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溶血磷脂酸受体在人食管下括约肌的表达及功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5 08:19

  本文选题:食管下括约肌 + 钩状纤维 ; 参考:《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博士论文


【摘要】:食管胃结合部(Esophagogastric junction, EGJ)是一个复杂的瓣膜结构,其主要是由食管下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LES)和膈肌脚组成的高压带。LES是大约2-3厘米的增厚的环形肌肉束,并在1979年由Liebermann-Meffert第一次提出来的,其是由胃小弯侧半环形的钩状纤维和胃大弯侧的斜行的套索纤维共同构成的。在非吞咽时防止胃内容物反流,而在吞咽过程中保持开放并促进食管或胃内容物向下流动。 LES发生的收缩和舒张反应的调节机制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其自身肌源性因素、多种激素和神经递质参与而共同完成的。LES的收缩和舒张是由迷走神经节前纤维和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的。迷走神经节前纤维不仅可以通过肌间神经丛并且也可以通过抑制性神经通路和兴奋性神经通路来完成对LES的舒张和收缩功能的支配。其抑制性和兴奋性节前细胞分别位于迷走神经背侧运动核的尾部和前部。典型的是,胆碱能神经元是迷走神经节前纤维通过烟碱和毒蕈碱受体发挥其对肌间神经丛的抑制作用。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元通路通过影响肌源性张力来影响LES张力。兴奋性肌间神经元通过释放乙酰胆碱和P物质增加LES张力。而抑制性肌间神经元是通过产生NO来减少LES的张力,NO是最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在吞咽时引起的LES舒张。支配LES的交感传出神经起源于脊髓节段T6-T10。内脏节前纤维属于胆碱能神经元,它是以腹腔神经节为靶标激活去甲肾上腺素能节后神经元直接支配LES平滑肌,或与肠道运动神经元形成突触联系来完成对LES的支配。 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 LPA)是由血小板释放并存在于血清中的一种生物活性的脂质介体。它已经被确定是一种有效的并具有细胞增殖、存活和迁移、促进伤口愈合、血小板聚集、血管重塑、轴突回缩、分化抑制/逆转、膜去极化、形成粘着斑和应力纤维、血压调节和平滑肌收缩等多种生物学作用的磷脂信使。LPA具有其功能主要是通过结合其特定的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GPCRs)而实现的。目前为止,一共有六个GPCRs被确定为特殊的LPA受体,它们是LPA1-6,其中LPA1-3被确定为内皮分化基因的GPCRS(Endothelial differentiation gene, EDG)亚家族的成员,因为它们彼此拥有很高的同源性。与此相反的,LPA4-6同LPA1-3同源性相差较大,它们属于非EDG家族成员。 大量研究表明,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如胡桃夹食管、贲门失弛缓症以及弥漫性食管痉挛等疾病中均与LES或/和食管肌层的功能异常相关。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对于LES的调节机制主要涉及多种受体及其信号传导通路和多种神经递质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蛋白印迹法(Western-blot),离体肌张力测定技术以及电场刺激(Electrical field stimulation, EFS)等方法对LPA受体在人LES中的表达及功能进行研究。探讨了LPA受体在人LES调节机制中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LPA及其受体在人LES调节机制中的作用奠定基础,从而更为完善的阐述人LES调节机制,为治疗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提供依据。 