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PTEN过表达及突变对肝星状细胞黏附与迁移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6-12-01 08:43

  本文关键词:PTEN过表达及突变对肝星状细胞黏附与迁移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华北理工大学》 2015年

PTEN过表达及突变对肝星状细胞黏附与迁移的影响

任昌镇  

【摘要】:目的探讨过表达的野生型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及其突变体G129E基因(仅保留蛋白磷酸酶活性而丧失了脂质磷酸酶活性)对体外培养的活化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黏附与迁移的影响。方法利用293A细胞扩增实验所需的腺病毒(Ad-PTEN、Ad-G129E、AdGFP),并测定滴度;以腺病毒为载体将具有双重特异性磷酸酶活性的野生型PTEN基因及仅保留了蛋白磷酸酶活性的PTEN突变体G129E基因转染体外培养的活化大鼠HSC(HSC-T6株);采用Western blot检测HSC的PTEN蛋白表达;应用甲苯胺蓝染色法及MTT比色法测定HSC黏附能力;采用细胞划痕修复实验测定HSC的平面迁移能力;应用Transwell小室测定HSC的跨膜迁移能力。所有资料均应用Excel 2003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组间比较采用LSD检验,P0.05即认为有统计学意义。实验分组如下:①对照组(Control组):病毒转染时以DMEM基础培养基代替腺病毒;②空病毒组(Ad-GFP组):转染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载体空病毒;③PTEN重组腺病毒组(Ad-PTEN):转染携带野生型PTEN基因并表达GFP的重组腺病毒;④G129E重组腺病毒组(Ad-G129E组):转染携带G129E基因并表达GFP的重组腺病毒。结果1通过反复感染293A细胞的方法,获得实验所需腺病毒液Ad-GFP、AdPTEN及Ad-G129E,其滴度分别为:1.6×109pfu/m L、1.3×109pfu/m L、1.4×109pfu/m L。2 M.O.I.值100时,腺病毒感染HSC后48h,计数GFP荧光阳性表达细胞,测的Ad-GFP、Ad-PTEN及Ad-G129E各组腺病毒感染率均80%。3腺病毒转染后48h,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HSC的PTEN蛋白表达显示:Ad-PTEN组(1.08±0.07)、Ad-G129E组(0.97±0.04)明显高于Control组(0.56±0.05)及AdGFP(0.69±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ontrol组与Ad-GFP组及Ad-PTEN组与Ad-G129E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4甲苯胺蓝染色法测定HSC黏附力显示:在腺病毒感染HSC 48h,与Control组相比,Ad-GFP组细胞黏附抑制率(1.89±0.88)%,无显著差异(P0.05);Ad-PTEN组细胞黏附抑制率(20.38±4.37)%及Ad-G129E组细胞黏附率(19.57±3.78)%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d-PTEN组与Ad-G129E组之间细胞黏附率无显著差异(P0.05)。5 MTT比色法检测HSC黏附力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Ad-GFP组细胞黏附抑制率(6.17±4.98)%,无显著差异(P0.05);Ad-PTEN组细胞黏附抑制率(38.13±6.93)%及Ad-G129E组细胞黏附率(35.83±4.24)%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d-PTEN组与Ad-G129E组之间细胞黏附率无显著差异(P0.05)。6细胞划痕修复实验结果显示:划痕后12h各组HSC均有迁移,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划痕后24h HSC由两侧向中间迁移距离,Ad-PTEN组(332.35±6.23μm)、Ad-G129E组(336.77±5.25μm)明显低于Control组(391.34±10.41μm)及Ad-GFP组(392.66±10.41μm)(P0.05),而Control组与Ad-GFP组及Ad-PTEN组与Ad-G129E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划痕后48h HSC由两侧向中间迁移距离,与Control组(551.68±8.91μm)相比,Ad-PTEN组(468.74±19.29μm)及Ad-G129E组(462.48±13.47μm)明显减低(P0.05),且较24小时降低更加明显,而Ad-GFP组(550.81±11.55μm)与Control组及Ad-PTEN组与Ad-G129E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 Transwell小室细胞跨膜迁移实验结果显示:Ad-PTEN组跨膜细胞数(38.67±4.50)、Ad-G129E组跨膜细胞数(33.33±3.83)较Control组(67.67±6.28)及Ad-GFP组(64.67±5.53)显著减少(P0.05),而Ad-PTEN组与Ad-G129E组及Control组与Ad-GFP组之间跨膜细胞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1野生型PTEN过表达可显著抑制活化HSC黏附、迁移。2 PTEN的突变体G129E对活化HSC黏附、迁移的抑制作用,与野生型PTEN相比无显著差异。3 PTEN基因通过其蛋白磷酸酶活性对活化HSC黏附、迁移发挥抑制作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75.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程悦;李芙蓉;袁发焕;;PTEN编码蛋白对TGF-β_1刺激大鼠肾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6年05期

