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围绝经期女性血浆ox-LDL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26 13:23
【摘要】: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T2DM+NAFLD)围绝经期女性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2月住院的年龄45~60岁围绝经期女性,其中T2DM患者50例,T2DM+NAFLD患者41例,及来自同期体检中心围绝经期女性健康对照(NC)者40例,检测血ox-LDL水平及血糖、血脂、肝功能和肾功能等指标,并分析ox-LDL与各项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围绝经期T2DM+NAFLD患者ox-LDL、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质量指数(BMI)、尿酸(UA)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明显高于T2DM患者及NC者,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明显较低(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TG、HDLc、UA是ox-LDL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结论 T2DM+NAFLD的围绝经期女性患者血浆ox-LDL升高,提示氧化应激可能是围绝经期T2DM+NAFLD的重要病理生理因素。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plasma levels of 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ox-LDL) and related factors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women with non alcoholic fatty liver (T2DM NAFLD). Methods A total of 45 postmenopausal women aged 45 to 60 were enrolled from September 2013 to February 2014. Among them, 50 T2DM patients with T2DM NAFLD, and 40 healthy controls (NC) from the same physical examination center,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The blood ox-LDL levels and blood glucose levels were measured. Serum lipids, liver function and renal function were analyzed,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ox-LDL and various indexes was analyzed. Results ox-LDL, triglyceride (TG),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 body mass index (BMI),) (UA) and (ALT),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 纬 -glutamyl transpeptidase (纬 -GT) in peri-menopausal T2DM NAFLD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2DM patients and NC patients. The level of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C)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P0.05). 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HDLC UA was an independent correlation factor of ox-LDL level (P 0.05). Conclusion the increase of plasma ox-LDL in peri-menopausal women with T2DM NAFLD suggests that oxidative stress may be an important pathophysiological factor of peri-menopausal T2DM NAFLD.
【作者单位】: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
【基金】: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项目(20130022)
【分类号】:R587.2;R57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葳,江倔,夏国光,张会英,王辅仁;脂肪肝高脂血症的年龄性别因素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00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永平;郑宗富;林幼清;;某部374名师团干部年度健康体检结果分析[J];东南国防医药;2007年01期

2 邝周平;何丽琴;周家凤;;中山市老年人脂肪肝调查[J];广州医药;2011年03期

3 吴蓉;吴小翎;刘波;张伟;高静;肖晓秋;张霞;;降脂药普罗布考改善NASH大鼠肝脏脂肪变性的机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4年05期

4 胡江;段淑芳;缪菁;王亚丽;李能娟;邹玉婷;;大黄酸对糖尿病大鼠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保护作用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年05期

5 陈颖;王忠超;范心怡;邢士超;王娈;王颜刚;;山东沿海地区高尿酸血症病人糖代谢紊乱患病调查[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6 殷锦锦;唐外姣;曾璐;周本杰;;人肝细胞系L-02细胞单纯肝脂肪变性细胞模型的建立与应用[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4年06期

7 刘艳;张振;陈容平;孙嘉;陈宏;;沙格列汀对脂肪肝合并糖尿病大鼠的治疗作用[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4年06期

8 杨丹;颜琼;罗德兰;邓明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发病机制中Wnt信号通路作用的研究进展[J];广东医学;2014年18期

9 杨志国;陈晓慧;沈敏;汪茂荣;;580例肝硬化住院患者病因分析[J];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14年03期

10 叶俊钊;廖献花;吴艳琴;钟碧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肝外恶性肿瘤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1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辛永宁;PNPLA3基因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2 孙丽莹;人体小肠微生态研究及肝移植受者肠道微生态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3 王允亮;葛根芩连汤及其有效组分干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PPARγ的作用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4 阎芳;促甲状腺激素增加肝脏甘油三酯含量的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5 张林杉;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现状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D];复旦大学;2013年

6 黄坤;1型多聚ADP核糖合成酶通过PPARα通路抑制脂肪酸氧化导致脂质代谢紊乱的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7 许仁帆;PNPLA3基因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联研究的Meta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8 潘晓莉;从肝细胞的成脂性改变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机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冰;柴苓调肝颗粒剂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2011年

2 刘林;UDCA(优思弗)治疗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观察[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3 徐磊;脂肪性肝病与代谢综合征的现况调查[D];浙江大学;2006年

4 陈明;不同类型脂肪酸对3T3-L1脂肪细胞脂联素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5 温承远;不同治法方药对脂肪肝大鼠肝组织病理形态影响的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6 刘华梅;福州地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流行病学调查及游离脂肪酸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发病中的意义[D];福建医科大学;2008年

7 张秀坤;羊栖菜岩藻聚糖硫酸酯的制备与降血脂活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8 周乾彬;绍兴市农民脂肪肝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9 崔喜闻;新疆克拉玛依市居民非酒精性脂肪肝流行病学调查[D];新疆医科大学;2012年

10 王毅;芝麻素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及机理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武革,戴世忠;性激素结合球蛋白与胰岛素抵抗[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1999年04期

2 吴洁;雌激素对绝经后妇女糖代谢影响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1995年02期

3 滕清平,许珊丽;雌激素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医师进修杂志;1999年02期

4 邢春礼,周兆珍,汪洪毅,,张见顺,房世保;984例血清甘油三酯及胆固醇浓度与B超诊断脂肪肝的关系分析[J];中级医刊;1994年01期

5 吴赛珠,吴焱贤,梁万宁,周可祥,刘伊丽;妇女血脂水平与性激素变化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199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一;张逸凡;王茜;杨巍;陈笑艳;荆珊;赵立波;张春燕;魏丽`u;李小平;冯婉玉;钟大放;方翼;;来曲唑片在中国健康绝经期女性志愿者人体生物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英文)[J];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2013年02期

2 梁春卉,梁伯平,张晶;绝经期女性雌激素水平与血脂关系分析(附116例报告)[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99年05期

3 艾浩;;避开您的“多事之秋”:谈围绝经期女性的情志调养[J];中华养生保健;2006年08期

4 康子妮;;空气污染对绝经期女性的影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0年01期

5 陈丽丽;李新辉;;社区围绝经期女性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0年18期

6 王善凤;;围绝经期女性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年22期

7 韩玉芬;陈红梅;孟海川;;围绝经期女性心电图300例分析[J];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2013年05期

8 张华;;围绝经期女性发生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分析(附96例报告)[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年10期

9 董瑾莹;李青;赵迎新;付姝菲;;绝经期女性颈总动脉弹性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J];实用医学杂志;2013年24期

10 陶大伟;;心电图预见绝经期女性发生心脏病的风险[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余俊文;刁伟霞;杨同广;陆锦波;刘奔流;杨剑;;绝经期女性血尿酸水平及相关指标分析[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赵玉英;汝磊生;李俊峡;王冬梅;丁超;齐书英;;非绝经期女性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分析[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郎雁;王燕;张幼红;段杰;;围绝经期女性补充雌激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预防作用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三次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Q萌怂

本文编号:22049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2049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0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