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血清降钙素原和常用炎症指标联合CTP评分对慢加急性肝衰竭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发布时间:2019-05-10 06:22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常用炎症指标及CTP评分系统联合应用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3个月)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1月至2014年2月宁波市第二医院收治的72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分成生存组和死亡组,记录入院时的CTP评分,并检测患者的常用炎症指标及血清降钙素原(PCT),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CT)、常用炎症指标和CTP评分单项及联合应用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生存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常用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计数、C反应蛋白)及CTP评分均显著低于死亡组(P均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各指标对慢加急性肝衰竭的预后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P均0.05),但除了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计数、PCT、CTP评分显著优于白细胞计数外,其余指标之间的差异均不大(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PCT、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CTP评分入选模型构建的指标,联合预测因子的ROC曲线下面积达到0.875。结论 PCT可用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临床预后的预测,通过对多指标的联合运用可有效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serum procalcitonin (PCT), inflammation index and CTP scoring system in predicting the short-term (3-month)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and acute liver failure. Methods from November 2013 to February 2014, 72 patients with chronic and acute liver failure were divided into survival group and death group. The CTP score at admission was recorded. Serum procalcitonin (PCT), was used to evaluate serum procalcitonin (PCT), using area (AUC)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to evaluate the serum procalcitonin (PCT),. Prediction of short-term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and acute hepatic failure by single and combined use of inflammatory index and CTP score. Results the common inflammatory indexes of serum procalcitonin (PCT), (white blood cell count, neutrophil percentage and count, C-reactive protein) and CTP score in surviv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death group (P0.05). All the indexes had certain diagnostic value for the prognosis of chronic and acute liver failure, but except for neutrophil percentage and count, PCT,CTP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leukocyte count.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percentage of PCT, neutrophils and CTP score were selected into the model and the area under the ROC curve of the combined predictors was 0.875. Conclusion PCT can be used to predict the short-term clinical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and acute liver failure, and the accuracy of prediction can be effectively improv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multiple indexes.
【作者单位】: 宁波奉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宁波市第二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基金】:国家973计划(2012CB518900) 宁波市科技局社会发展项目(2009C50025) 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肝病医学部肝功能评价方法研究基金(LDWMF-PJ-2011A003)
【分类号】:R57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魏秀丽;张国梁;;重型肝炎并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0年02期

2 周青;谭德明;易钊泉;郑宜翔;鲁猛厚;;血清降钙素原、内毒素和常用炎症指标结合MELD评分对慢性重型肝炎预后价值的评价[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年04期

3 冯莉莉;谢鹏雁;陈旭岩;唐朝枢;刘新光;;血浆生长素与严重脓毒症关系的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年07期

4 ;肝衰竭诊疗指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邬丽娜;丁玮玮;李素文;许建明;苏菲;;105例乙肝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分析[J];安徽医学;2010年04期

2 沈强;唐琰;李磊;;血浆置换治疗慢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J];安徽医学;2011年12期

3 韩莹;孙琳;李鹏;刘晖;丁惠国;;外周血及肝组织T细胞亚群、NK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不同转归中的变化及其意义[J];北京医学;2010年09期

4 高旭东;樊艳华;;33例药物性肝损伤的病因与临床分析[J];北京医学;2010年12期

5 侯维;李晖;刘雪梅;李宁;孟庆华;;微生物酵素对慢性肝衰竭大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J];北京医学;2011年06期

6 侯维;孟庆华;;肝病患者的营养代谢特点及营养干预措施[J];北京医学;2012年03期

7 周双男;张宁;王立福;杨慧银;李筠;;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药;2011年08期

8 王娟;魏晴;田兆嵩;;治疗性血浆置换术在急危重症中的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08年10期

9 彭晓明;王煜;刘娅;;恩替卡韦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的应用[J];包头医学;2011年03期

10 茹清静;叶卫江;杨丹红;郑临;崔景;章亮;施维群;徐珊;;肝衰竭患者胃气定量评估及其与预后的关系[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邬飞源;金剑;;F_(T3)F_(T4)作为重型肝炎及肝衰竭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A];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研讨会、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8年

2 欧书强;聂晓洁;邱自辉;陈虎;贺建萍;黎学翔;黄水根;赖道权;;血浆置换与血液灌流治疗47例重型肝病的疗效研究及预后判断初探[A];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研讨会、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8年

3 徐贞秋;徐龙;幸泽斌;龙涛;徐济民;;血清前白蛋白与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A];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研讨会、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8年

