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等。肠道评分标准采用Aronchick评分标准。结果:共有450例受试者纳入本研究,其中449例完成了本研究(225例为对照组,224例腹部按压防袢技术组为试验组)。两组患者人口学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肠道准备质量评分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P=0.613)。试验组进镜时间短于对照组[335(222,495)vs 420(338,612),P0.001]。试验组盲肠进镜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即时CIR(96.9%vs 80.4%,P0.001)、试验组盲肠进镜率与对照组终点盲肠进镜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9%%vs 96.4%,P=0.800)。进镜达盲肠时镜身长度短于对照组[(77.93±12.99)cm vs(86.84±17.32)cm,P0.001]。受试者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3(2,5)vs 5(4,7),P0.001]。试验组腺瘤检出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3%vs25.3%,P=0.808);试验组息肉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同样不存在统计学意义(31.3%vs 27.6%,P=0.390)。试验组息肉检出患者的息肉检出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2)vs 1(1,2),P=0.040)];试验组息肉检出患者的退镜息肉检出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1(1,1)vs 1(0,1),P=0.012)];检出息肉患者的进镜过程中息肉检查数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0(0,1)vs 1(0,1),P=0.658)]。试验组所有受试者的退镜息肉检出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0)vs 0(0,0),P=0.041)]。退镜过程中试验组(27)3mm息肉检出数量及构成比高于对照组(P=0.042)。本中心前瞻性数据总结腹部按压防袢技术常规使用率85.3%、单次检查平均使用次数1.44次,腹部按压防袢技术防袢总体成功率为75.5%。结论:本研究发现,腹部按压防袢技术可以提高盲肠进镜率、降低带袢进镜风险、缩短进镜时间、降低患者疼痛评分、提高患者对结肠镜检查的满意度、存在检出较多微小息肉的可能性从而降低息肉漏检率。这些发现理论上能帮助我们更好的提高盲肠插镜率,提高结肠镜检查质量。第三部分腹部按压防袢辅助改良双人肠镜法行金属支架置入术处理梗阻性结直肠癌的应用研究研究目的:腹部按压防袢技术是临床广泛运用的一种结肠镜辅助进镜技术,该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减少结肠镜进镜过程中的带袢进镜。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在该技术手段应用前提下,改良双人肠镜操作法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梗阻性结直肠癌的短期临床结果以及远期肿瘤学结果的安全性。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07年10月至2011年12月长海医院收治的6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梗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27例接受了腹部按压防袢技术辅助非透视下改良双人肠镜法金属支架置入序贯手术治疗,33例接受了急诊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总体生存率。所有患者术前均由多学科团队讨论、制定治疗方案。结果:SEMS组患者与ES患者在一般资料、肿瘤分期、肿瘤部位等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SEMS组腹部按压防袢技术使用率100%(27/27)。SEMS组支架置入技术成功率为100%(27/27),临床成功率为96.3%(26/27)。SEMS组和ES组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4%(2例)和21.2%(7例)。SEMS组患者中位总体生存时间为37个月,ES组患者中位总体生存时间为23个月。SEMS组与ES组患者接受术后辅助化疗情况(70.4%比45.5%)具有可比性(P=0.138)。SEMS组与ES组患者术后3年总体生存率(55.6%比3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19);5年总体生存率(48.1%比36.4%)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3570)。结论:合理的腹部按压防袢技术应用下,采用改良双人肠镜操作法于非透视下行金属支架置入序贯手术治疗梗阻性结直肠癌在短期临床结果以及远期肿瘤学结果方面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第二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574.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枫;虚拟结肠镜与结肠镜检查对检出结肠占位性病变的比较[J];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2000年03期

2 何海洋;对42例进行了不完全结肠镜检后的患者进行结肠镜检的方法[J];医学信息;2003年02期

3 Karajeh M.A.;Sanders D.S.;Hurlstone D.P.;孟欣颖;;老年人结肠镜检安全且诊断价值高:一项2000例患者的前瞻性对比研究[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胃肠病学分册);2006年09期

4 赵帅,池文渊;咪唑安定在老年结肠镜检中的应用[J];中国热带医学;2004年01期

5 Okamoto M.;Kawabe T.;Kato J. ;赵菊辉;;直径9.8mm的超细型结肠镜进行全结肠检查[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胃肠病学分册);2005年12期

6 罗俊,罗方武,王一平,王晓,赵颖,刘进;全麻无痛性结肠镜的临床应用探讨[J];四川医学;2005年05期

7 朱淑梅;;严重便血患者结肠镜诊断的评价[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6年07期

8 陈大华;陈义绿;;结肠镜检的主要并发症:出血与穿孔[J];新医实践;1977年04期

9 梁浩,卢忠生,王志强,杜红;新型成人结肠镜在儿科临床的应用[J];中华儿科杂志;1997年07期

10 江志坚;沈小娜;;结肠镜诊治蛲虫病的体会[J];现代消化病及内镜杂志;199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魏良洲;田字彬;李延青;刘希双;姚珊珊;杨林;;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和爽)在结肠镜术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2007年

2 陈姪;赖宇飞;李晓宁;翟军鹏;;1273例结肠镜检查结果分析[A];第二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消化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希哲 译;研究显示胶囊内镜灵敏度低于标准结肠镜[N];中国医药报;2009年

2 王海靓;术中结肠镜检巧除病灶[N];科技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帆;单中心结肠镜质量控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5年

2 闫飞虎;腹部按压防袢技术与结肠镜进镜过程及诊疗质量相关性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7年

3 顾红祥;中国南方结肠镜阴性慢性腹泻患者显微镜结肠炎筛查[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高峰玉;染色结肠镜和染色放大结肠镜在结直肠隆起性粘膜病变中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5年

2 曹群;基于公理化设计理论的结肠镜操作手柄再设计[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3 王青娇;虚拟肠镜在诊断结直肠肿物的临床应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4 邓辉;麻醉结肠镜下注入CO2进行结肠息肉除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评价[D];中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167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16167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6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