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F-7在急性HBV感染小鼠模型肝脏中的表达变化分析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7 (IRF-7) mRNA and protein in acute hepatitis B virus (HBV) infected mice by constructing a mouse model of acute hepatitis B virus (HBV) infection, and to observe the changes of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7 (IRF-7) in acute HBV infected mice. To explore the role of IRF-7 in the clearance mechanism of acute HBV infection. Methods A mouse model of acute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was established by injecting HBV genome 1.3 ploidy eukaryotic expression plasmid (pcDNA3.1-HBV1.3) into mouse tail vein by high pressure hydrodynamic method. RT-PCR and Western blot were used to detect normal group (NC group). The expression of mRNA and protein of IRF-7 in the liver of model group (pHBV group) and empty carrier group (pcDNA group). Results the expression of HBsAg and HBcAg was detected in the liver of pHBV group at 6 h, and the expression of antigen reached its peak at 12 h, and gradually disappeared on the 5th day. The expression of IRF-7 mRNA and protein in liver tissue of pHBV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up-regulated at 6 h (P0.05), and reached the highest level at 12 h. Then it decreased and returned to normal level at 48 h. The expression of IRF-7 in pcDNA group and normal group showed no significant change at all time points. Conclusion the mouse model of acute HBV infection was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The changes of IRF-7 mRNA and protein levels in liver tissue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change trend of HBV antigen expression in the liver, suggesting that IRF-7 in liver might be involved in the process of acute infection clearance of HBV.
【作者单位】: 重庆医科大学病毒性肝炎研究所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检验科;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01264) 重庆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2009BB5264) 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计划(2011-2-152)
【分类号】:R512.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朝兴,陈文伟;乙型肝炎病毒对肾脏直接作用的研究近况[J];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2000年S1期
2 杨双旺,杨岁虎,孙佩,但文富,肖蔚,陈美珍;乙型肝炎e抗原作为乙型肝炎病毒围术期传播监控指标的可行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年04期
3 胡平香,廖奕华,吴斌,晏雪生,邓云梅;鸭乙型肝炎病毒对鸭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0年06期
4 王先明,但庆,叶林,杨道玉;乙型肝炎病毒防治的进展[J];现代预防医学;2002年05期
5 任金才,吴月平,施光峰;4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基因启动子变异检测临床分析[J];临床荟萃;2003年06期
6 苏勤;;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和肝癌发生[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3年06期
7 刘玲玲,董振芳,闫振华;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定量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免疫学标志相关性的研究[J];临床荟萃;2004年14期
8 王统柱,陈燕;乙型肝炎病毒对肝外消化系统的影响[J];中原医刊;2004年13期
9 付莉;某学院新生及教职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5年10期
10 Au W.-Y. ;G.K.K. Lau;杨媛;;乙型肝炎病毒流行区中造血干细胞供体的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胃肠病学分册);2005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傅佳鹏;吴其恺;王平;李炜;李晓良;邓欣;;164例乙型肝炎病毒耐药病例耐药位点的分析[A];第二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刘玉刚;梁晓红;张秋;韩丽辉;高立芬;孙汶生;;不同免疫状态的乙型肝炎病毒荷载小鼠肝病发生的分子机制研究[A];中国免疫学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6年
3 罗依;黄圆;谭亚敏;韩晓雁;朱晓黎;施继敏;谢万灼;黄河;;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的临床研究[A];中国科协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2008血液肿瘤论坛会议会编[C];2008年
4 曾艺军;孙丽娜;刘学恩;张继明;孙剑;徐东平;黄利华;陆忠华;张淑芹;龙波;刘云华;陈士俊;朱同海;刘锦堂;汪茂荣;王海舰;张跃新;郝沛;张欣欣;庄辉;;从中国乙型肝炎病毒耐药监测网络看当前耐药现状[A];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5 刘玉宁;程小红;;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诊治进展[A];第10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6 韩梅芳;习东;罗小平;宁琴;;乙型肝炎病毒蛋白对纤维介素基因激活作用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7 柳龙根;;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多态性对其复制能力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九次感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陈良标;陈佩兰;王桂林;李亚非;刘超英;;电镜下发现鸭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增殖的鸭乙型肝炎病毒颗粒[A];第六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0年
9 陈良;;乙型肝炎病毒耐药及其管理[A];第十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林明华;高海兵;潘晨;林榕生;陈立;王香梅;;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衰竭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分析[A];第二届全国病毒性肝炎慢性化重症化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石家庄市第五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朱宝申;浅谈乙型肝炎病毒的父婴传播[N];石家庄日报;2009年
2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教授 庄辉;单项抗-HBc阳性说明……[N];健康报;2001年
3 黄显斌 唐明山;乙肝病毒基因组研究记录被刷新[N];中国医药报;2003年
4 记者 徐可 通讯员 黄显斌、唐明山;乙肝病毒基因组新编码基因首次成功破译[N];光明日报;2003年
5 成君;慢性乙肝患者不能只顾降酶[N];家庭医生报;2006年
6 ;我国成功破译乙肝病毒基因组新编码基因[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3年
7 中国肝炎基金会;乙肝感染途径[N];农民日报;2001年
8 蔡fg东;治疗前的评估和咨询非常必要[N];中国医药报;2012年
9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早期诊断[N];科技日报;2005年
10 石泉贵;浅析乙肝“二对半”检测结果[N];西藏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爽;乙型肝炎病毒对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3A4表达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2 周福平;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对细胞色素P450 2C9表达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3 李金成;健康成人乙型肝炎病毒疫苗接种后无应答者免疫功能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4 李维娜;乙型肝炎病毒编码蛋白对宿主炎性基因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赵震环;蝎活性多肽Mucroporin-M1激活MAPK通路抑制HBV复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6 边涛;我国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别地区分布和变异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年
7 黄力毅;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基因启动子变异的致病和致癌作用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6年
8 彭仙娥;乙型肝炎病毒在非酒精脂肪肝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9 王军;检测乙型肝炎病毒S区“α”决定簇145位点突变株方法的建立及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林园园;活细胞内示踪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扬;一个新的负性调节元件对乙型肝炎病毒启动子调节作用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2 何超;新疆维吾尔族与汉族乙型肝炎病毒耐药基因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2年
3 黄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的临床分析[D];浙江大学;2008年
4 蒯迪文;外科手术对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的影响因素分析[D];中南大学;2012年
5 姚永远;新型乙型肝炎病毒细胞感染模型的建立[D];山东大学;2010年
6 杨大利;长春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与慢性肝病关系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谢琴秀;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5年
8 张鑫;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损害NK细胞功能导致乙型肝炎慢性化机制的研究[D];南华大学;2006年
9 王丹;乙型肝炎病毒基因(S、X)载体构建表达及功能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10 孙志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的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950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395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