第一部分溶血磷脂酸受体在人食管下括约肌的表达规律 目的:LPA受体是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重要的受体之一。本实验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blot)研究人食管下括约肌中的LPA受体六种亚型在钩状纤维、套索纤维、食管环形肌和胃底环形肌中的表达规律。 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自2012年1月到2012年7月因高位食管癌行食管大部切除术的患者总共15例,其中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6例,平均年龄约为64岁。在手术室收集新鲜的食管胃结合部标本,制备套索纤维、钩状纤维、胃底环形肌和食管环形肌肌条。提取各个组织总RNA,在确定它的纯度和它的完整性之后,分别应用6种溶血磷脂酸亚型的引物行RT-PCR,确定其mRNA在4种肌条的表达之后,在进行实时定量PCR确定其相对含量大小。提取各个组织总蛋白,将蛋白调整至相同的浓度,经电泳分离出LPA受体的各个亚型后转膜,随后分别应用LPA受体的各个亚型抗体进行孵育过夜,经Gel Pro软件分析各受体反应条带的光密度值(IOD)。 结果: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显示,总RNA A260/A280比值约为1.8-2.0。六种LPA受体亚型的mRNA在各个肌条均有表达:分别是LPA1R、LPA2R、LPA3R、LPA4R、LPA5R和LPA6R。其扩增产物的长度与我们设计的长度是一致的。在同一种肌条中而不同的LPAR亚型的mRNA的表达水平的比较是有统计学差异的(F=61.034, P=0.000),它们的表达水平的强度依次为LPA1RLPA6RLPA4R=LPA2R=LPA5R=LPA3R。同一种LPA受体亚型的mRNA的表达水平在不同种肌条之间的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F=0.201, P=0.895)。全部的LPA的受体亚型的总蛋白在四种肌条内也全部可以见其表达,分别是LPA1R、LPA2R、LPA3R、LPA4R、LPA5R和LPA6R。它们的分子量大小分别为39KD、40KD、42KD、42KD41KD和39KD。在同一种肌条内不同的LPAR亚型的总蛋白的表达的比较也是有统计学差异(F=1224.659, P=0.000),它们的蛋白表达水平的强弱和其mRNA的表达水平的结果是一致的。同一LPA受体亚型的蛋白表达水平在各个肌条间的比较是没有统计学差异的(F=0.039, P=0.990)。 结论:人LES中存在着六种LPA受体亚型,分别是LPA1R、LPA2R、LPA3R、 LPA4R、 LPA5R和LPA6R。它们的表达水平依次是LPA1RLPA6RLPA4R=LPA2R=LPA5R=LPA3R。它们可能在人LES的功能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二部分溶血磷脂酸受体在人食管下括约肌调节机制中的功能研究 目的:研究非选择性的LPA受体的激动剂以及选择性的LPA受体的激动剂对人离体LES的钩状纤维(clasp)、套索纤维(sling)的作用,探讨LPA受体在人LES收缩和舒张的调节机制中所发挥的的作用。 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自2012年7月到2013年3月因高位食管癌行食管大部切除术的患者总共30例,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平均年龄约为62岁。在手术室采集新鲜的食管胃结合部标本随后立即放入4℃的Krebs中,冲洗干净后将标本粘膜面向上固定在盛有Krebs液体的蜡盘内,保持含5%CO2和95%O2混合的气体持续通过。从标本的胃大弯侧切开,锐性剥离其贲门部和食管下段的粘膜层及粘膜下层,可见位于食管胃交界处的发白增厚的肌肉层即为食管下括约肌,肉眼识别出套索纤维与钩状纤维的位置。其套索纤维位于食管胃结合处的两端并呈斜行分布,而钩状纤维则位于食管胃结合处的中央并呈半环形。沿走形方向充分游离钩状纤维和套索纤维,并将其制备成(2~4)mm×(8~12)mm的肌条。分别用丝线将其肌条的两端扎紧,并置于含Krebs液10毫升保持37℃恒温的浴槽中,并持续通过其含有5%CO2和95%O2的气体。将肌条上端与JZ101型肌肉张力换能器固定在一起,应用Medlab信号采集器记录各个肌条的张力变化情况。缓慢轻柔的牵拉肌条使之张力达到200mg,此时的肌条长度即为初始长度L0,然后多次缓慢牵拉肌条,每次牵拉的长度约为增加初始长度的25%左右,待其稳定后再次牵拉直至肌条长度被拉伸到初长度的200%作为其最适初长度。