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的季节性及其节律性,及气象因素与其节律性变化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聊城市2007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间因上消化道出血住院的患者,检索患者的住院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诊断、内镜检查结果、发病时间等,计数每月、每季度、每年的发病例数。记录相应的气象资料包括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降水量、日照时间、积温等。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发病的季、月间差异分析采用双侧x2检验,季、月、日发病数和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 结果:共有3,782例次患者入选,其中男2,247例(59.41%),女1,535例(40.59%),平均年龄(56.3±21.1)岁。发病年龄有2个高峰,一个是30-39岁,一个是60-69岁。从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析,消化性溃疡1,558例(41.20%),食管静脉曲张1,062例(28.08%),急性胃粘膜病变252例(6.66%),贲门粘膜撕裂161例(4.26%),食管胃肿瘤213例(5.63%),其他536例(14.17%)。 上消化道出血的分布存在季节性差异。3,782例次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春、夏、秋、冬各季节的发病数分别为972、876、900、1,034例,以冬春季发病数最高,而夏秋季最低(x2=19.272,p0.001)。不同病因的上消化道出血的分布同样存在季节性差异,消化性溃疡春季发病最多夏季最少(26.70%vs.22.40%,x2=15.752,p0.001);食管静脉曲张在冬季发病最多而夏季最少(31.92%vs.20.62%,x2=18.312,p0.001);急性胃粘膜病变在夏季发病最多而春季最少(30.16%vs.21.03%,x2=16.935,p0.001);贲门粘膜撕裂在夏季发病最多而春季最少(26.71%vs.23.60%,x2=8.837,p=0.257);食管胃肿瘤在春季最多而秋季最少(25.82%vs.23.94%,x2=5.852,p=0.124),后二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经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平均气压与上消化道出血的季节性变化呈正相关,平均气温、降水量和≥0℃积温与上消化道出血的季节性变化呈负相关,而相对湿度、风速、日照时间与之无关。消化性溃疡的季节性变化与平均气压、风速呈正相关,与平均气温、降水量及≥0℃积温呈负相关,而与相对湿度和日照时间无关。食管静脉曲张的季节性变化与平均气压、风速呈正相关,与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间及≥0℃积温呈负相关,而与相对湿度无关。 上消化道出血的分布存在月度差异。3,782例次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1月份发病人数最多,为356例(9.41%),10月份最少,为288例(7.62%)(x2=39.964,p0.001)。不同病因的上消化道出血的分布同样存在月度差异,消化性溃疡在3月份最高151例(9.69%),8月份最低111例(7.12%)(x2=38.095,p0.001);食管静脉曲张在1月份最高117例(11.02%),7月份最低69例(6.50%)(x2=51.601,p0.001);急性胃粘膜病变在8月份最高27例(10.71%),5月份最低15例(5.95%)(x2=62.379,p0.001);贲门粘膜撕裂在7月份最高17例(10.56%),5月份、6月份最低11例(6.83%)(x2=21.186,p=0.385);食管胃肿瘤在5月份、11月份最高21例(9.86%),9月份最低13例(6.10%)(χ2=15.371,p=0.296)。 经Spearman相关分析,上消化道出血的月度分布变化与平均气压、风速呈正相关,与平均气温、降水量及≥0℃积温呈负相关,而与相对湿度、日照时间等无关;消化性溃疡的月度分布变化与平均气压呈正相关,与平均气温、降水量及≥00C积温呈负相关,而与相对湿度、风速及日照时间等无关;食管静脉曲张的月度分布变化与平均气压、风速呈正相关,与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间及≥0℃积温呈负相关,而与相对湿度无关。 经Spearman相关分析进一步分析上消化道出血与发病当日气象因素的关系发现,上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溃疡、食管静脉曲张均与发病当日的最低气压、平均气压及最高气压呈正相关,与最低气温、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呈负相关,而与相对湿度、风速、降水量、日照时间等无关。 结论: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存在季节性和节律性,气象因素与其节律性相关,注意天气变化,有助于上消化道出血的防治。 目的:建立聊城市气象因素与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的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方法:收集2007-2012年聊城市上消化道出血病例,以及同期聊城市气压、气温和湿度等气象资料,利用MATLAB软件对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构建、训练及模拟,并对模拟效果进行评价。将数据分为训练组和模拟组2个组,其中2007年1月-2011年12月的上消化道出血病例数及气象因素的数据作为训练组,2012年1月-2012年12月的上消化道出血病例数及气象因素的数据作为模拟组。应用训练组数据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当网络结构确定后,用2012年1月-2012年12月的气象数据代入建立的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模拟,预测效果评价指标采用:(1)均方误差(mean squared error, MSE)和R值检验模型的拟合程度;(2)实际值与预测值的平均误差率;(3)实际值与预测值的t检验。 结果:应用2007年1月-2011年12月的上消化道出血病例数及气象数据成功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采用Levenberg-Marquardt(LM)算法,最适BP神经网络模型的隐含层为11,其网络结构为7-11-1,此时训练数据的MSE=4.928, R=0.948,而全部数据的MSE=6.793, R=0.875.应用2012年1月-2012年12月的气象数据作为输入,代入建立的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2012年1月-2012年12月的上消化道出血病例时,其MSE=16.905,R=0.737,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平均误差率为12.77%,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值无统计学意义(t=0.248,p=0.809)。 结论:BP神经网络模型可较好的预测气象因素对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57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步正;中西医结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28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0年09期
