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间隙面积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发布时间:2019-02-18 20:45
【摘要】: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SMA)与腹主动脉(AO)间隙面积对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MAS)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接受腹部CT增强检查的24例SMAS患者(SMAS组)及42例非SMAS患者(非SMAS组),测量SMA-AO间隙面积、夹角、经十二指肠水平部中心SMA-AO距离及SMA起始部至十二指肠水平部中心水平距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SMA-AO间隙面积、夹角、经十二指肠水平部中心SMA-AO距离及SMA起始部至十二指肠水平部中心水平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分析显示SMA-AO间隙面积、夹角、经十二指肠水平部中心SMA-AO距离及SMA起始部至十二指肠水平部中心水平距离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7、0.783、0.867及0.751。结论SMA-AO间隙面积对诊断SMAS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可作为诊断SMAS的参考标准。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the space area between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MA) and abdominal aorta (AO) in the diagnosis of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 (SMAS). Methods 24 SMAS patients (SMAS group) and 42 non-SMAS patients (non-SMAS group) who received abdominal CT enhanced examination were collected. The area of SMA-AO space and the angle of SMA-AO space were measured. The distance of SMA-AO from the center of the horizontal duodenum and from the origin of SMA to the center of the horizontal part of the duodenum was analyzed statistically. 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SMA-AO space area, angle, SMA-AO distance from the center of the duodenum to the horizontal part of the duodenum and the distance from the beginning of SMA to the center of the horizontal part of the duodenum (P 0.05). ROC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area of the SMA-AO space, the angle of the interspace, the SMA-AO distance from the center of the duodenum through the horizontal part of the duodenum and the horizontal distance from the starting part of SMA to the center of the horizontal part of the duodenum were 0.9970.783c0.867 and 0.751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space area of SMA-AO has a high accuracy in diagnosing SMAS, and it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standard for diagnosis of SMAS.
【作者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放射科;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市中医院放射科;
【基金】:佛山市卫生局医学科研立项课题(2014111)
【分类号】:R57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柯祺;夏成德;曾效力;方挺松;;十二指肠壅积症的CT影像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3年03期

2 杨维良;张好刚;王夫景;;Treitz韧带切断松解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27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0年10期

3 姜洪标;崔磊;崔海燕;陈海涛;李小龙;肖静;;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夹角的MR血管成像测量及其与体重指数的关系[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年10期

4 江文婷;杨舒萍;佘火标;黄宁结;沈浩霖;;超声双重造影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2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爱民;聂家艳;庞典付;;12例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诊疗转归分析[J];重庆医学;2010年10期

2 张伟;朱维铭;顾立立;李毅;李宁;黎介寿;;肠内营养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前瞻性研究[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2年03期

3 吴爽;周长圣;张龙江;顾海峰;祁丽;黄伟;;70kV低剂量CT血管成像在儿童胡桃夹综合征中的应用[J];放射学实践;2014年06期

4 张卫星;;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治进展[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4年01期

5 孙鹏;闫小彬;时惠平;周华;;十二指肠血管压迫综合征漏误诊六例报告[J];临床误诊误治;2014年03期

6 曹和涛;苏海;陆健;王鸿帼;吴献华;黄虹;周亚生;;高位网膜囊上隐窝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表现[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4年06期

7 祖大报;李建瑞;唐春香;杨来华;;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CT及临床表现[J];淮海医药;2015年03期

8 冯强;龚炜;雷静;徐彦刚;张焱松;;SMA夹角与人体腹部脂肪相关性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年06期

9 Kaan Gulleroglu;Basak Gulleroglu;Esra Baskin;;Nutcracker syndrome[J];World Journal of Nephrology;2014年04期

10 余俊莲;;十二指肠淤滞症11例误诊分析[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强金伟;急性肠缺血的多排螺旋CT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赵炜;如何解决单簧管演奏中的若干问题[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2 曾茂泉;浅谈医用解剖学与艺用解剖学的关系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3 郑楠楠;肠系膜上动脉MSCTA的临床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郝菲;三七阜苷动员apoE~(-/-)小鼠骨髓来源内皮垞细胞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及其机制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5 曹珍珍;精索静脉曲张与胡桃夹现象关系的临床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6 王鹏军;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驱动控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安;张元平;施展;崔继秀;;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16例的诊治[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年17期