待肌条的最适初长度稳定大约40分钟以后,再以浓度累计方式分别向恒温浴槽中加入非选择性的LPA受体激动剂来激活LPA受体各个亚型。给药浓度为(10-9、10-8、10-7、10-6、10-5、10-4mol/L)。观察给药后肌条的张力变化的情况,待其张力稳定后可再增加一个浓度,每次加药前都要等前一个浓度达到其最大反应且稳定后加入下一浓度的药物。待肌条稳定10分钟后再行加药。据此建立累计给药的浓度-反应量效曲线。并计算出加药后反应的最大效应和其对应的浓度。在观察拮抗剂的效应时,发现其拮抗剂的浓度同激动剂诱导肌条产生最大效应的浓度是相同的。选择性的LPA受体激动剂同选择性的LPA拮抗剂的加药方法与之前相同。用肌条收缩或舒张百分比的均数±标准误(x±SE)来表示药物诱发的肌条的反应。 结果: 1非选择性LPA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对人LES的作用 非选择性LPA受体激动剂LPA在(10-6、10-5、10-4mol/L)的浓度能够诱导人LES的套索纤维、钩状纤维两种肌条产生收缩效应。应用非选择性LPA受体的阻滞剂(Tetradecyl-phosphonate)(10-5mol/L)可以完全抑制LPA(10-5mol/L)所诱导其套索纤维、钩状纤维产生的收缩效应。 2选择性的LPA1和LPA2受体激动剂L-α-Lysophosphatidic acid对人LES的作用 选择性的LPA1和LPA2受体激动剂L-α-Lysophosphatidic acid在(10-6、10-5、10-4mol/L)的浓度下能够诱导人LES中的套索纤维、钩状纤维这这两种肌条产生浓度依赖性的收缩效应。这两肌条间的收缩效应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10-5mol/L时,两肌条均达到最大收缩百分比。钩状纤维的最大收缩百分比为(25.3±1.1)%,套索纤维的最大收缩百分比为(23.8±0.9)%。这两者之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3选择性的LPA3受体激动剂OMPT对人LES的作用 选择性的LPA3受体激动剂OMPT在(10-6、10-5、10-4mol/L)的浓度下能够诱导人LES中的套索纤维、钩状纤维这两种肌条产生浓度依赖性的收缩效应,这两肌条间的收缩效应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10-5mol/L时,这两肌条均可达到最大收缩百分比。钩状纤维的最大舒张百分比为(7.2±0.4)%,套索纤维的最大舒张百分比为(7.8±0.6)%,这两者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1非选择性LPA受体激动剂LPA能够诱导人的LES发生收缩效应。非选择性LPA受体的阻滞剂Tetradecyl-phosphonate能够完全抑制其非选择性激动剂LPA所诱导的收缩效应。这表明非选择性激动剂是通过LPA受体来实现其对食管下括约肌的调节作用的。 2选择性的LPA1和LPA2受体激动剂L-α-Lysophosphatidic acid能够诱导人LES中的这两种肌条发生浓度依赖性的收缩效应。在10-5mol/L时,其达到了最大的收缩百分比。这两肌条间的收缩效应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提示LPA1受体或LPA2受体,或LPA1和LPA2受体可能参与了食管下括约肌调节过程中的收缩反应。 3选择性的LPA3受体激动剂OMPT能够诱导人LES中的这两种肌条发生浓度依赖性的收缩效应,在10-5mol/L时,其达到了最大收缩百分比。这两肌条间的收缩效应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提示LPA3受体可能也参与了食管下括约肌调节过程中的收缩反应。 第三部分溶血磷脂酸受体在电场刺激诱导的人食管下括约肌反应的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选择性LPAR的拮抗剂在电场刺激下对人LES的套索纤维和钩状纤维的作用,探讨LPAR在人LES神经调节通路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自2013年3月到2013年12月因高位食管癌行食管大部切除术的患者总共20例,其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7例,平均年龄约为59岁。