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索美拉唑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胃食管返流疗效观察
本文关键词:支气管扩张合并胃食管反流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西医科大学》 2011年
埃索美拉唑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胃食管返流疗效观察
司马娟
【摘要】:目的:随着对呼吸疾病发病机理认识的不断提高,胃食管返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与呼吸系统疾病的联系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其中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 BA)(简称哮喘)与胃食管返流(GERD)合并存在普遍受到关注。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系统疾病,是由多种炎性细胞、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参与的气管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疾病;胃食管返流(GERD)是消化系统常见病,主要表现为反酸、烧心、胸痛等不适症状。胃内容物通过食管返流入气道可导致或加重支气管哮喘,而哮喘也可加重胃食管返流,近年来支气管哮喘合并胃食管返流病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渐增多,引起医学界广泛关注。埃索美拉唑肠溶片(esomeprazole)(耐信)是治疗胃食管返流的新一代质子泵抑制剂,是奥美拉唑的左旋异构体,通过抑酸减轻酸返流,在治疗GERD方面有其独到之处。耐信在治疗GERD的同时,也使相关的支气管哮喘症状得到治疗和改善。本课题通过与奥美拉唑对比,进一步观察埃索美拉唑肠溶片(耐信)治疗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合并胃食管返流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确诊的62例哮喘合并GERD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平均年龄41.5)和对照组(平均年龄42),两组在平喘剂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31例加用耐信40mg口服,每天一次,对照组31例加用奥美拉唑40mg口服,每天一次;疗程八周。记录服药前后病人烧心、返酸、胸骨后灼痛等症状记分的改变,按症状积分下降值及内镜检查结果对比分析治疗胃食管返流的疗效;同时观察哮喘症状的变化;测量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速(PEF),从而评价治疗前后肺功能的变化。 结果:(1)试验组服药后1d、3d、7d、14d、28dGERD的症状积分下降值分别为13.8±6.5、10.7±6.8、9.8±5.5、6.5±5.5、5.6±4.7;对照组分别为14.3±5.4、14.2±5.5、13.8±5.3、13.7±5.8、7.9±5.0,两者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八周后内镜复查,试验组和对照组食管粘膜损害愈合率为70.9%和64.5%,有效率为93.5%和87.1%,试验组高于对照组,但两组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2)治疗八周后,试验组肺功能指标PEV,的净增加值为0.628±0.401,而对照组为0.379±0.298,两者差异有显著性(K0.05)。试验组最大呼气流速PEF净增加值为1.037±0.421,而对照组为0.706±0.32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哮喘改善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哮喘改善总有效率为77.4%,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埃索美拉唑可显著改善哮喘合并GERD患者的症状,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562.25;R57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晓萌;支气管扩张合并胃食管反流临床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爱先;魏兆甫;;埃索美拉唑在GERD治疗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09年06期
2 许大波;酸相关疾病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刊;2003年02期
3 郑恬;胃-食管反流的某些相关性疾病[J];实用内科杂志;1992年01期
4 刘春涛;;支气管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年04期
5 张晖敏;缪应雷;;埃索美拉唑的临床应用新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9年20期
6 钟利春;贾红;李昌平;邹义君;;埃索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系统评价[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6年10期
7 黄贺森;张陆奇;王党龄;高凤岩;黄德晖;;抗返酸治疗慢性咳嗽及哮喘合并胃食管返流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8年11期
8 黄益民;吴岫平;董占宏;;埃索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43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6年03期
9 许国铭,方裕强,程能能,柯美云,方秀才,莫剑忠,程留芳;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试验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诊断价值[J];中华消化杂志;2002年01期
10 戴爱国,梁永康,刘启良,蒋宁一,梁九根;核素胃食道返流显像在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4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舟波;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哮喘127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1期
2 殷莉波;自拟补肾益肺汤防治支气管哮喘42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1期
3 谢永宏,金发光;克喘康胶囊对支气管哮喘治疗作用的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3期
4 郑彩霞;调肝理肺法治疗支气管哮喘85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4期
5 张正元;自制参麻葶咳喘丸治疗支气管哮喘112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4期
6 白丽君,马文;中药定喘膏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48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4期
7 梁永;;温肾定喘汤合截喘贴治疗寒性哮喘38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6期
8 王成阳;李泽庚;;支气管哮喘的中医药治疗研究概述[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年01期
9 刘思文;;皮肤点刺在过敏性鼻炎变应原检测中的应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陈自力;太湖县支气管哮喘的流行病学调查[J];安徽医学;199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超;刘香玉;张志花;薛汉荣;程光宇;查青林;;小青龙汤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临床研究[A];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首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尹佳;岳凤敏;王良录;何海娟;徐涛;张宏誉;李宏;文利平;孙劲旅;顾建青;韩少梅;叶世泰;;夏秋季花粉症患者合并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情况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A];第二届全国变应性鼻炎诊疗技术学习班讲义汇编[C];2007年