4 段钟平;;重型肝炎及肝衰竭临床诊断与治疗的进展和展望[A];第三届全国重型肝病及人工肝血液净化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5 于颖彦;计骏;姜山;李宏为;周霞秋;;重型肝炎肝衰竭的病理组织学变化与肝脏干细胞活化关系[A];第三届全国重型肝病及人工肝血液净化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6 李海;唐克诚;李谦;刘国旺;卢诚震;冯洪玲;袁桂玉;;45例急性乙型重型肝炎临床与治疗[A];第三届全国重型肝病及人工肝血液净化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7 唐克诚;李海;李谦;刘国旺;冯洪玲;袁桂玉;;不同类型肝衰竭患者合并感染情况及预后影响回顾性研究[A];第三届全国重型肝病及人工肝血液净化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8 李晨;王慧芬;林芳;苏海滨;赵鸿;李雷;牟劲松;闫涛;;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医院内真菌感染患者的抗感染药物应用分析[A];第二届全国药物性损害与安全用药学术会议——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与临床安全应用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谭善忠;徐乾;杨觉民;杜建霞;谢碧红;肖倩;;足三里穴位注射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肝衰竭早期疗效分析[A];全国第2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1届传染病协作组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闫涛;王慧芬;李克;;肝衰竭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诊断标准的比较研究[A];病毒性肝炎慢性化、重症化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瑾华;核苷类似物治疗早中期HBV-ACLF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2 姜雪强;脂氧素对急性肝衰竭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章保新;五加苷元对D-GaIN/LPS诱导的暴发型肝衰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4 陈辉;胞嘧啶脱氨酶APOBEC3G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5 王鲁文;高迁移率族蛋白B1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及对调节性T细胞免疫活性的影响[D];武汉大学;2011年

6 刘陈;HBV相关肝衰竭临床特征分析及其与CCL3L1基因拷贝数变异的关联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7 里进;HLA-DP多态性与中国南北汉族人群HBV相关性肝病遗传易感性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马科;恩替卡韦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赵继学;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小鼠急性肝功能衰竭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夏杰;肝移植后HBV再感染的预防与诊治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意;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证候积分与疗效及预后关系的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谭俊;吲哚氰绿清除试验(ICGR_(15))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对肝衰竭患者早期预后的评估价值[D];浙江大学;2011年

3 李文媛;慢病毒载体介导hTERT对肝细胞生物学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4 李烨;灵芪蠲肝胶囊含药血清对PDGF诱导的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及JAK/STAT信号通路的影响[D];泸州医学院;2011年

5 陈婧;p38在急性肝衰竭小鼠及HBV-ACLF患者肝组织的表达及意义[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6 沈云;慢加急性肝衰竭临床特征分析及清热化湿凉血解毒法治疗疗效评价[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张强;79例亚急性肝衰竭患者临床特征分析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评价[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张妍;凉血解毒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李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调节性T细胞及细胞因子表达和动态变化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10 郑彩霞;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前C/C区准种分布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蕙;段明纲;黄文祥;辛小娟;;106例重型肝炎并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重庆医学;2006年01期

2 余桂芳;梁建新;曾文铤;朱科伦;马佩球;;68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J];广东医学;2006年03期

3 李梦东,聂青和;糖皮质激素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5年01期

4 徐静,常立非;影响慢性重型肝炎预后的因素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5年04期

5 魏秀丽;张国梁;;重型肝炎并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0年02期

6 李聪智;陈莉;侯周华;谭德明;;人工肝支持系统对重型肝炎血清PCT水平及临床转归的影响[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7年02期

7 张斌,万谟彬,李成忠,陈志辉,张迁,陈姬秀;肝炎肝硬化并发原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1年01期

8 杨朝晖;高峰;张培会;;重型肝炎内毒素与细胞因子及细胞免疫的相关性[J];实用医药杂志;2006年05期

9 何国伟;范红顺;范艳萍;;重型肝炎继发医院感染156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7年01期

10 许家璋;重型肝炎诊断分型和治疗研究的进展[J];江苏医药;2000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爱红;丁苇;;恩替卡韦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年14期

2 张晶;;慢加急性肝衰竭临床诊断与治疗研究热点[J];山东医药;2011年16期

3 刘明;邓国宏;谭顺;刘洪利;孙小雯;谭文婷;毛青;;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临床常规预警指标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年08期

4 李广明;;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临床研究[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年06期

5 刘明;张绪清;毛青;;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的概念及预警模型[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2年10期

6 郑盛;杨晋辉;;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12年03期

7 刘波;董静;张骏飞;宋海燕;陈曦;陈照林;陈从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近期疗效与安全性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3年01期

8 李杰;;合理膳食对慢加急性肝衰竭并发症的发生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23期

9 吴娜;王中峰;;一项关于慢加急性肝衰竭病因、临床特点及在院病死率的前瞻性研究[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3年09期

10 王开利;邢汉前;刘俊微;高登莲;赵鸿;张雪华;姚红宇;赵军;;分子吸附再循环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疗效观察[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姝;兰英华;姜立胜;李用国;;核苷类似物应用与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生及预后相关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2 胡瑾华;刘晓燕;王慧芬;陈菊梅;;1977例急性、亚急性、慢加急性肝衰竭病因分析[A];第一届全国疑难重型肝病大会、第四届全国人工肝及血液净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鲁文;王立坤;陈辉;李汛;龚作炯;;丙酮酸乙酯对实验性慢加急性肝衰竭大鼠的保护作用[A];全国第4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4 刘倩;李媛;白佳;许婷;赵雪琪;郝友华;丁红晖;朱帆;赵西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外周血NK细胞频率与功能的变化[A];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5 王鲁文;王立坤;陈辉;李汛;龚作炯;;丙酮酸乙酯对实验性慢加急性肝衰竭大鼠的保护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6 谭善忠;张e,

本文编号:24734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4734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c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