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的自然转归
本文选题:携带状态 + 肝硬化 ; 参考:《肝脏》2014年01期
【摘要】:正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但不同地区HBV感染的流行程度差异很大。据WHO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HCC。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现有的慢性HBV感染者约9 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 000万例[2]。非活动性HBV携带状态是免疫控制的结果,临床多无症状,易被忽视,正确认识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的自然转归及影响,可为临床治疗及预测预后提供理
[Abstract]:Positive HBV infection is prevalent all over the world, but the epidemic degree of HBV infection varies greatly in different regions. According to the WHO, about 2 billion people worldwide have been infected with HBV, 350 million of whom are chronic HBV infections, and about 1 million people die each year from liver failure, cirrhosis and HCC caused by HBV infection. Because of the large population base of our country, there are about 9 3 million people with chronic HBV infection, of which 2 0 cases are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Inactive HBV carrier status is the result of immune control. Clinical symptoms are more asymptomatic and easy to be ignored.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al outcome and influence of inactive HBsAg carrier status can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clinical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prediction.
【作者单位】: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
【分类号】:R512.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聂青和;;转氨酶正常或低于正常值2倍以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治疗问题[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3年04期
2 闫涛;李梵;王慧芬;;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eAg血清转换[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王慧;贾继东;;慢性HBV感染自然史及治疗对转归的影响[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4 王豪;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自然史[J];中国计划免疫;2004年03期
5 贾继东;;免疫抑制治疗与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J];中华内科杂志;2006年06期
6 黄珊;何清;唐奇远;唐蔚;敖飞健;李知玉;张斌;白冰;;91例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肝组织病理特点的研究[J];中国病毒病杂志;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孟峰;杨守平;段小华;李世全;胡晚霞;黄志贤;郑可飞;;扶正祛邪饮联合替比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HBeAg血清转换作用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2 陆翔;王小超;吕丽娜;;19例恶性血液病对乙肝患者肝功能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2年10期
3 戚忠玺;耿兰书;;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3例[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7年02期
4 周芬;孙玉梅;杨丽翠;;HBV母婴传播及其阻断的研究进展[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8年01期
5 侯智锐;胡志英;;病毒性乙型肝炎的传播机制研究进展[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6 李菊川;;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7 Tiffany CL Wong;James YY Fung;Chung Mau Lo;;Prevention of recurrent hepatitis B infection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J];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2013年05期
8 程佳;许诚;何清;艾书玲;唐奇远;乐晓华;周元平;苟继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阅片结果主观差异研究[J];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13年03期
9 常静霞;汪茂荣;;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耐药变异研究进展[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3年05期
10 姚伟明;徐东平;;抗HBV药物靶位的研究进展[J];传染病信息;201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Jing Tang;Wei-Feng Shi;Gao-Lin Liu;;Antiviral medication use among 105 hospitals in Shanghai, China, from 2009 to 2011[A];2013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3年
2 吴斌;林厚文;;补救方案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经济学评价(英文)[A];2013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3年
3 潘启安;;乙型肝炎母婴阻断技术进展[A];第7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论文集[C];2013年
4 龙涛;徐龙;徐贞秋;付军;;拉米夫定与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对比[A];江西省第三次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暨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程科;海鞘醇及其微球抗乙肝活性和药效与毒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2 卢志明;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基因多态性与HBV感染和转归的关联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3 沈立萍;慢性乙肝患病状况调查与PD-1/PD-L1信号通路作为乙肝免疫治疗靶位的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年
4 于风雪;白细胞介素28、P21活化激酶4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抗病毒治疗应答的关联性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5 孙平;HBV/HCV相关肝细胞癌根治后抗病毒治疗[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6 何登明;慢性HBV感染不同临床表型的免疫因子表达模式及免疫遗传特征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7 谢和平;HBV感染免疫耐受期中医证侯及自然病史中肝组织病理特征[D];中山大学;2012年
8 吴娟;HBV前C基因W28STOP突变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早期应答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3年
9 陈平;实施乙型肝炎疫苗免疫20年后中国东南部海岛地区乙肝血清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10 李平;乙型肝炎病毒逆转录酶区A181T/V变异的相关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赛;疏肝健脾活血法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疗效评价[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丛衍群;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的遗传易感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3 王锋;HBV标志参比血清系统的建立及六种国产乙肝试剂诊断性能比较[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4 李敬东;安徽省某高校1999—2006年入学新生HBV相关指标检测结果的回顾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7年
5 曹彦强;河南省漯河地区和黑龙江省肇东地区自然人群乙型肝炎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初步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6 张文胜;慢性乙型肝炎ALT显著高水平与HBVDNA自动转阴相关性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09年
7 袁明娟;拉米夫定预防和治疗糖皮质激素诱导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再激活[D];中南大学;2009年
8 胡tD;考虑药物治疗的乙肝病毒感染动力学模型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09年
9 刘娜;二十~四十岁慢性HBV感染者HBV DNA、HBV M定量与肝损害的关系探讨[D];延安大学;2010年
10 李福玮;乙肝病毒感染者e抗原状态及肝脏生化功能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聂青和;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进展回顾[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5年03期
2 高洪波;许敏;施海燕;肖蕾;张复春;;HBV DNA对不同临床分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预后的影响[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0年02期
3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1年02期
4 赵素元,仲美娜,易洪仪;HBV携带者16年后转归(附20例adr.ayw亚型随访结果)[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2年01期
5 何卫平;陈婧;胡瑾华;;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临床病理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8年01期
6 吴彤;徐桂娟;孙建;鞠莹;丁丽红;;154例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临床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8年03期
7 聂青和;拉米夫定应用中的问题及处理[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4年08期
8 李梦东;聂青和;;进一步深化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治疗的实用性研究[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3年06期
9 何贵清;李武;;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杂志;2009年04期
10 王珊珊,姜普林,彭桂福,曾年华,王志斌;乙型肝炎病毒的父儿传播与肝外定位[J];中华肝脏病杂志;199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赞舜;;乙性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状态的长期前瞻性研究的结果[J];国际消化病杂志;1982年04期
2 陈兰羽;吕文良;;乙肝病毒携带状态中西医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8年06期
3 陈剑翩;阮巍山;杨玉宇;;恩替卡韦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42例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年11期
4 王清图,王子骥;乙肝病毒携带状态与肝细胞癌的关系[J];山东医药;1990年08期
5 沈昭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状态的临床意义及处理[J];安徽医学;1985年03期
6 邱波;王堂明;李树民;王云;张建明;谢智安;;拉米夫定治疗活动性失代偿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J];临床医学;2009年01期
7 赵洪涛,何天贻;十二脂肠引流A、B、C液HBsAg测定100例[J];山东医药;1983年07期
8 邓永林;高伟;沈中阳;;合并活动性结核患者的肝移植治疗[J];天津医药;2006年05期
9 鲁臣溪;;肝脏和血清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的测定:慢性携带状态的直接估计[J];国际消化病杂志;1982年02期
10 王萃s,
本文编号:17863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1786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