2 刘娟;罗利红;王宝平;吴凤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价值[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年11期

3 兰明银;刘瑜;周猛;符湘云;菅志远;;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J];腹部外科;2009年04期

4 王磊;李欣;王春祥;赵滨;;儿童肠系膜上动脉夹角的多层螺旋CT研究[J];放射学实践;2007年11期

5 潘洁;黄健伟;;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J];国际消化病杂志;2009年04期

6 杨维良,裴建华;Treitz韧带切断松解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90年06期

7 张苹芝;郭平;;彩超对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06年06期

8 刘江涛;杨立;肖越勇;;胡桃夹综合征及其相关解剖的多层螺旋CT研究[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6年03期

9 张忠林;梁长虹;刘于宝;谢淑飞;余元新;刘再毅;李景雷;王秋实;;肠系膜上动脉病变的64层螺旋CT评价[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9年04期

10 杨维良;;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几种术式的选择与评价[J];医师进修杂志;1988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玉坤,孙庆斌,葛新;面部SMAS解剖学及组织学探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3年02期

2 王晓军,刘志飞,曾昂,赵玉明,杨红岩,晏晓青,张海林,乔群;应用SMAS蒂岛状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5年03期

3 刘凯,李青峰;SMAS层叠固定术在眉和上睑年轻化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05年03期

4 王晓军;Repair of facial skin defect with a skin flap of SMAS pedicle[J];China Medical Abstracts;2005年03期

5 王绥江;金玉丹;罗少军;梁杰;;SMAS平面下面颈皮瓣修复颊部皮肤缺损[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6 ;SMAS folded flap and allograft dermal matrix repairing parotid bed following parotidectomy to prevent facial deformity and Frey's syndrome[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7年04期

7 李栋方;何展文;罗向阳;岑丹阳;;小儿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7例临床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7年05期

8 王松;李岩;王莉波;袁继龙;李加国;;游离SMAS瓣填充鼻唇沟改良面中下部除皱术[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8年02期

9 吴新民;周勤生;白静;;鼻端SMAS组织在鼻整形术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1年01期

10 马海欢;Muller GH;;改良SMAS分离悬吊面中部除皱术[J];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SMAS fold flap and ADM repair of the parotid bed following removal of parotid hemangiomas via pre- and retroauricular incisions to improve cosmetic outcome and prevent Frey's syndrome[A];2007'全国口腔颌面部脉管性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王志军;王江宁;王寿宇;胡刚;陈利;王文凯;王娜;张晨;朱丽娜;王志明;贝丽;汪涣汀;高国林;高佳;;两级递进式提紧SMAS技术除皱术[A];2006年浙江省整形外科与医学美容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房林;侯典举;;下颌角弧形截骨联合SMAS悬吊面部提升术[A];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会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房林;杨明勇;;脂肪组织年轻化重塑的SMAS悬吊除皱术[A];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会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尹飞;于加平;蔡茂季;曾金鉴;王NB;许凡;;眉上睑SMAS动力再造矫正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A];2006年浙江省整形外科与医学美容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尹飞;于加平;蔡茂季;曾金鉴;王NB;;眉上睑SMAS动力再造矫正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A];2008年浙江省医学美容暨整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7 夏东胜;何冬梅;周蓉蓉;;基于耳前区SMAS荷包收紧的颧脂肪垫悬吊联合皮瓣递进减张行面中下部提升术[A];2013年全国激光医学学术联合会议暨2013年浙江省医学会整形美容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8 张志宏;李文志;欧阳钟石;王佳琦;;颧脂肪垫悬吊技术辅以SMAS折叠的中面部除皱术[A];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会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房林;吕唯;;个性化处理SMAS层的面部年轻化手术[A];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会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王志军;王江宁;胡刚;王寿宇;赵贵庆;陈学善;吴乃鹏;徐燕;陈利;王志明;高国林;贝丽;汪涣汀;王洁晴;高佳;;两级递进式提紧SMAS技术除皱术[A];中国美容与整形医师大会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洪丽;面部浅表肌肉腱膜系统(SMAS)的应用解剖学研究[D];南华大学;2006年

2 常永庆;鼻端SMAS组织的解剖研究及其在鼻尖整形术中的应用[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3 胡晓庆;面部表浅肌肉腱膜系统(SMAS)生物力学研究及除皱术修复病例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4261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4261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a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