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比夫定治疗初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早期应答的关系
本文关键词:替比夫定治疗初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早期应答的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大学》 2012年
替比夫定治疗初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早期应答的关系
曹创杰
【摘要】:[背景/目的] 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病毒、人体的免疫状态及肝细胞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乙型肝炎的病程和转归;其中宿主免疫状态是决定乙型肝炎临床转归和治疗疗效的主要因素,外周血T细胞亚群是反映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患者免疫状态的重要指标。在细胞免疫应答中,T淋巴细胞亚群各自发挥自己的作用。替比夫定是目前治疗CHB较为有效的药物,它能调节细胞免疫功能,减轻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有利于清除病毒。研究表明,初始病毒学应答(HBV DNA在治疗12周或24周时的下降水平)对于CHB患者耐药性的出现是一个有效预测因素。故在长疗程中,早期病毒载量下降越快,远期治疗效果越好。本研究以替比夫定对29例CHB患者进行治疗,在治疗初始和结束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分析24周内其与HBV DNA、HBsAg、HBeAg等血清学指标间的关系,以求通过T淋巴亚群变化来反映替比夫定治疗CHB患者早期阶段的应答效应,为治疗慢乙肝过程中提供更多更有效的预测思路和疗效评估方法。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选择 29例CHB患者为2010年6月至9月在济南市传染病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患者有6个月以上HBV携带病史且为首发肝功能异常(ALT/AST异常),均为初治患者,HBV DNA1×105拷贝/mL、HBeAg阳性且未发生血清学转换,ALT为52~400U/L,AST为52~400U/L, TBil25μmol/L,无其他病毒重叠感染,无心、脑、肾等其他慢性疾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按时随访,24名本院职工组成对照组。 二、治疗方法 治疗组29例患者均给予替比夫定(北京诺华公司)口服,每日1次,每次600mg,共24周。 三、观察项目 T淋巴细胞亚群采用美国BD sciences公司试剂,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超高敏HBV DNA测定采用瑞士Roche公司COBAS Taqman, HBsAg、HBeAg、抗-HBe采用美国Abbott公司试剂通过ELISA测定,ALT、AST采用美国Abbott公司试剂,通过常规自动分析技术测定(正常值上限40U/L)。 四、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上四分位数,下四分位数)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应用16.OSPSS软件包处理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29例CHB患者CD4+(中位数:34%)、CD4+/CD8+T淋巴细胞(1.28)均低于24名健康者(38%、1.50)(t=3.109,P=0.004:t=2.273,P=0.031); 2.治疗24周后,CHB患者ALT、AST复常率分别为65.5%、100.0%; 3.治疗24周后,在HBsAg下降11g IU/mL组出现CD8+T淋巴细胞下降(31%至28%)(t=2.452,P=0.023)、CD4+/CD8+T淋巴细胞升高(1.25至1.29)(t=2.615,P=0.015); 4.治疗24周后,在HBeAg下降31g S/CO组有CD4+、CD8+T淋巴细胞升高的趋势和CD4+/CD8+T淋巴细胞下降的趋势,但治疗前后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5.3例治疗24周后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占10.3%,治疗后出现CD4+T淋巴细胞明显升高(39%至50%)(t=3.167,P=0.004)、CD4+/CD8+T淋巴细胞明显升高(2.02至2.61)(t=4.178,P<0.01),CD8+T淋巴细胞无明显变化; 6.1gHBV DNA下降最快组(HBV DNA1g值下降≥71g拷贝/mL)CD4+T淋巴细胞升高(34%至38%)(t=2.453,P=0.021),CD8+T淋巴细胞无明显变化。 [结论] 1.替比夫定治疗初治CHB患者24周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并使患者的免疫功能部分恢复和改善。 2.治疗24周后CD4+T淋巴细胞、CD4+/CD8+T淋巴细胞的上升,CD8+T淋巴细胞细胞的不变或下降反映了早期治疗较理想的疗效。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512.6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苏莹;赵朝;;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的变化及意义[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3年07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邓良准;庄军;;替比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J];广州医药;2010年05期
2 游晶;庄林;陈红英;台虹;宋建新;欧阳红梅;唐宝璋;Hutcha Sriplung;Virasakdi Chongsuvivatwong;Alan Geater;张一凤;杨海秋;黄俊华;;国人慢性HBV携带者HBV复制水平与T细胞亚群变化的关系[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7年35期
3 王敏,王福生,刘敬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病程相关性的研究[J];肝脏;2003年02期
4 Hutcha Sriplung;Alan Geater;Virasakdi Chongsuvivatwong;;Effect of viral load on T-lymphocyte failur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08年07期
5 Hutcha Sriplung;Alan Geater;Virasakdi Chongsuvivatwong;;Hepatitis B virus DNA is more powerful than HBeAg in predicting peripheral T-lymphocyte subpopulations in chronic HBV-infected individuals with normal liver function tests[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08年2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公忍;赵满仓;魏文清;李娟;贾志凌;王北宁;;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与其血清HBV-DNA水平的相关性分析[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1年05期
2 蒋莉;陈春华;;探讨乙肝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表达[J];放射免疫学杂志;2011年04期
3 张娅;陈国良;;慢乙肝中医证型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相关性[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S1期
4 陈月;陈洪涛;吴诗品;周雅莹;方爱萍;;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和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0年01期
5 谢治军;薛重重;杨丽萍;;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淋巴细胞的免疫重建[J];广东医学;2011年03期
6 周晓玲;殷小兰;周道红;;HBV慢性携带者中医证型与T细胞亚群的关系研究[J];华夏医学;2010年04期
7 刘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28的表达及CTL、Ts的研究[J];国际消化病杂志;2008年06期
8 葛金华;曾祥铨;连豫苞;;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2年06期
9 阚晓;隋赟;韩绍磊;曹创杰;郑昭敏;;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1年10期
10 黄金文;伍昌林;;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实验与检验医学;2008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克;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及树突状细胞的优化培养[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2 孙宝东;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生物特性的实验研究及临床病例分析[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3 曹玮;HBV感染:宿主CD8+T淋巴细胞应答与临床转归[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春红;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T淋巴细胞亚群相关性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荣梅生;慢性乙肝患者CD8+细胞CD28的表达与肝组织病变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3 付玉玲;298例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体质特征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刘冰;ALT低水平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病理变化、HSC、CD28、HBcAg相关性研究[D];泸州医学院;2011年
5 莫修哲;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医证型分布与HBV DNA定量、免疫学指标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张新伟;微小RNA前体区域基因多态与肝细胞肝癌遗传易感性关联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1年
