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急性胰腺炎患者在不同时期实施肠内营养对肠源性感染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11-15 19:44
【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在不同时期实施肠内营养(EN)对肠源性感染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医院2012年12月-2015年12月诊治6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将其分为A、B、C组,A组23例患者在入院第2天开始实施肠内营养,B组23例患者在入院第4天开始实施肠内营养,C组22例患者在入院第6天开始实施肠内营养,比较3组患者各时期生理指标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肠源性感染率。结果A组患者入院第5天后白细胞、C-反应蛋白以及内毒素含量明显降低,在第9天时下降至(10.3±1.2)×109/L、(55.0±14.0)mg/L及(0.4±0.2)EU/L,下降程度明显比B和C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中有1例出现肠源性感染,感染率为4.4%,B组中有2例出现肠源性感染,感染率为8.7%,C组中有4例出现肠源性感染,感染率为18.2%;3组患者中均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在入院第2天开始实施肠内营养能够很好的降低炎症反应,对肠源性感染的发生发展起到预防作用,属于一种可靠、高效的治疗方法。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enteral nutrition (EN) on enterogenous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pancreatitis (SAP) at different stages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clinical treatment. Methods Sixty-eight patients with acute pancreatitis from December 2012 to December 2015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group A (n = 23) and group A (n = 23) who received enteral nutrition on the second day of admission. Enteral nutrition was performed in 23 patients in group B and 22 patients in group C on the 4th day after admission. The changes of physiological indexes,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the rate of enterogenic infection were compared among the three groups. Results the levels of leukocyte, C-reactive protein and endotoxin in group A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on the 5th day after admission to (10.3 卤1.2) 脳 10 ~ (9) / L, (55.0 卤14.0) mg/L and (0.4 卤0.2) EU/L, on the 9th day. The degree of decreas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group B and C (P0.05). One of the patients in group A had enterogenic infection, 2 of group B had enterogenic infection, and 4 of group C had enterogenic infection, and the infection rate was 18.2. There were 2 cases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three groups,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Conclusion Enteral nutri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pancreatitis on the second day of admission can reduce inflammatory reaction and prevent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enterogenous infection. It is a reliabl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method.
【作者单位】: 承德市中心医院营养科;河北承德县医院医务科;
【基金】:河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2B360216)
【分类号】:R57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清福;秦环龙;;肠源性感染与细菌生物学行为变化的研究进展[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7年06期

2 杨伯君;;有关外科肠源性感染问题的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年16期

3 蒋建新;陈惠孙;汪江淮;;肠源性感染的机制及其研究进展(文献综述)[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1990年01期

4 李建标;邓光贵;;肠道菌易位和创伤肠源性感染[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0年04期

5 马利;马敬文;肖光夏;黎鳌;EdwinA、Deitch;;内毒素分子结构与肠源性感染[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1年03期

6 吴佩;周m8;;腹部手术后肠源性感染的临床观察[J];安徽医学;1993年04期

7 潘拥军;;烧伤患者早期肠源性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年36期

8 高根五;肠菌移位与肠源性感染[J];现代医药卫生;2001年05期

9 马敬文,马利,Edwin A.Deith,黎鳌,肖光夏;炎性反应与肠源性感染的关联性[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92年06期

10 张云利,尹浩然,汤耀卿,李宏为,张圣道;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肠源性感染发病机理的实验研究[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199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詹剑华;;烧伤后肠源性感染的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艾国平;粟永萍;刘晓宏;王军平;程天民;;烧伤后小肠粘膜免疫变化与肠源性感染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3 蔡黔;肖光夏;周红;郑江;夏培元;李建明;秦孝健;潘文东;;早期短程应用广谱抗生素在防治烧伤后肠源性感染中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六届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4 张雅萍;甘露;王明海;常山;;非抗生素防治烧伤肠源性感染的实验研究[A];全国烧伤创面处理、感染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5 陈光秀;马利;肖光夏;;防治烧伤肠源性感染的初步探索[A];全国第三届烧伤外科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摘要[C];1991年

6 陈德昌;;肠源性感染的基础与临床[A];第六届全国危重病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5年

7 牛希华;邱长虹;赵跃华;;双歧杆菌对肠源性感染的防治——附26例报告[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8 马利;马敬文;肖光夏;黎鳌;Edwin A、Deitch;;内毒素分子结构与肠源性感染[A];全国第三届烧伤外科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摘要[C];1991年

9 李娜;周其全;;肠道屏障功能与肠源性感染的再认识[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会议论文集[C];2003年

10 李毅;苏子毅;曹勇;李国辉;吴燮卿;;抗绿脓杆菌鸡卵黄抗体对烧伤绿脓杆菌肠源性感染的预防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勇;hITF基因治疗肠源性感染的体内外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婷冶;肠黏膜损伤小鼠模型全身炎症反应及其致炎通路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于洁;灭活的双歧杆菌抗肠源性感染的实验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3 罗锦花;早期中药膳食防治烧伤后肠源性感染的实验研究[D];南昌大学;2009年

4 宿士智;Spantide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时胰腺肠源性感染治疗作用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4年

5 谭虎;HD5与GLP2表达载体构建及其对放烧伤小鼠肠源性感染的影响[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3342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3342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f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