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疏肝散加味联合黛力新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
本文关键词:柴胡疏肝散加味联合黛力新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2年
柴胡疏肝散加味联合黛力新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
聂慧芳
【摘要】:研究目的:采用临床试验研究,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味联合黛力新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从理论和临床研究两方面系统地探讨此两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机制。 研究方法: (1)选取符合实验标准的患者60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Ⅰ组20例,对照Ⅱ组20例。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严重程度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评分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2)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中药汤剂柴胡疏肝散加味,联合西药黛力新口服治疗。对照Ⅰ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柴胡疏肝散加味,一日一剂。对照Ⅱ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黛力新,每日一片,每天一次(上午服用)。三组均连续用药八周为一疗程。分别进行疗效性观察和安全性观察。 (3)八周后分别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治疗后综合疗效以判定症状改善及疗效等情况。 (4)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FD患者的心理情绪状态,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焦虑、抑郁量表评分的差异。 (5)统计学分析方法:数据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结果: 1.治疗后三组患者症状总积分比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治疗组中医症状总积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 2.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P0.05)。 3.三组经过八周治疗前后HAMD、HAMA评分均有所降低,以治疗组明显(P0.05)。 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柴胡疏肝散加味联合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优于单用柴胡疏肝散加味及单用黛力新,中医学的“七情致病”理论与西医学的“精神因素致病”具有一致性,疏肝健脾剂(柴胡疏肝散加味)与抗抑郁药(黛力新)在治疗FD上可能具有协同作用。柴胡疏肝散加味联合黛力新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安全有效疗法,其机理可能与以下几方面有关:1、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缓解精神压力2、增加胃肠蠕动,促进胃排空3、缓解消化道平滑肌痉挛,抑制胃酸分泌4、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57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大勇;中西药联合用药治疗运动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 附:156例病例报告[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2 韦红,吴克利,全会标;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的探讨[J];临床医学;2002年07期
3 胡卫;;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药物治疗[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7年04期
4 袁永萱,郑本德,孙刚;吴茱萸健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1997年02期
5 甘礼明,郭锐兴,刘一星;疏肝和胃汤治动力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40例疗效观察[J];江西中医药;2000年02期
6 姚民武;;半夏泻心汤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3例临床探讨[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7年02期
7 张勇,王振华;胃电节律失常的研究进展[J];临床消化病杂志;1996年01期
8 刘文忠;;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功能性消化不良[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6年02期
9 张军;;功能性消化不良研究的新进展[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9年02期
10 陈培琼,李新梅,陈锦锋;消痞除胀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5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1999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海静,李庆荣,谌俭;自制健脾和胃冲剂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00例[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2年02期
2 林信钊;;自拟顺胃丸合驱风脐帖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证探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年02期
3 梁金春;张业松;;中药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年07期
4 王翼洲,张琳,高健;健脾调理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J];安徽医药;2004年05期
5 谢发平;卞国云;;枸椽酸莫沙必利、盐酸多塞平联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的观察[J];安徽医药;2006年06期
6 陈祺;;复方阿嗪米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J];安徽医药;2006年08期
7 周国标;;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多潘立酮治疗FD的临床观察[J];安徽医药;2007年08期
8 赵云燕;季建隆;谢炜;;加味枳实消痞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液体排空时间的影响[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石君杰;胃肠动力紊乱性疾病的中医研究进展[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10 章力勤;;乐胃汤加舒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小红;肖春海;;舒胃灵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85例临床观察[A];江西省第三次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沈岚;林晓;洪燕龙;冯怡;徐德生;胡蓉婉;;不同煎煮方式对芍药甘草复方大鼠血中移行组分的药动学影响[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3 王德军;严洁;常小荣;王婷;刘珏;刁利红;谢辉;;针刺足阳明胃经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4 孙万岫;;脾胃病寒热错杂证的辨证和诊断探讨[A];第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诊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范剑薇;李桂贤;;中医药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现状[A];泛中医论坛·思考中医2006——经典中医的特色和优势论文集[C];2006年
6 张声生;汪红兵;李乾构;;脾胃病学科发展报告[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十九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张声生;汪红兵;沈洪;陆为民;;2008年度脾胃病学科发展报告[A];2008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中医内科学科建设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杨潇;张保春;;疏肝解郁法在现代临床中的应用[A];弘扬中华养生文化 共享健康新生活——中华中医药学会养生康复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祝捷;李宇航;王庆国;王琦;曾海枝;;半夏泻心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排空及血浆胃动素的影响[A];全国中医药研究生专辑[C];2005年
10 陈伟;;加味四逆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A];第三届浙江省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六卷 中西医分卷)[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婷婷;针刺特定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林芳任;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生活质量状态评价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徐蕾;香砂六君子汤治疗脾虚气滞型FD临床研究及其主药人参的作用机制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杜时雨;逆行胃电刺激对肥胖患者摄食、胃排空、内脏感觉的影响[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5 邱新建;柴胡疏肝散促胃肠动力成分的药效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6 黄卫;吸收成分水合橙皮内酯与枳壳类方的促胃肠运动规律及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李晓林;田德禄老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及诊疗FD经验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朱培一;李乾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健脾理气汤治疗上腹疼痛综合征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李聚林;冯五金教授六位一体理念治胃病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及六位一体理念治疗FD经验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10 陈萌;半夏泻心汤调节胃电节律的拆方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德军;针刺足阳明胃经经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胡淑娟;舒胃汤对FD大鼠ICC、SP及MTL表达的影响[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王冬波;消积汤治疗小儿积滞脾虚夹积型临床疗效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刘文辉;芍药甘草汤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张帆;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辨证分型及相关因素分析[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徐晓明;半夏厚朴汤合枳术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临床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杨洋;芍药苷—甘草酸不同给药途径药动学及镇痛活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谢迪;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特点及其中医证候与Hp相关性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郭天伟;脾胃舒片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金玉莲;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及机理探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振宇;;灸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0例报告[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年01期
