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益生菌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疗效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11-11 00:57
【摘要】:目的探讨益生菌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的疗效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IBS-D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生菌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的疗效及肠道菌群变化。结果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95%vs 65%,P=0.018);两组治疗前肠道菌群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大肠杆菌及粪肠球菌的数量下降,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类杆菌的数量上升,观察组对肠道菌群的影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生菌有助于调整IBS-D患者的肠道菌群,提高IBS-D患者的疗效。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robiotics on diarrhea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D). Methods 40 patients with IBS-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2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comprehensive therapy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robiotics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4 weeks of treatment,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intestinal flora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95%vs 65),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number of Escherichia coli and Enterococcus faecalis decreased, and the number of Lactobacillus, Bifidobacterium and Bacteroid increased. The effect of observation group on intestinal flora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probiotics can adjust the intestinal flora of IBS-D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IBS-D patients.
【作者单位】: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二消化内科;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81441104) 辽宁省科学技术基金(No:2014021083)
【分类号】:R57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周晓艳;李铭;李延青;;肠道菌群与肠易激综合征关系的研究进展[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4年04期

2 张磊;宋军;;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新进展[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4年03期

3 李小萍;王巧民;;肠道菌群失调与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胃肠病学;2013年11期

4 马锋振;杨公利;;益生菌对肠黏膜屏障损伤的保护及修复机制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敏;王凤云;卞兆祥;唐旭东;;中西医结合治疗IBS-D临床观察文献分析[J];北京中医药;2013年11期

2 Zhancheng Gao;Yu Kang;Jun Yu;Lufeng Ren;;Human Pharyngeal Microbiome May Play A Protective Role in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J];Genomics,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2014年03期

3 周晓艳;李铭;李延青;;肠道菌群与肠易激综合征关系的研究进展[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4年04期

4 刘元德;彭秋霞;刘吉元;;非药物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J];海南医学;2013年24期

5 李超;崔立红;王晓辉;闫志辉;弓三东;;综合干预措施对海军某部官兵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分析[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3年11期

6 王黎黎;;益生菌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机制和疗效的研究进展[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年12期

7 崔立红;李超;王晓辉;闫志辉;贺星;弓三东;;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症状学及分型研究[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4年02期

8 闫志辉;崔立红;王晓辉;李超;贺星;弓三东;;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一般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4年02期

9 王晓辉;崔立红;闫志辉;李超;贺星;弓三东;;吸烟、饮酒因素对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的影响[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4年02期

10 李超;崔立红;王晓辉;闫志辉;贺星;弓三东;;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焦虑、抑郁状况调查[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北华;IBS-D肝郁脾虚型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3年

2 孙国林;法洛四联症围术期磁共振波谱代谢组学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3 孙丽莹;人体小肠微生态研究及肝移植受者肠道微生态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4 任继平;芽孢杆菌制剂对大肠杆菌感染仔猪免疫应答及肠道菌群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5 罗贝贝;重复束缚应激致小鼠肠道屏障功能障碍的干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4年

6 徐晓飞;香菇多糖L2的免疫调节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7 郑华斌;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4年

8 苏敏;肠安Ⅱ号方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炎症后肠易激综合征(PI-IBS)大鼠肠粘膜免疫屏障的作用机制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钧;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焦虑、抑郁及睡眠异常的临床分析[D];郑州大学;2013年

2 王微;肠安合剂干预肝郁脾虚型IBS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的效应评价[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3年

3 周已焰;益生菌联合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胃肠动力障碍及预后的影响[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4 蔡俊晏;肠易激综合征(IBS)中医药治疗的文献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5 赵雅芳;电针对IBS模型大鼠内脏敏感性及结肠NPY、PGE2水平影响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6 李小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腔内菌群和肠道粘膜相关菌群的变化及意义[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7 贺星;肠易激综合征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关系的临床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8 刘扬;结肠癌患者中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检测及意义[D];青岛大学;2014年

9 朱艳君;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调查[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10 郭丽霞;PKMζ在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慢性内脏痛脊髓中枢敏化中的作用[D];福建医科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蕾;顾芳;白鹏;吕愈敏;;16S rDNA荧光定量PCR法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目标菌群的分析[J];山东医药;2009年28期

2 崔舒晟;胡颖;;培菲康治疗前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相关肠道益生菌群变化分析[J];徐州医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胡乐义;王巧民;姜彬言;王海浪;宋继中;叶飞;;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及意义[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4 Angèle PM Kerckhoffs;Melvin Samsom;Michel E van der Rest;Joris de Vogel;Jan Knol;Kaouther Ben-Amor;Louis MA Akkermans;;Lower Bifidobacteria counts in both duodenal mucosa-associated and fecal microbiota i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patients[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09年23期

5 ;Effects of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on gut barrier function in experimental obstructive jaundice[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2年3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江;费建梅;吴林根;;黄连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影响初探[J];淮海医药;2013年01期

2 姚惠香;朱金水;陈维雄;陈玮;孙群;;肠道菌群改变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影响[J];肝脏;2013年08期

3 王金轩;;大黄对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J];山东中医杂志;2009年01期

4 黄永坤;;胃肠道菌群与临床检测[J];中国临床医生;2009年11期

5 刘宝珍;薛春霞;金世禄;;肠道菌群与消化系疾病[J];内蒙古中医药;2011年03期

6 曹亚平;张秀荣;严浩;刘勇;潘令嘉;;广东地区健康人肠道菌群调查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杂志;1999年03期

7 仇艳光;王江雁;米裕;时兰春;孙芳;;肠道菌群的形成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河北省科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8 ;英媒:肠道菌群的组成不仅由饮食决定[J];中国食品学报;2014年07期

9 李增烈;何治军;;麦当娜的“不老秘方”:保持肠道菌群平衡[J];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13年02期

10 吕苏成,蒙昌金,冯桂香;小鼠饮食限量对其肠道菌群和寿命关系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虹;郝小燕;彭亮;方幸幸;;肠道菌群与机体代谢及相关疾病——感染微生态学的研究进展[A];新发和再发传染病防治热点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保红;李e,

本文编号:23240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3240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7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