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米氮平在难治性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9-06-06 04:39
【摘要】:目的探讨米氮平联合奥替溴铵及复合乳酸杆菌治疗难治性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R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RIBS-D患者8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43例及对照组39例。两组均服用奥替溴铵40 mg及复合乳酸菌胶囊420 mg,均服用3次/d。实验组每晚睡前口服米氮平片,起始剂量为10 mg/d,3 d后增加至15 mg/d,1周内增加至30 mg/d。对照组加服安慰剂维生素C片50 mg每晚睡前口服。治疗4周后评价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应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估精神心理状态,应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QOL)评估生活质量;治疗4周后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35%、12.82%,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治疗后HADS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IB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在奥替溴铵及复合乳酸杆菌基础上,应用米氮平治疗RIBS-D疗效好,可能与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有关。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mirtazapine combined with oxonium bromide and Lactobacillus in the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diarrhea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RIBS-D). Methods 82 patients with RIBS-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n = 43) and control group (n = 39). Both groups were given Otionium bromide 40 mg and compound lactic acid bacteria capsule 420 mg, for 3 times / 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mirtazapine tablets every night before bedtime, and the initial dose was increased to 30 mg/d. within 15 mg/d,1 weeks after the initial dose was 10 mg/d,1 d.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placebo and vitamin C tablets for 50 mg every night before bedtime. The clinical efficacy was evaluated after 4 weeks of treatment, the mental and psychological status was evaluated by 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 (HADS) before and 4 weeks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QOL) was evaluated by quality of life scale (QOL).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observed after 4 weeks of treatment.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95.35% and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12.82%.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1). After treatment, the scores of HADS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IBS-QOL score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on the basis of oltionium bromide and combined Lactobacillus, mirtazapine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RIBS-D, which may be related to the improvement of mental symptoms.
【作者单位】: 广东医学院附属厚街医院;
【基金】:广东省东莞市科技技术资助项目(201410515000435)
【分类号】:R57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勇贵,张心保;新型抗抑郁药米氮平[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1年03期

2 王树阳,王刚,于振剑;米氮平致肝细胞性黄疸1例报告[J];山东精神医学;2002年03期

3 韩嫣,马振武,万予新;米氮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38例的疗效[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4年11期

4 王进良,曹磊明,刘晓伟,吴越,范洁,戴强;米氮平治疗抑郁症临床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4年06期

5 张庆文;许艳艳;时惠麟;;米氮平的合成[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6年10期

6 孙平华;陈卫民;郭嘉亮;金钱星;戴毅;;米氮平的合成[J];中国新药杂志;2007年02期

7 汪洁;甘建光;刘广华;段迪;骆建忠;;利培酮联合米氮平治疗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改善作用[J];现代实用医学;2007年12期

8 郑成应;朱文波;;米氮平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临床对照研究[J];江西医药;2008年06期

9 党雷;向莉;;米氮平治疗伴发抑郁的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疗效分析[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0年03期

10 李亚军;曹志国;王莹莹;;米氮平与氟西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傅文农;施和勋;;米氮平治疗躯体形式自主神经紊乱(烧灼感)疗效观察[A];2009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郑树旺;李国杰;;米氮平联合维生素B1与复方天麻蜜环菌片治疗神经衰弱41例临床观察[A];山东省第三次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傅文农;施和勋;;米氮平治疗躯体形式自主神经紊乱(烧灼感)疗效观察[A];2009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老年精神障碍学组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4 范大庆;赵顺来;栾琴;彭勇;;米氮平治疗心绞痛伴发抑郁对照研究[A];第九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郑成应;朱文波;;米氮平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临床对照研究[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张玉莲;周宝卿;;米氮平治疗老年期焦虑的临床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7 ;抗抑郁剂米氮平引起水肿3例报告[A];玉溪市第四届精神科学术年会暨心身疾病综合治疗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贾林;平丽;;米氮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抑郁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2007年

9 岳卫清;;米氮平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观察[A];2005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10 王冰;郭瑞臣;王本杰;;米氮平胶囊的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A];2006年山东省医院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主任医师 是明启;介绍一种抗抑郁药———米氮平[N];大众卫生报;2005年

2 王淑坤;米氮平:一品独大[N];医药经济报;2006年

3 国讯;加拿大警告与米氮平相关的QT间期延长风险[N];中国医药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晶;卒中后抑郁大鼠单胺类递质和受体的变化及米氮平保护机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刘晓宇;米氮平和普瑞巴林在奥沙利铂导致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中的镇痛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谢明华;回忆治疗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人抑郁症的疗效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2 魏宏强;米氮平对伴2型糖尿病抑郁障碍患者血脂、血糖代谢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4年

3 刘静;功能性消化不良伴体重减轻患者的临床发病学特征及米氮平治疗[D];广州医科大学;2014年

4 修文华;米氮平及其中间体的合成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5 关心;血浆中缬沙坦和米氮平的定量分析方法及其应用[D];沈阳药科大学;2006年

6 王骞;米氮平联合睾酮补充治疗对慢性前列腺炎并精神障碍疗效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7 郭菁;米氮平辅助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疗效与安全性Meta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8 吕静静;稳心颗粒联合米氮平对抑郁症及血清NE、5-HT和DA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940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4940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4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