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胃连接处形态及力学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8-04-27 14:15

  本文选题:胃食管反流病 + 食管胃连接处 ; 参考:《山东医药》2017年34期


【摘要】: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胃肠道动力障碍疾病之一,食管胃连接处(ECJ)抗反流机制减弱是其发生的主要的机制。近年来一直采用多种形态和力学参数来描述EGJ的抗反流屏障功能,其中食管下括约肌(LES)长度变短、LES静息压力降低是GERD发生的主要机制,并且可能是导致难治性GERD的重要因素之一;EGJ形态是抗反流功能的决定因素之一,LES和膈肌分离距离加大可能进一步促进GERD的发展,同样EGJ吸气压力降低是GER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食管胃交界处收缩指数(EGJ-CI)可综合评价EGJ的屏障功能,可以预测远端食管异常酸暴露以及酸反流,并且可以从烧心患者中辨别出GERD患者,可以补充或替代现有的基础LES以及EGJ参数,但未能实现自动算出EGJ-CI,未来对其也需要统一的计算方法。
[Abstract]: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disorders. In recent years, a variety of morphological and mechanical parameters have been used to describe the anti-reflux barrier function of EGJ. The decrease of resting pressure of les in 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is the main mechanism of GERD. And it may be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leading to refractory GERD. The morphology of EGJ is one of the determinants of anti-reflux function. The increase of les and diaphragm separation distance may furth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GERD. Similarly, reduced inspiratory pressure in EGJ is one of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the onset of GERD. EGJ-CII can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 the barrier function of EGJ, predict abnormal acid exposure and acid reflux in distal esophagus, and identify GERD patients from patients with heartburn. The existing basic LES and EGJ parameters can be supplemented or replaced, but the automatic calculation of EGJ-CI can not be realized, and a unified calculation method is needed in the future.
【作者单位】: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基金】: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科技项目(遵红科合社字2016-11号)
【分类号】:R57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兆申;中国胃食管反流病研究现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0年05期

2 柯美云;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J];临床内科杂志;2000年02期

3 刘思纯;胃食管反流病的实验室检查[J];新医学;2000年03期

4 柯美云;加强和维持胃食管反流病的有效治疗[J];胃肠病学;2000年04期

5 许国铭;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回顾与世纪展望[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6 ;胃食管反流病的体表胃电研究[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1年S1期

7 ;胃食管反流病人的食管动力测定[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1年S1期

8 ;胃食管反流病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关系分析[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1年S1期

9 ;胃食管反流病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1年S1期

10 何华;18例胃食管反流误诊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0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宾;;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原因与对策[A];第二届浙江省消化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刘汶;;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及研究进展[A];第二十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消化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3 张法灿;黄陆颖;梁列新;蔡联英;蔡保芳;刘建红;;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胃食管反流的关系[A];中国睡眠研究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著汇编[C];2001年

4 王进海;罗金燕;;胃食管反流病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2001年全国胃电图和胃肠动力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5 牛春燕;木尼拉;;胃食管反流病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关系分析[A];中华医学会2001年全国胃电图和胃肠动力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6 唐旭东;吴红梅;;重视症状性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与研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五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7 吕宾;;胃食管反流病研究现状[A];中国中西医结合第十九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暨国家级中西医结合消化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8 屠明君;邵秋和;;胃食管反流病的食管外表现[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2007年

9 王爱英;;胃肠道双重对比造影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2007年

10 焦月;张澍田;刘新光;;中国医生胃食管反流病诊治状况的调查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颖;反酸“烧心”要防胃食管反流[N];科技日报;2007年

2 北京朝阳医院消化科教授 郝建宇邋尚占民;胃食管反流病要看专科门诊[N];健康报;2008年

3 健康时报记者 赵晴晴 王志胜;胃食管反流为何洋人得的多?[N];健康时报;2008年

4 毕婧;北京6医院开设胃食管反流病门诊[N];科技日报;2008年

5 记者 蒋炜宁 通讯员 于_";我市首个胃食管反流门诊开诊[N];宁波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李颖;胃食管反流 食物为何反其道而行[N];科技日报;2011年

7 健康时报记者 吴润果;胃食管反流成新晋“城市病”[N];健康时报;2011年

8 驻京记者 贾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教育是首务[N];医药经济报;2011年

9 雷志勇 蔡雄 田德安;胃食管反流病 看病别走错门[N];健康报;2006年

10 王建影;半数胃食管反流患者不自知[N];健康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修强;多水平模型和关联规则联合研究胃食管反流病影响因素[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2 孙晓红;抗胃食管反流机制及胃食管反流病非药物治疗途经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年

3 朱爱勇;胃食管反流病临床和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4 许大波;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餐后胃内体积和酸分布特征及其在反流机制中作用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5 尚文t,

本文编号:18110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18110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c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