套索纤维和钩状纤维的制备方法同前面所述。并将制备好的肌条置于含Krebs液10毫升并保持37℃恒温的浴槽中,并持续通过其含有5%CO2和95%O2的气体。将制备好的肌条的上端与肌肉张力换能器相连,同时下端同带有铂金电极的L形固定架固定在一起,应用Medlab信号采集器来记录各个肌条张力的变化情况。保证各个肌条在两个环形、平行的铂金电极的中间,它们之间的距离应该大于3mm,应用生理药理多用仪来进行电场刺激。应用上面所述的方法来调节肌条长度达到最适初长度。EFS刺激参数:单脉冲方波、波宽5ms、电压50V、频率1~512Hz以倍数递增。其频率从小到大行EFS,并计算出刺激后的最大效应(Emax)。待刺激停止后肌条恢复平衡以后,再分别依次向浴槽内加入其选择性的LPA1和LPA3受体的拮抗剂Ki16425(10-5mol/L)。在大约20分钟以后再分别行EFS,并进行加药前后EFS刺激对人LES出现反应的对比。用肌条的收缩或舒张百分比的均数±标准误(x±SE)来表示EFS刺激诱发的肌条的反应。 结果: 1EFS能够诱导人的食管下括约肌中的钩状纤维发生频率依赖性的舒张反应,其最大的舒张时的电刺激频率为64Hz,当每一次舒张反应结束以后,其肌条出现反跳性收缩,也是呈频率的依赖模式。EFS诱导钩状纤维的最大舒张百分比是17.8±0.7%。其套索纤维对EFS的反应表现呈频率依赖性的收缩反应,其最大的收缩时的电刺激频率为128Hz。EFS诱导套索纤维的最大收缩百分比是17.0±0.8%。 2选择性的LPA1和LPA3受体拮抗剂Ki16425在EFS引起的人食管下括约肌中的钩状和套索纤维频率依赖性舒张或收缩反应中的作用:选择性LPA1和LPA3受体拮抗剂Ki16425(10-5mol/L)对电场刺激诱发的人食管下括约肌中的钩状纤维频率依赖性舒张反应没有影响,对比其用药前后其舒张的效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选择性LPA1和LPA3受体拮抗剂Ki16425(10-5mol/L)对电场刺激诱发的人食管下括约肌中的套索纤维频率依赖性收缩反应没有影响,对比其用药前后收缩的效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1电场刺激能够诱导人食管下括约肌中的钩状纤维发生频率依赖性的舒张反应。其最大舒张时的电刺激频率为64Hz。电场刺激能够诱导人食管下括约肌中的套索纤维发生频率依赖性收缩反应,其最大收缩时的电刺激频率为128Hz。 2应用选择性LPA1和LPA3受体拮抗剂Ki16425以后,对比其用药前后EFS所诱发人LES中的钩状纤维发生频率依赖性的舒张反应,其用药前后的舒张反应的变化没有统计学差异。提示在EFS所诱发的钩状纤维发生的频率依赖性的舒张反应中没有LPA1和LPA3受体的参与。 3应用选择性LPA1和LPA3受体拮抗剂Ki16425以后,对比其用药前后EFS所诱发人LES中的套索纤维发生频率依赖性的收缩反应,其用药前后的收缩反应的变化没有统计学差异。提示在EFS所诱发的套索纤维发生的频率依赖性的收缩反应中没有LPA1和LPA3受体的参与。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57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温士旺;刘俊峰;高立平;李保庆;王福顺;王其彰;田子强;;毒蕈碱受体亚型对人食管下括约肌的调节作用[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8年07期

2 高立平;刘俊峰;温士旺;田子强;季保庆;王其彰;;胆囊收缩素受体对人食管下括约肌套索纤维和钩状纤维的调节机制[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6年04期

3 高立平;刘俊峰;温士旺;;胃泌素和胃动素对人离体食管下括约肌张力的调节机制[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6年03期

4 温士旺;刘俊峰;高立平;田子强;王其彰;李保庆;;一氧化氮介导人食管下括约肌舒张的作用机制[J];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01期



本文编号:17532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17532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c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