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通过表达数量性状座位分析确定我国溃疡性结肠炎易感基因及其功能

发布时间:2019-07-26 10:48
【摘要】: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确切的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清楚,考虑可能是由于环境、遗传、感染和免疫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西方白种人的发病率较高,而亚洲人的发病率较低;在犹太人群中,其发病率较非犹太人高2-4倍。UC病人一级亲属的发病风险增加:5.7-15.5%的溃结病人他们的一级亲属也同为此病人;双生子研究显示同卵双生子UC的患病一致率高于异卵双生子,达到了6-13%。这些均提示遗传因素在UC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发现IBD易感座位分布于13条染色体上。由于遗传异质性的存在,在东西方人群中存在很大差异。西方人群的易感位点多数与日本、韩国、中国等亚洲人群疾病易感性无关。文献报道,CARD15(也称为NOD2),IL23R和ATG16L1三个基因与欧洲和北美洲人克罗恩病的发病有关,而在日本人群中并无关系。日本进行一项GWAS研究确定了多个与日本人群UC有关的的易感位点,而这些位点在西方人群中未见报道。因此,寻找我国人群UC的易感位点成为了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UC的GWAS研究已有9项,这些GWAS研究和最近的一项荟萃分析确定了47个UC易感位点,但是这些易感位点要么位于基因中的内含子区,要么位于基因间区或者为同义变异,其功能也是通过对基因注释推测得出的,在UC发病中的作用尚未确定。表达数量性状座位(expression quantitative trait loci,eQTL)即调节基因表达的染色体座位。eQTL分析是将基因表达水平当做一种数量性状,进而对影响基因表达的染色体座位进行分析和确定,从而确定影响基因表达水平的位点。eQTL分析可以确定与易感位点相关的基因表达差异,从而确定易感基因,为进一步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本研究以此为出发点,寻找我国UC人群的易感基因。目的:1.建立我国UC人群差异基因表达谱,为后续的功能学研究奠定基础。2.通过eQTL分析方法,验证后续试验的可行性。方法:1.收集24例UC患者病变部位结肠粘膜组织及24例健康对照者的正常结肠粘膜组织,应用Agilent公司人类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检测两样品间的mRNA,通过进一步的统计学分析找出两者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功能富集分析和通路分析,寻找与UC相关的基因。2.通过下载Hapmap数据库提供的北京汉族人表达谱数据和SNP数据,利用R软件提供的eQTL数据包,对这两组数据进行eQTL作图分析,验证此方法的可行性。结果:1.通过人类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我们共筛查出差异表达基因4132条,其中表达上调的基因2004条,表达下调的基因2128条。2.通过R软件提供的eQTL数据包,结合Hapmap数据库提供的汉族人SNP数据及表达谱数据进行分析验证。结论:表达数量性状位点分析方法用于易感基因的的筛选是可行的。为我们下一步的实验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学位授予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574.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发明;尼古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J];国外医药(合成药 生化药 制剂分册);2000年05期

2 王传文;溃疡性结肠炎与血清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检测的临床价值[J];河北医药;2000年06期

3 陈现彬,梁玉玲,马伟,王传文;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J];济宁医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4 沈旭东,凌贞,马爱英;吸烟与溃疡性结肠炎[J];人民军医;2000年02期

5 魏玮;4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诊治体会[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6 陆晓清;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及护理40例[J];时珍国医国药;2000年12期

7 闫伯君;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8 张名甫,王锐;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治疗优化选择[J];中国乡村医生;2000年04期

9 侯秀欣;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比较[J];现代康复;2000年06期

10 吴盛荣,陈连顺;结肠炎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6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燕明;柯晓;;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何伟;;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A];全国中医外治发展论坛暨全国第六次中医外治学术年会与技术展示论文集[C];2009年

3 于成功;许洁茹;;中药溃克灵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A];第二十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消化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4 吴林峰;蔡建庭;;溃疡性结肠炎129例临床分析[A];2005年浙江省消化系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5 许建明;韩玮;;安徽地区溃疡性结肠炎住院病人的多中心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2007年

6 杨大平;杨敏;;溃疡性结肠炎的肛门直肠动力检测及评价[A];2007年贵州省消化内镜诊疗及消化系疾病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7年

7 沈洪;;溃疡性结肠炎中医干预方案及疗效评价研究课题汇报[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三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8 崔俊燕;;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体会[A];2011年甘肃省中医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窦丹波;黄艳芳;李刚;张正利;岑戎;;溃结通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随机对照临床研究[A];第二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国家级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10 聂富平;;张东岳教授论溃疡性结肠炎的预防与治疗[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次大肠肛门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魏鑫;溃疡性结肠炎难预防[N];保健时报;2004年

2 记者 胡蔓、通讯员 高翔;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初步查明[N];湖北日报;2004年

3 高翔 黎昌政;溃疡性结肠炎与基因有关[N];经济参考报;2004年

4 程越明(上海市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秋季要注意溃疡性结肠炎的复发[N];上海中医药报;2005年

5 窦青;经常腹泻 当心溃疡性结肠炎[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6 江春;甲硝唑可治溃疡性结肠炎[N];医药经济报;2006年

7 吕国梁;中药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8 柑露;怎样应对溃疡性结肠炎[N];大众卫生报;2008年

9 同济医院 姜元喜 许树长 副主任医师;溃疡性结肠炎饮食预防是关键[N];上海中医药报;2008年

10 袁虎;患溃疡性结肠炎要重调养[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原;牛兴东学术思想与经验总结及健脾理肠汤加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申凤鸽;食醋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预防作用及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3 黄鹤;甘爱萍教授脾胃病学术思想及辨治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经验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赵芯梅;溃疡性结肠炎分子标志物的筛查和发病机制的初步探讨[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5 史济华;中国汉族人群溃疡性结肠炎的候选基因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6 杜廷龙;“黄芪香参颗粒”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7 张英剑;多药耐药基因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8 王再见;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肠易激样症状的作用机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陈宏辉;不同肠道益生菌株治疗急性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的作用及其机制[D];中南大学;2007年

10 柳越冬;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分期及综合治疗方案的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容容;血小板计数评价溃疡性结肠炎活动度及严重度的Meta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2 张蕊;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黏膜ARE结合活性与HO-1表达的变化[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刘国庆;苹果多酚50%乙醇提取物对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4 赵志敏;化浊解毒愈疡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TNF-α、SOD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5 王亮;硫氧还蛋白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表达及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6 雷蕾;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巨细胞病毒感染情况及抗病毒治疗对其影响的Meta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7 滕天立;宧莶草提取物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浙江省医学科学院;2015年

8 俞敬;滤泡辅助性T细胞和白细胞介素-21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响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9 张艳丽;阿托伐他汀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炎症因子和血管内皮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10 刘帅;阿托伐他汀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氧化应激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195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5195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e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