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新疆维吾尔族与汉族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黏膜组织炎性细胞因子及信号传导蛋白和转录激活物3表达差异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27 08:36
【摘要】: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族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黏膜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及信号转导蛋白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表达与汉族UC患者的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该院住院UC患者30例(维吾尔族15例,汉族15例)作为UC组,另选取同期健康检查者26例(维吾尔族13例,汉族13例)作为对照组,取受试者肠黏膜组织采用反转录PCR检测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IL)-22、IL-17A、IL-17F mRNA表达水平,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STAT3的检测。结果与维吾尔族对照组相比,维吾尔族UC组患者IFN-γ、IL-22、IL-17A、IL-17FmRNA表达水平都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汉族对照组相比,汉族UC组患者上述炎性因子mRNA表达水平都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汉族UC组与维吾尔族UC组患者上述炎性因子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STAT3在肠黏膜上皮细胞细胞质中着色,汉族、维吾尔族UC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相应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维吾尔族UC组与汉族U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族和汉族UC患者肠黏膜IFN-γ、IL-22、IL-17A、IL-17F及STAT3表达明显增高,但上述因子在维吾尔族与汉族患者UC的发生、发展中可能无明显差异。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inflammatory cytokines, signal transduction protein and activator factor 3 (STAT3) in intestinal mucosa of Uygur patien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UC) in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Methods from June 2015 to October 2016, 30 UC patients (15 Uygur and 15 Han) were selected as UC group, and 26 health examiners (13 Uygur and 13 Han)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The expression of Interferon- 纬 (IFN- 纬) and interleukin-22 (IL-22) IL-17AnIL-17F mRNA were detected by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 (RT PCR) in the intestinal mucosa of the subjects. The expression of IL-17F mRNA was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Results compared with Uygur control group, the expression of IFN- 纬 IL-22, IL-17, IL-17 and IL-17F mRNA in Uygur UC patients were all up-regulated (P0.05), and the mRNA expression levels of the above inflammatory factors in UC patients of Han nationality were all up-regulat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of Han nationality (P0.05).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while the mRNA expression level of the above inflammatory factors in UC group and Uygur UC group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5). By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of STAT3 in the cytoplasm of intestinal mucosal epithelium,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s of UC in Han and Uygur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rresponding control group (P0.05), while in Uygur UC group and UC group of Han nationality, the positive rate of STAT3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0.05).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in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the expression of IL-22 IL-17, IL-17, IL-17F and STAT3 in intestinal mucosa of UC patients in Uygur and Han nationality i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ut there may b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UC between Uygur and Han patients.
【作者单位】: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
【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4211C033)
【分类号】:R574.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峰,钱家鸣,孙钢,潘国宗;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与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性的关系[J];临床内科杂志;2000年01期

2 胡发明;尼古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J];国外医药(合成药 生化药 制剂分册);2000年05期

3 王传文;溃疡性结肠炎与血清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检测的临床价值[J];河北医药;2000年06期

4 陈现彬,梁玉玲,马伟,王传文;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J];济宁医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5 沈旭东,凌贞,马爱英;吸烟与溃疡性结肠炎[J];人民军医;2000年02期

6 魏玮;4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诊治体会[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7 闫伯君;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8 宋海波,陈万强,李虎林;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90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2000年01期

9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改变及意义[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11期

10 魏禄浩;溃疡性结肠炎26例综合治疗体会[J];临床荟萃;2001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燕明;柯晓;;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何伟;;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A];全国中医外治发展论坛暨全国第六次中医外治学术年会与技术展示论文集[C];2009年

3 吴林峰;蔡建庭;;溃疡性结肠炎129例临床分析[A];2005年浙江省消化系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4 许建明;韩玮;;安徽地区溃疡性结肠炎住院病人的多中心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2007年

5 杨大平;杨敏;;溃疡性结肠炎的肛门直肠动力检测及评价[A];2007年贵州省消化内镜诊疗及消化系疾病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7年

6 李达周;文晓冬;张捷;;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76例疗效观察[A];中国中医药学会建会20周年学术年会专辑(下)[C];1999年

7 杜立阳;刘悦;刘艳;宗士群;;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十八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6年

8 吕永慧;汪运鹏;;溃疡性结肠炎诊断与治疗的若干问题探讨[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十八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ATSUSHI SAKURABA;TOSHIRO SATO;MAKOTO NAGANUMA;YUICHI MOROHOSHI;KATSUYOSHI MATSUOKA;NAGAMU INOUE;HIROMASA TAKAISHI;HARUHIKO OGATA;YASUSHI IWAO;TOSHIFUMI HIBI;王志民;;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吸附分离对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常规治疗和强化治疗的非双盲前瞻随机性初步研究[A];中医肛肠理论与实践——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大会暨二零一零年中医肛肠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张学义;孙平;刘进兰;;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A];中国肛肠病研究心得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魏鑫;溃疡性结肠炎难预防[N];保健时报;2004年

2 记者 胡蔓、通讯员 高翔;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初步查明[N];湖北日报;2004年

3 高翔 黎昌政;溃疡性结肠炎与基因有关[N];经济参考报;2004年

4 窦青;经常腹泻 当心溃疡性结肠炎[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5 江春;甲硝唑可治溃疡性结肠炎[N];医药经济报;2006年

6 柑露;怎样应对溃疡性结肠炎[N];大众卫生报;2008年

7 同济医院 姜元喜 许树长 副主任医师;溃疡性结肠炎饮食预防是关键[N];上海中医药报;2008年

8 袁虎;患溃疡性结肠炎要重调养[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朱晓京 胡晓震;干细胞治疗溃疡性结肠炎[N];沈阳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慕欣 王雪敏 魏平;溃疡性结肠炎:要诊断 先排查[N];医药经济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申凤鸽;食醋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预防作用及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郝筱倩;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特征及肠黏膜和血清中Beclin1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D];青岛大学;2016年

3 杨刚;热休克转录因子2调控自噬在溃疡性结肠炎中作用的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6年

4 朱旭;TAT-N15在溃疡性结肠炎及炎症相关性结直肠肿瘤中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5 柯苹;巨噬细胞β-arrestin-1及CB2受体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7年

6 蒋逵葵;非编码RNA在溃疡性结肠炎活动度评估和癌变监测的应用及机理初探[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年

7 赵芯梅;溃疡性结肠炎分子标志物的筛查和发病机制的初步探讨[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8 史济华;中国汉族人群溃疡性结肠炎的候选基因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9 张英剑;多药耐药基因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10 王再见;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肠易激样症状的作用机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容容;血小板计数评价溃疡性结肠炎活动度及严重度的Meta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2 张蕊;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黏膜ARE结合活性与HO-1表达的变化[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王亮;硫氧还蛋白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表达及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4 雷蕾;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巨细胞病毒感染情况及抗病毒治疗对其影响的Meta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5 俞敬;滤泡辅助性T细胞和白细胞介素-21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响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6 刘帅;阿托伐他汀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氧化应激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7 雷美玲;Erbin在肠炎中的作用及其初步机制[D];苏州大学;2015年

8 张萌;阻断IL-17F对小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响[D];河北北方学院;2015年

9 许盼;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Meta分析[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年

10 刘雯;苯并咪唑类化合物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治疗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D];南京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2066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2066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c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