3 贾永兰;李金梅;;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53例疗效观察[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9年
4 郁烨;;两种不同角度桡动脉采血方法对中重度哮喘患者疼痛的观察[A];第二十二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五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5 王小明;李耀先;单洪岩;张锁秦;罗旭阳;;2-取代苄基硫基-5-甲氧基咪唑[4,5-b]吡啶的合成[A];第三届全国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4年
6 朱晓明;王巍;魏庆宇;;标准化尘螨变应原注射液治疗过敏性哮喘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A];第四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7 程相铎;雍磊;梅海豫;;草分枝杆菌注射液联合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A];第四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8 庄礼兴;赵明华;;三伏天灸与日常天灸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影响的研究[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马向明;任莉赟;;咳喘膏穴位贴敷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46例疗效观察[A];中国针灸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下集)[C];2009年
10 王伟;张燕萍;苗青;孟永利;冯德华;樊茂蓉;张文江;崔云;唐玲华;许宗伟;王书臣;许建中;;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证)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第十二次肺系病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毅;肺炎衣原体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2 王雯;IL-4、β_2-AR基因多态性及ECP、IgE与维吾尔族支气管哮喘的关系[D];新疆医科大学;2003年
3 郝月琴;平哮合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4 程晓明;特异性免疫治疗对过敏性哮喘作用机制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5 杭群;麻杏石甘汤加味结合针刺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文献及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6 陈劼;穴位敷贴治疗小鼠过敏性鼻炎免疫机制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7 杨路亭;慢性胃食管反流病动物模型制备与HO-1在食管和肺组织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8 唐以军;银杏叶制剂对哮喘T淋巴细胞及其与PKC关系影响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克丽别娜·吐尔逊;异常黑胆质性哮喘ECP、IgE、FEV_1和β_2-AR、IL-4、IL-13基因多态性及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10 汪丹;肺胃相关理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病因病机研究的指导意义[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华艳;Pranlukast中间体及其衍生物的合成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赵岩;消喘膏穴位贴敷对支气管哮喘非急性发作期及预防冬季发作的疗效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郑珉在;反流性食管炎与Hp感染证候、证素分布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马洪举;腧穴热敏化艾灸治疗哮喘慢性持续期的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许馨文;疏肝和胃降逆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王丹;症状问卷Gerd Q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7 单丰;单兆伟教授辨治胃食管反流病的临证经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刘尚香;非糜烂性反流病辨证分型与24h食管pH及胆红素监测的相关性分析[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刘贞;鳞状上皮细胞间隙与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症状关系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凌黎明;穴位埋线对哮喘模型大鼠IL-4等影响的实验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靳富有;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5年12期
2 冯月香;唐旭东;李保双;李振华;张丽颖;赵迎盼;;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生存质量与反流相关症状、中医肝胃不和证症状相关性分析[J];环球中医药;2011年01期
3 朱晓红;高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胃食管反流患者诱导痰IL-17水平和炎性反应细胞的分析[J];吉林医学;2011年36期
4 赵洪川;;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进展[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0年01期
5 刘慧敏;蔡迎彬;;应用胃食管反流病问卷临床诊断胃食管反流病[J];新疆医学;2011年12期
6 李军;李严严;张丽娟;朱宇欣;;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心理健康评估和干预157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年15期
7 徐光辉;凌国敏;李慧敏;;黛力新辅助治疗中老年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85例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07年13期
8 董碧蓉,万仕琼;防治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证据[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2年03期
9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研究协作组;反流性疾病问卷在胃食管反流病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消化杂志;2003年11期
10 潘国宗,许国铭,郭慧平,柯美云,韩少梅,李兆申,方秀才,邹多武,鲁素彩,刘婧;北京上海胃食管反流症状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消化杂志;1999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建;李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关系的相关研究[J];重庆医学;2009年02期
2 刘剑文;陈平湖;梁刚;;埃索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2006年S1期
3 杨昭徐;;质子泵抑制剂作用机制的新见解[J];中国医药导刊;2008年02期
4 蔡荣蓝,颜殷红;埃索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1例疗效观察[J];福建医药杂志;2004年06期
5 郑暹雄;陈荣庆;;埃索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对比观察[J];华夏医学;2006年03期
6 宋发友;;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32例疗效观察[J];华夏医学;2008年02期
7 楼雅卿,赵莉,张远;中国健康志愿者的奥美拉唑及其代谢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994年01期
8 童新华;严庆惠;姚光弼;;幽门弯曲杆菌的临床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1988年04期
