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消化不良近端胃功能及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4 00:03
本文选题:功能性消化不良 切入点:感觉高敏 出处:《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博士论文
【摘要】:摘要一功能性消化不良及其不同亚型的近端胃功能探讨 目的:应用恒压器(barostat)评价符合罗马Ⅲ标准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及其亚型餐后不适综合征(PDS)和上腹痛综合征(EPS)的近端胃功能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 对象和方法:纳入30例FD患者(男13例,女17例,年龄42.5±11.2岁),其中PDS15例,EPS15例。另纳入30名健康志愿者(HS,男14例,女16例,年龄37.2±9.3岁)作为正常对照。记录患者症状评分及总的症状积分(TDSS).采用恒压器检查所有受试者,记录最小扩张压力(MDP),以及初始感觉和最大耐受的压力和容积。在MDP+2mmHg时,记录餐前30min平均容积、餐后60min平均容积、餐后最大容积,并计算适应性舒张容积。 结果:(1)与HS组相比,FD组的MDP(6.17±1.95mmHg vs9.27±1.99mmHg, P<0.01)、初始感觉压力(8.44±2.01mmHg vs12.04±2.6mmHg, P<0.01)、最大耐受压力(14.62±3.72mmHg vs19.74±4.18mmHg, P<0.01)、初始感觉容积(123.59±53.26mL vs168.41±73.06mL, P=0.009)、最大耐受容积(451.26±140.44mL vs556.89±124.07mL, P=0.004)均显著性降低。(2)PDS组与EPS组的MDP (6.39±2.27mmHg vs5.94±1.64mmHg)、初始感觉压力(8.21±2.29mmHg vs8.67±1.74mmHg)、初始感觉容积(116.88±44.4mL vs130.29±61.67mL)、最大耐受压力(14.00±4.35mmHg vs15.24±2.99mmHg)、最大耐受容积(414.76±151.45mL vs487.77±122.74mL)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3)与HS组相比,FD组餐前30min平均容积(212.19±120.82mL vs191.69±66.19mL, P=0.418)和餐后60min平均容积(333.97±121.86mL vs385.58±83.05mL, P=0.055)均无显著性差异。FD组餐后最大容积(405.10±111.29mL vs461.10±87.60mL, P=0.031)和适应性舒张容积(190.16±97.22mL vs262.83±78.39mL, P=0.002)均显著性低于HS组。(4)FD组餐后最大容积出现在试餐后15~20min,而HS组则是在试餐后10-15min。(5)30例FD患者中,13例(43.7%)存在胃部感觉高敏,其中PDS6例,EPS7例,两者间的比例无显著性差异(P0.05);9例(30%)存在胃容受性障碍,其中PDS5例、EPS4例,两者间的比例无显著性差异(P0.05),4例(13.3%)合并存在,其中PDS、 EPS各2例。(6)最大耐受容积与早饱和TDSS分别呈显著性负相关(r=-0.476, P=0.008; r=-0.513, P=0.004);早饱组与非早饱组在最大耐受容积上存在显著性差异(372.42±123.86mL vs505.05±125.54mL, P=0.009).结论:FD患者约半数存在胃部感觉高敏和30%存在容受性障碍,在PDS和EPS亚型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罗马Ⅲ中FD亚型在近端胃功能方面未见显著性差异,其分型意义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摘要二灌注法液体营养餐负荷试验结合胃内压测定评价胃感觉和容受功能 目的:灌注法液体营养餐负荷试验(PNLT)结合胃内压(IGP)测定评价FD患者及近端胃感觉和容受功能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 对象和方法:57例FD患者(男21例,女36例,年龄42.1±11.2岁),其中PDS27例、EPS21例、PDS与EPS重叠(PDS+EPS)9例,以及30例健康志愿者(HS,男14例,女16例,年龄37.2±9.3岁)纳入本研究,调查受试者的人口学特征和FD症状,然后行灌注法液体营养餐负荷试验(PNLT)结合胃内压(IGP)测定。 结果:(1)不同性别、年龄和BMI亚组之间胃内压和灌注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初始饱感时,胃内压和灌注量在FD组和HS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最大饱感时,FD组胃内压和灌注量均较HS组显著性降低(3.2±1.OmmHg vs4.9±1.2mmHg、541±267mL vs768±243mL,P均0.01)。(3)PDS组、EPS组以及PDS+EPS组最大饱感胃内压分别为:3.3±1.0mmHg、3.3±1.0mmHg、2.6±1.1mmHg均较HS组(4.9±1.2mmHg)显著性降低(P均0.01);PDS组和PDS+EPS组最大饱感时灌注量分别为:514±280、363±151mL较HS组(768±243mL)显著性减少(P均0.01);同时PDS+EPS组也较EPS组显著性减少(363±151mL vs652±245mL, P=0.005)。(4)FD及各亚型、HS在顺应性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5)胃内压、灌注量和顺应性在PDS组和EPS组中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6)57例FD患者中,34例(59.6%)存在胃部感觉高敏,其中PDS13例、EPS13例、PDS+EPS8例,三型之间的比例无显著性差异(P=0.094);18例(31.6%)存在胃容受性障碍,其中PDS9例、EPS4例、PDS+EPS5例,三者间的比例无显著性差异(P=0.138),14例(24.6%)内脏同时合并存在其中PDS8例、EPS1例和PDS+EPS5例,分别占各型的29.7%,4.8%和55.6%,三型之间比例有显著性差异(P=0.009)。(7)FD不同症状组与HS进行比较:在最大饱感时,除了EPS-上腹痛组的灌注量与HS组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他三个亚组PDS-餐后饱胀组、PDS-餐后饱胀+早饱组和PDS+EPS组中胃内压和灌注量均较HS显著性降低(P0.05)。