2 梁光波,张国平,金惠铭,汤大侃;体外定量测定细胞迁移方法的建立及应用[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4年02期

3 李娜;肖倩;祝聪聪;王悦;肖永红;;PI3K抑制剂对肝星状细胞PI3K/AKT通路及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14年1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三红;刘会春;周少波;金浩;;RNA干扰Heparanase基因表达对胆囊癌侵袭性影响的体外研究[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年12期

2 崔颖;白柳;张金超;杨福春;李胜;赵莹;高颖;;PDGF诱导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迁移模型的建立[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3 何晓童;樊晓明;;PTEN在纤维化疾病中的作用[J];国际内科学杂志;2009年10期

4 文显梅;魏蕾;张京伟;彭小春;王婷婷;张利军;李华;;苦参碱对HeLa细胞粘附和移动的抑制作用及机制[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2期

5 彭小春;张京伟;魏蕾;文显梅;王婷婷;张利军;李华;;苦参碱对胃腺癌细胞SGC7901黏附和移动的影响[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1期

6 程悦;王代红;张耀全;李芙蓉;袁发焕;;PTEN编码蛋白对TGF-β_1刺激大鼠肾成纤维细胞分泌ColⅣ、FN的抑制作用[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7年07期

7 鄢进;;淫羊霍苷抗胃癌转移机制的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卷;2009年03期

8 牛聚伟;吴刚;祝少博;漆白文;钱炜;喻爱喜;;血管扩张刺激磷蛋白与骨肉瘤细胞迁移能力的关系[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年06期

9 洪金妮;安海燕;;RhoA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3年08期

10 任昌镇;郝礼森;;肝星状细胞活化过程中的信号转导[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5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睿毅;Endothelin-1在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2 卓文磊;RNA干扰抑制Layilin表达对A549肺腺癌增殖、侵袭和经淋巴道转移的影响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3 王新红;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血管新生功能障碍的体外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4 方玉强;内皮细胞内皮脂酶的表达及在AS中的意义[D];第三军医大学;2007年

5 陈元维;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及其降解产物血管化功能的体外研究及表征方法的建立[D];四川大学;2007年

6 周新科;PIK3CA基因在胃癌迁移和侵袭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D];南华大学;2012年

7 任科伟;周期性机械应力促进大鼠软骨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合成的机制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2年

8 包汉梅;生物可降解性药物缓释支架下肢缺血血运重建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9 段妍君;参杖颗粒调控Rho/Rho激酶途径对肝星状细胞活化影响的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4年

10 邹建平;Gankyrin、β-catenin蛋白与子宫内膜腺癌关系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马亮亮;菊苣抗肝纤维化作用及机制探讨[D];郑州大学;2011年

2 宋鑫;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不同阶段ROCK1表达的实验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3 沈妍华;肝细胞生长因子的激活对肝星状细胞凋亡及Rho表达的调控[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代红,袁发焕,邓剑波;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对人肾成纤维细胞增殖和I型胶原表达的影响[J];重庆医学;2005年04期

2 沈波;杨大明;孟宪镛;;肝纤维化中肝星状细胞内主要信号转导通路[J];国际内科学杂志;2007年08期

3 秦英,杨君,朱陵群,牛福玲,崔巍,王硕仁,姜良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人血管内皮细胞ECV-304促增殖及诱导凋亡的作用[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3年03期

4 瞿智玲,,邓仲端;培养的动脉平滑肌细胞迁移的微孔滤膜检测法[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95年03期

5 孙慧勤,卞修武,陈意生,史景泉;去甲二氢愈创木酸对胶质瘤细胞诱导的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0年01期

6 朱洪新,李锦军,覃文新,杨艳华,何祥火,万大方,顾健人;新基因ANGPTL4的克隆及其在血管新生中的功能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2年02期