7 谢治军;血液肿瘤患者AHSCT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周期变化[D];汕头大学;2011年
8 杨炼;HBV感染对人T细胞免疫及免疫相关细胞因子TNF-α、TGF-β_2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04年
9 杨斌;慢性乙型肝炎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DC细胞亚群特点与临床意义[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4年
10 邢汉前;HBV慢性感染患者免疫耐受期肝组织免疫细胞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宋春辉;杨斌;陈黎明;张纪元;王福生;;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h1及Th2细胞变化的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0年12期
2 宋春辉;杨斌;陈黎明;石峰;;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过程中血清白细胞介素17及白细胞介素22变化的研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0年11期
3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年01期
4 Yukihiro Shimizu;;T cell immunopathogenesis and immunotherapeutic strategies for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2年20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九平,连建奇,王爱莲,朱勇,贾战生,谢玉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细胞亚群、sIL-2R,TNF-α,IL-6变化及意义[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0年07期
2 李乐 ,蔡鹏威 ,伍严安 ,陈旭征;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其与血清HBV DNA的关系[J];福建医药杂志;2003年06期
3 谢新宝,朱启镕;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和预防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4年05期
4 高金华,李丽君;IL-6和T细胞亚群与慢性乙型肝炎的关系[J];交通医学;2001年04期
5 辛永宁,孙樱,张健,吕维红,张梅,初蕾蕾,李宁,孙珍娟;拉米夫定对慢性乙肝患者T细胞亚群影响的研究[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2年03期
6 殷缨,张盈华,张利朝;乙肝病程发展中CD4/CD8、TNF-α及sIL-2R水平变化及意义[J];免疫学杂志;2002年01期
7 蔡莉静,薛容,姜长林;乙型肝炎儿童T细胞亚群的改变[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年01期
8 许红梅,刘作义;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及其阻断[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年09期
9 李鸣,林蔚;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J];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2年01期
10 林静华;焦晓阳;方琳丽;蔡应木;吴映娥;;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校医;2008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宇亮;;替比夫定治疗乙肝失代偿期肝硬化2年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年05期
2 沈国斌;王立坤;郑壬平;;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Meta分析[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3 梁艳丽;梅存金;刘成永;;替比夫定治疗阿德福韦治疗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J];现代医药卫生;2009年04期
4 朱斌;张平;王天宝;禹萌;;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肝血清Th1/Th2亚群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9年06期
5 姚四清;袁明娟;;替比夫定联合扶正化瘀胶囊对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0年01期
6 褚廷广;魏兆勇;张分明;丁俊青;王全楚;;替比夫定治疗HBVDNA阳性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近期临床疗效的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年08期
7 姜捷;丁登森;刘国庆;;替比夫定与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近期病毒学和生化学应答比较[J];山东医药;2010年13期
8 郑为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阿德福韦治疗失败换用替比夫定的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0年12期
9 徐俊斌;;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0年05期
10 曾俊涛;陈静;郭峰;;替比夫定致横纹肌溶解症一例[J];海南医学;2010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林丹;尹德辉;;替比夫定治疗30例慢性乙型肝炎24周临床疗效观察[A];第十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2 苗静;贾建伟;李秋伟;;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替比夫定抗病毒疗效关系研究[A];全国第2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1届传染病协作组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3 林丹;尹德辉;;替比夫定治疗45例慢性乙型肝炎52周临床疗效观察[A];第十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4 翁卫东;;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8周疗效观察[A];全国第2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1届传染病协作组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5 杨联勇;;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A];2006年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进展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6年
6 陈川英;程全红;易山水;炉军;;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A];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研讨会、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8年
7 李津;潘燕玉;林文锋;朱晓燕;;HBV携带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中肝损害预防的探讨[A];中国防痨协会结核病控制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李雪芬;叶波;杨先知;陈瑜;鲁海峰;吴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淋巴细胞应答与抗病毒治疗疗效的相关性[A];2011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严;不同抗病毒治疗方案与慢性乙肝疾病转归的关系及影响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2 马萍;替比夫定治疗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LDT治疗期间外周血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2 武静;替比夫定对人T淋巴细胞影响的体外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贾明磊;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前后CD4~+T细胞稳态的改变及对HSCs功能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1年
4 张玮;慢性乙型肝炎接受替比夫定达完全应答后序贯普通干扰素巩固治疗疗效的临床观察[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5 黄鸿菲;替比夫定对慢性HBV感染孕妇细胞因子的表达影响研究[D];蚌埠医学院;2014年
6 高淑春;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与相关预测因素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7 郑国雄;补肾活血法治疗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8 孙尉翔;替比夫定的合成[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9 戴畅;替比夫定中间体的合成及3-氨基-2-羟基苯乙酮的合成工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李文聪;慢性乙型肝炎优化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替比夫定治疗初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早期应答的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63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176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