早饱组较非早饱组在初始和最大饱感时灌注量均显著性减少(72±41mL vs118±85mL, P=0.033;400±184mL vs598±274mL, P=0.008)。(8)最大饱感时灌注量与早饱和总的消化不良症状积分均呈显著性负相关(r=-0.303,p=0.020; r=-0.311,p=0.019).FD患者胃部容受性障碍组和正常组之间在餐后饱胀、早饱和总的消化不良症状积分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30、0.017、0.039)。 结论:PNLT结合IGP测定可评价FD患者的胃敏感性和容受性。早饱与胃容受性障碍密切相关。 摘要三灌注法液体营养餐负荷试验结合胃内压测定评价胃感觉和容受功能—与“金标准”恒压器方法比较 目的:与“金标准”恒压器相比,灌注法液体营养负荷试验(PNLT)结合胃内压(IGP)测定在评价健康志愿者(HS)和FD患者胃感觉和容受功能中的意义。 对象和方法:30例HS和30例FD患者在不连续的两天中,分别行PNLT结合IGP测定和恒压器检查。通过VAS评分,分别记录HS和FD患者不同饱感即初始饱感(VAS1-2分)、轻度饱感(VAS3-4分)、中度饱感(VAS5-6分)、明显饱感(VAS7-8分)、最大饱感(VAS9-10分)时的压力和容积。恒压器在完成胃敏感性检查后行胃容受性检查。 结果:(1)不同性别、年龄和BMI在灌注法液体营养负荷试验(PNLT)结合胃内压(IGP)测定和恒压器两种方法所得结果中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在HS中,不同饱感时压力指标在两种方法之间均呈显著性相关(VAS1-2分:r=0.441, p=0.015;VAS3-4分:r=0.527,P=0.003;VAS5-6分:r=0.405,p=0.026;VAS7-8分:r=0.402,p=0.028;VAS9-10分:r=0.406,P=0.006);不同饱感时容积指标在两种方法之间均呈显著性相关(VASl-2分:r=0.498,P=0.005;VAS3-4分:r=0.481, p=0.007;VAS5-6分:r=0.362,p=0.049;VAS7-8分:r=0.449,p=0.013:VAS9-10分:r=0.452,p=0.012):PNLT结合IGP最大饱感灌注量与恒压器餐后平均容积呈显著性的相关(r=0.424,P=0.020),最大饱感胃内压与恒压器餐后最大容积、适应性舒张容积呈显著性相关(r=0.454,p=0.012;r=0.402,P=0.028)。(3)在FD组和PDS组中,不同饱感时灌注量与恒压器对应的容积指标均呈显著性相关(VAS1-2分:FD,r=0.380,p=0.038,PDS,r=0.691,P=0.004;VAS3-4分:FD,r=0.382, p=0.037,PDS,r=0.606,p=0.017:VAS5-6分:FD,r=0.557,p=0.001,PDS,r=0.705, P=0.003:VAS7-8分:FD,r=0.590,p=0.001,PDS,r=0.700,p=0.004:VAS9-10分:FD,r=0.626,P0.001,PDS,r=0.771,P=0.003).在EPS组中,只有最大饱感时灌注量与恒压器对应的胃内容积呈显著性相关(r=0.579,P=0.024)。在FD组、PDS组和EPS组中,最大饱感时灌注量与恒压器餐后平均容积和餐后最大容积均呈显著性相关(FD:r=0.453,p=0.022;r=0.569,p=0.001;PDS:r=O.589,P=0.021; r:0.595,p=0.019;EPS:r=0.520,P=O.047;r=0.542,P=0.037).结论:灌注法液体营养负荷试验(PNLT)结合胃内压(IGP)测定与恒压器(barosat)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且易于操作、患者痛苦小,可用于评价近端胃功能。 摘要四功能性消化不良各亚型症状特点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了解FD及各亚型患者一般人口学、症状学特点、诱发及加重的因素、饮食相关、HP感染、社会支持、患病行为和精神心理状态等。 对象和方法:96例FD患者(男34例,女62例,年龄42.9±11.6岁)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罗马Ⅲ标准并被分为PDS、EPS、PDS+EPS重叠(PDS+EPS)三个亚型。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FD及各亚型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症状学特点、诱发及加重因素、饮食相关、社会支持、患病行为和精神心理状态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1)96例FD患者中三个亚型的比例分别为PDS占42.7%、EPS占32.3%、PDS+EPS占25.0%。(2)饮食相关、情绪因素、过度劳累、工作压力以及应激事件在FD各亚型的发病诱因方面均没有显著性差异。进一步将FD各亚型的症状加重因素进行比较,只有饮食因素在PDS与EPS中引起症状加重中的比例存在显著性差异(34.1%vs71.0%,P=0.032)。(3)FD及各亚型PDS、EPS、PDS+EPS患者中HP感染率分别为22.5%、24.3%、19.2%和23.5%,各亚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4)FD及亚型、HS之间在社会支持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5)FD及亚型在患病行为量表中分别有9和7项指标得分显著高于HS组(P0.05)。(6)FD各亚型患者中心理评定异常比例、焦虑评分(SAS)和抑郁评分(SDS)异常的比例在FD各亚型中分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SDS异常组中早饱症状积分显著高于SDS正常组(Z=2.229,P=0.019)。 结论:FD各亚型患者之间在一般人口学特征、消化不良特点、诱发因素、HP感染率、社会支持、患病行为和精神心理方面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饮食因素在EPS患者症状加重中起一定的作用。合并焦虑的FD患者更易发生早饱。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57
【参考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静;功能性消化不良亚型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557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165578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