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基于二氧化碳介质的小肠仿真内镜临床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9 18:38

  本文选题:二氧化碳 切入点:螺旋CT 出处:《实用医学杂志》2016年16期


【摘要】:目的:观察应用二氧化碳(CO2)作为小肠CT仿真内镜(CTVE)造影介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疑为小肠疾病患者6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空气组各31例。观察组以CO2作为成像介质、对照组以空气作为成像介质,行小肠CTVE检查。观察比较两组腹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呼气末CO2分压(PETCO2)、肠道气体量等。结果 :检查后1 h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腹平片检查显示CO2组小肠气体量和大肠气体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检查前、后PETCO2值均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诊断隆起性病变的有效率分别为91.67%、90.91%(P0.05);非隆起性病变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0.00%、44.0%。结论:在小肠CTVE检查时使用CO2介质安全可靠,可作为空气介质的替代物。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using carbon dioxide (CO _ 2) as a medium for small intestinal CT virtual endoscopy (CTVEV). Methods: 62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intestinal dise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2 was used as imaging medium in observation group and air as imaging medium in control group. The visual analogue score of abdominal pain (VAS), end expiratory CO2 score (PETCO _ 2) and intestinal gas volume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VAS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t 1 hour after examination, and the abdominal plain film examination showed that the small intestine of the CO2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amount of gas and large intestine ga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 0.01). The effective rate of diagnosis of protuberant les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as 91.67 and 90.91 respectively, and the coincidence rate in the diagnosis of non-protuberant lesions was 50.000 and 44.0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it is safe and reliable to use CO2 medium in small intestine CTVE examination. It can be used as a substitute for air media.
【作者单位】: 广东省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附属医院;
【基金】:佛山市科技局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编号:2014B00393)
【分类号】:R574.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詹俊,甘小玲,吴小铃,李劲高,曾志勇;224例小肠疾病的临床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00年09期

2 钟捷,张晨莉,张吉,吴云林,江石湖;推进式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消化杂志;2003年10期

3 乔华,何世举;26例小肠疾病的报道[J];重庆医学;2003年01期

4 许相丰;小肠疾病的螺旋CT评价[J];医学综述;2004年05期

5 彭乃宝;小肠疾病检查手段进展[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6 施华秀,吴云林,孙波,张曙,钟捷,张晨莉,程时丹;推进式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评估[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4年06期

7 杨玉秀,徐秋霞;小肠疾病诊断现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4年06期

8 夏忠胜,詹俊,钟英强,张世能,王凌云,苏红,朱兆华;综合医院原发性小肠疾病的临床分析[J];中华消化杂志;2005年04期

9 袁耀宗;积极推广小肠疾病检查新技术的临床应用[J];胃肠病学;2005年05期

10 王崇文;黄缘;;小肠疾病的诊断方法与评价[J];中华消化杂志;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殷士蒙;黄惠茹;杨皓;孙荣跃;宋恬;;小肠疾病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6年

2 殷士蒙;沈岚;宋恬;孙荣跃;黄惠茹;;小肠疾病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应用[A];2006年华东六省一市暨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杨晓飞;;腹腔镜联合内镜技术在小肠疾病诊疗中的应用[A];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2011年消化系病学术交流会暨消化系病新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1年

4 钟亮;;小肠Crohn's病的影像学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2007年

5 智发朝;岳辉;白杨;徐智民;姜泊;肖冰;周殿元;;双气囊内镜检查对小肠疾病诊断价值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2007年

6 马阿火;;小肠疾病的诊治进展[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专业第八次学术年会暨省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7 李红灵;;重视对小肠疾病的内镜诊断[A];2007年贵州省消化内镜诊疗及消化系疾病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7年

8 陈洁;;小肠疾病的诊断[A];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暨儿内科疾病诊治新进展国家级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9 智发朝;;小肠疾病的临床诊断进展[A];中国中西医结合第十九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暨国家级中西医结合消化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10 白兆芝;;明清医家对小肠理论和临床的建树与发挥[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十九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张禹;何谓小肠注钡检查法[N];家庭医生报;2006年

2 张禹;小肠注钡检查法[N];健康报;2005年

3 江城子;难识小肠“庐山真面目”[N];大众卫生报;2004年

4 林夕夕;新技术攻克消化道最后盲区[N];科技日报;2006年

5 赵晴晴、特约记者 俞忠良;吞“数码相机”查小肠[N];健康时报;2004年

6 林夕夕;攻克消化道最后的盲区[N];健康报;2006年

7 姚春雨 钱勇;吞下一粒“胶囊” 肠体尽现眼前[N];中国医药报;2002年

8 记者 戴丽昕;改写内镜技术历史的人[N];上海科技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傅爱;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D];中南大学;2008年

2 庞丽兴;61例小肠疾病的临床病例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

3 王亚茹;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对小肠疾病诊断和治疗的评估[D];山东大学;2007年

4 汪姝君;双气囊小肠镜诊断小肠疾病的十年回顾性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4年

5 曹海军;双气囊小肠镜与腹部CT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D];浙江大学;2008年

6 张奕;人体不同节段小肠腔菌群与膜菌群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6年

7 陈文果;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治价值(附241例报道)[D];浙江大学;2010年

8 庄富强;心与小肠脏腑经络证治初探[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年

9 寇永锋;中医小肠疾病临床证型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5年

10 王健;中医小肠病证候的初步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6年



本文编号:16823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16823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9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