2 周信文,刘新华,朱梁,金卫东,邬诚浩;推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B超胃排空检测前后的观察[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3 刘汶;李乾构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经验[J];北京中医;2004年03期
4 刘松林,梅国强,赵映前,孙江桥,万晓刚,张茂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临床辨证规律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2004年08期
5 彭成,张磊,张利,雷均,刘友平;四逆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实验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6 贺瑞兴;马永广;程健;寇强;;疏肝和胃冲剂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09年13期
7 吴颖敏;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幽门螺杆菌关系探讨[J];广东药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8 张本奇;;排气饮为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4例[J];光明中医;2008年10期
9 聂玉强,李瑜元;罗马Ⅱ功能性胃肠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1年04期
10 梁雪;何慧;李桂贤;彭卓嵛;李保良;邓嫦;张美花;;柴枳半夏泻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0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08年1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跃建,吴玲丽,孙迎芳;柴胡疏肝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5年07期
2 徐艳;;柴胡疏肝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J];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22期
3 胡芳 ,张光奇;柴胡疏肝散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中的应用[J];国医论坛;2004年02期
4 贺先波;;柴胡疏肝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18例[J];山东中医杂志;2006年07期
5 梁钢;梁尧;;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2例[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 谢雅晖;;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2例[J];福建中医药;2007年05期
7 余江平;;柴胡疏肝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8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7年07期
8 王学;朱正海;;柴胡疏肝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J];中外医疗;2011年24期
9 吴兆锋;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2004年11期
10 宫照东;;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86例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芳;;穴位埋线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26例临床观察[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方芳;;穴位埋线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26例临床观察[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全国脑卒中及脊柱相关性疾病非药物诊疗技术培训班论文集[C];2011年
3 刘汶;范萌;陈誩;周吕;;柴胡疏肝散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肝气郁结证心理及胃肠神经敏感性、胃排空、胃肠激素等影响的临床研究[A];第二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国家级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4 古远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A];中华医学会2001年全国胃电图和胃肠动力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5 邱新建;黄熙;陈泽奇;任平;黄卫;秦锋;黄君;何娟;王杨;刘昭前;周宏灏;;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服用柴胡疏肝散后促胃肠动力物质阿魏酸和水合橙皮内酯药物动力学研究[A];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邱新建;陈泽奇;黄熙;;柴胡疏肝散含量测定及其促胃肠动力成分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三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姜巍;王垂杰;;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十九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陈旻湖;;功能性消化不良-what is new?[A];第九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论文集[C];2009年
9 陈良金;;功能性消化不良辨证分型与治法特点[A];第二十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消化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10 甘淳;金连宁;王芳;;参苓白术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及对胃动素调节作用研究[A];第二十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消化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磊;[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2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消化中心主任 张声生;[N];中国医药报;2009年
3 王庆其(教授);[N];上海中医药报;2003年
4 刘 汶 李乾构;[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5 陈健;[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6 ;[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魏平;[N];医药经济报;2011年
8 李军茹 青海省中医院;[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9 傅俊英;[N];中国医药报;2010年
10 陈健;[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新建;柴胡疏肝散促胃肠动力成分的药效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杜雅薇;疏肝解郁法对肝郁证模型大鼠的生物学基础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张静;功能性消化不良亚型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4 贺立娟;柴胡疏肝散对肝气郁结证模型大鼠脑局部葡萄糖代谢及多巴胺2型受体干预机制的MicroPET/CT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5 林芳任;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生活质量状态评价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王洪海;四君子汤 柴疏四君汤 柴胡疏肝散作用于脾虚证大鼠模型的生物效应比较[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7 郭文峰;枳实白术配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3年
8 王玉杰;疏肝—健脾—疏肝健脾方与肝郁脾虚证相关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李艳彦;肝郁脾虚证的模型复制及相关方剂作用的生物学基础[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10 金周汉;舒肝健脾和胃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慧芳;柴胡疏肝散加味联合黛力新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2年
2 王浩;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证型分布规律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马晶晶;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候特点分析[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金玉莲;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及机理探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丁宏;胃痛消痞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模型大鼠胃肠运动的影响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6 郭冬丽;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黄颖;四磨汤口服液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排空及血浆胃肠激素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李叶;功能性消化不良辨证与胃肠动力及激素相关性[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2年
9 卢晓敏;降胃气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罗雁;调肺法干预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D];福建中医学院;2009年
本文关键词:柴胡疏肝散加味联合黛力新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17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11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