9 张兰;王雷;;3种方案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成本-效果分析[J];海峡药学;2008年11期
10 邓丽清;吴明东;劳海忠;杨华;;质子泵抑制剂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在十二指肠溃疡中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09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成坤;施梦娇;王艳霞;;支气管哮喘与GER之间关系的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2006年01期
2 杨明华;胃食管返流合并支气管哮喘47例临床分析[J];医学文选;1999年02期
3 王守东;于洪波;刘宇鹏;;支气管哮喘合并胃食管返流患者抗酸治疗及血清一氧化氮的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2006年S1期
4 叶晓文;;抗返流治疗对非激素敏感型哮喘的干预治疗[J];中外医疗;2011年08期
5 范丽娟;;支气管哮喘与胃食管返流密切相关[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年09期
6 付茂勇;黄涛;任权;梁敏;李孟秦;;埃索美拉唑等联合治疗食管胃吻合术后胃食管返流[J];四川肿瘤防治;2007年04期
7 常琦;徐照明;;支气管哮喘发作与胃食管返流关系初探[J];临床医学;1992年04期
8 王翠筠,路治国;胃食管返流与支气管哮喘关系的探讨[J];实用医学杂志;1998年01期
9 胡春;支气管哮喘与胃食管返流症状相关性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05年01期
10 毛毅敏,孙瑜霞,王金梁;支气管哮喘合并胃食管返流24例[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真;;平喘通肺胶囊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观察[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10年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周珍文;刘玉琳;刘志刚;王若源;王华;;IL-4、IL-10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研究[A];第一届全国变态反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3 潘迅;;支气管哮喘猝死一例[A];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次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刘忠达;张尊敬;;支气管哮喘的中医药研究进展[A];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安会文;安春峰;;中医蜂疗治愈支气管哮喘临床报告[A];首届全国中医蜂疗临床技术推广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马脑武;;藏药并用艾灸治疗支气管哮喘10例疗效观察[A];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首届研讨会论文汇编[C];1996年
7 王秀媚;;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心理护理[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8 李爱芳;吴晓红;;支气管哮喘的心理状况调查[A];2004医学心理、军事心理、康复心理、医学心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9 卞金玲;马春燕;宋秋珍;高淑红;赵红;;刺络拔罐治疗支气管哮喘1400例临床观察[A];第二届全国刺络疗法暨首届少数民族放血疗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黎明全;;支气管哮喘与自身免疫[A];第一届全国变态反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健霖 朱奎;[N];健康报;2002年
2 唐语;[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3 刘跃梅;[N];大众卫生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曾令浩;[N];医药经济报;2011年
5 蔡晓刚;[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6 ;[N];上海中医药报;2009年
7 副主任药师 王秋冬;[N];医药经济报;2010年
8 晓青;[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9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崔红生;[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10 卢海儒;[N];中国医药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宏;支气管哮喘动态监测和症状感知模型的建立[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2 吴小慧;支气管哮喘相关基因的多态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李开艳;Th17细胞亚群在支气管哮喘中的发病机制及TLR2对Th17细胞分化的调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吴思怡;宣肺化痰结合益气固卫防治支气管哮喘发作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许丽梅;宣肺化痰活血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及其对LTD4、NGF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6 王雯;IL-4、β_2-AR基因多态性及ECP、IgE与维吾尔族支气管哮喘的关系[D];新疆医科大学;2003年
7 佟万成;热休克蛋白70、90α、90β mRNA在支气管哮喘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7年
8 郝月琴;平哮合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9 柳春;滨蒿内酯平喘作用机制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10 李俊;电针肺俞穴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平喘作用的疗效评价[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司马娟;埃索美拉唑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胃食管返流疗效观察[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2 吴晓琴;IL-4受体α链基因多态性与支气管哮喘相关性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3 王金东;舍曲林辅助治疗伴有抑郁的青少年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血清IL-4变化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殷楚芬;马凤彬主任医师治疗支气管哮喘临证经验整理[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陈洁;胃食管反流病与支气管哮喘[D];兰州大学;2009年
6 陈涛;遵义市支气管哮喘患儿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检测结果分析[D];遵义医学院;2010年
7 侯长春;促炎症细胞因子HMGB1在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表达变化和临床意义[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8 王娇;麻黄水提物雾化吸入对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D];泸州医学院;2011年
9 高丹;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经络诊察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王泽宇;CCL1-CCR8在小鼠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地塞米松对其作用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支气管扩张合并胃食管反流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98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09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