7 李锦军,葛 超,朱洪新,万大方,顾健人;高通量肿瘤血管新生研究技术平台的建立[J];肿瘤;2001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光存;张锦生;;肝星状细胞激活的细胞内信号转导[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1年09期

2 张新胜,杜娟,王雁北;肝星状细胞研究进展[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4年04期

3 熊亮发,冷希圣,李涛,魏玉华,彭吉润,郭晏同;白细胞介素-10抑制肝星状细胞Ⅰ、Ⅳ型胶原表达及分泌的体内研究[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年06期

4 张晶,李定国,刘清华,尤汉宁,宗春华,陆汉明;大鼠肝星状细胞表达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其自反馈调节作用[J];肝脏;2005年02期

5 张锦生;肝星状细胞激活的内在机制[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5年07期

6 王磊,季光,张玮,邢练军,郑培永;肝星状细胞凋亡与线粒体[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5年02期

7 程协枝,翁山耕,林永堃;肝星状细胞凋亡机制研究进展[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5年01期

8 李远者;杨长青;;肝星状细胞靶向导入载体的研究进展[J];肝脏;2007年05期

9 李晓林;刘寿荣;;肝星状细胞激活相关因素的新进展[J];临床医学;2010年01期

10 张国;黄俊娟;张法灿;刘斐;陈兴洲;梁列新;;一种可靠的大鼠肝星状细胞分离及培养方法[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薇;钟晓琴;;肝细胞因子促进肝星状细胞凋亡的机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2007年

2 张宗棨;吴汉军;余帮;陈超;吴诚;唐丹;朱樑;;压力对肝星状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徐列明;;肝星状细胞内的信号传导[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四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2年

4 申建刚;张晓岚;霍晓霞;;黏着斑相关非激酶对肝星状细胞凋亡的影响[A];第五届全国肝脏疾病临床暨中华肝脏病杂志成立十周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李骢;湛瑶瑶;崔晓栋;姜妙娜;贾玉杰;;肝复康对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介导的肝星状细胞信号转导的分子调节机制[A];第五届全国肝脏疾病临床暨中华肝脏病杂志成立十周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朱丽影;成军;马英骥;钟丽华;洪源;;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筛选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上调大鼠肝星状细胞的靶基因[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九次感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汪晖;李婧婷;;肝星状细胞激活的分子机制及其防治策略[A];药物相关蛋白质组学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王利军;丁惠国;贾继东;尤红;唐淑珍;;硫化氢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及细胞增殖的影响[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大会会议指南及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申建刚;张晓岚;霍晓霞;魏娟;;FAK-ERK信号转导通路在肝星状细胞凋亡中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2007年

10 江福生;李凌;吴其恺;聂广;;肝星状细胞凋亡的机理、意义及检测[A];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华;[N];科技日报;2007年

2 赵复联;[N];上海中医药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琳;转化生长因子β1刺激肝星状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6年

2 张宗棨;压力对肝星状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3 余帮;周期性张应变对肝星状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4 王要军;调控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对肝星状细胞功能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5 吴汉军;脂多糖对活化的肝星状细胞凋亡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6 林红;乙醛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肝星状细胞的促纤维化作用及复方中药的干预作用[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7 姜慧卿;黏着斑相关非激酶对肝星状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与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8 付荣泉;TGF-β_1siRNA对肝星状细胞生物学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9 陈运新;IL-10基因修饰的大鼠肝细胞对肝星状细胞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D];福建医科大学;2008年

10 李蕾;肝纤维化中肝星状细胞迁移及RhoA作用机制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海燕;神经生长因子对肝星状细胞作用的初步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2 孙颖;雷帕霉素诱导大鼠肝星状细胞凋亡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3 黄家明;氟非尼酮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作用的观察[D];中南大学;2012年

4 霍晓霞;黏着斑激酶对肝星状细胞细胞周期调控作用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5 田甜;肝复康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及肝星状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D];大连医科大学;2013年

6 张文利;四种中药单体对肝星状细胞作用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6年

7 施贵静;干扰素-γ对肝星状细胞分泌细胞外基质影响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8 陈兴洲;肝星状细胞自噬现象的特征鉴定及其生物学意义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2年

9 陈峰杰;内毒素对肝星状细胞表达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3年

10 李芊蔚;TGF-β_1对HSC活化及阻断机制的实验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3年


  本文关键词:PTEN过表达及突变对肝星状细胞黏附与迁移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02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002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1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