2 曾照强,陈朝元;中西医结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0年09期
3 张慧;中西医结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5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0年S1期
4 刘松敏,张晓霞,安治勋;白及粉治疗上消化道出血30例[J];中医药学报;2000年01期
5 漆德芳;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进展[J];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2000年04期
6 姚顺治;;125例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J];工企医刊;2000年02期
7 刘旭辉;赵锋;唐文杰;;205例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0年03期
8 ;上消化道出血[J];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2000年04期
9 刘春明,王志凤,杨红伟;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相关因素分析[J];北京医学;2001年03期
10 叶奇勋,陈贵孝,许合林;手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166例临床分析[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世旺;;上消化道出血诊治体会[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9年
2 余莲英;王启仪;岑荣英;李子俊;聂胜利;布小玲;姚远涛;沙卫红;;3042例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相关因素分析[A];第九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论文集[C];2009年
3 柴玉琼;郭秀珍;;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观察及护理[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二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暨2010年脾胃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4 徐树声;李俊杰;;急性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468例临床特点和预后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5年
5 赵中敏;陈洪权;;1012例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体会(摘要)[A];'96全国急诊医学和重症抢救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6年
6 刘泽权;;中西医结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7 缪进华;;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情观察及护理[A];第三届全国老年医学进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8 任君;石小平;张国华;;检测上消化道出血方法的比较[A];第十届全军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9 黄小民;;上消化道出血[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5年
10 杨璧卿;;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特点及预后——附77例分析[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全国第11届创伤复苏中毒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伍智聪;上消化道出血 急救不慌乱[N];农村医药报(汉);2012年
2 副教授 魏开敏;年轻人尤须防上消化道出血[N];大众卫生报;2007年
3 刘燕玲;中西医结合治上消化道出血[N];健康报;2007年
4 韩霞;上消化道出血对老年人的威胁[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5 韩咏霞;老年人谨防上消化道出血[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6 清远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邓永坚;寒流来袭 防上消化道出血[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张丽军 通讯员 张远航;上消化道出血不能只看表面[N];保健时报;2004年
8 王有国;上消化道出血怎么办[N];健康报;2004年
9 程成;上消化道出血的家庭急救[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10 王玉;警惕上消化道出血[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景润;气象因素对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及BP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D];山东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永生;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分析及相关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江雪梅;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06年
3 尹华;抗血小板药物相关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点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3年
4 王莹;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回顾性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5 邓岩军;苏州地区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分析[D];苏州大学;2011年
6 王超;非甾体抗炎药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回顾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7 游雪叶;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点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8 许杰;胶七散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9 高炜;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3年
10 张树惠;急诊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构成及相关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
本文编号:
2464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