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GerdQ评分与反流性食管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18 11:51
【摘要】: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与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消化内科就诊存在反流相关症状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按照烧心、反流、上腹痛、恶心、睡眠障碍、是否服用OTC药物6项的发作频率进行记分。采用内镜作为RE诊断的金标准,并与GerdQ分值进行比较,分析经胃镜检查诊断为RE患者的GerdQ评分分布情况,评估GerdQ评分与RE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共1554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668例,女886例,男女比例0.75:1,年龄范围18-81岁,平均年龄(52.56±11.92)岁。经胃镜检查诊断为RE664例,男性338例,女性326例,男女比例为1.04:1,维吾尔族234(48.55%)例,汉族304(40.48%)例,其他民族126(39.25%)例;非RE组共检出890例患者,其中男性330例,女性560例,男女比例为0.59:1,维吾尔族248(51.45%)例,汉族447(59.52%)例,其他民族195(60.75%)例,RE组男性比例明显高于非RE组(χ2=29.657,P0.01);RE组中维吾尔族所占比例均高于汉族、其他民族(χ2=7.771,P0.01;χ2=6.731,P0.01)。RE组与非RE组GerdQ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评分与发生RE之间有较大关联。GerdQ分值与RE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存在食管黏膜损伤者积分明显高于内镜检查正常者,Gerd Q评分高低与黏膜损伤严重程度呈正相关,GerdQ量表可以基本反映RE严重程度。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7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杰,韩建伟;60例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观察[J];衡阳医学院学报(医学版);2000年05期

2 陈玲,黎明,宋志武;中西医结合治反流性食管炎30例[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3 ;胃食管反流病和反流性食管炎治疗方案[J];浙江医学;2000年12期

4 宋海波,李栓德,杨来启,宋凯;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156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2000年05期

5 许伟华,姚桂芹,刘斌,林森,车晓文,安文,王拥军,栗华,荆梦杰,朱菊人;反流性食管炎60例治疗体会[J];河南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6 王伟力,王晓青;反流性食管炎25例误诊分析[J];临床荟萃;2001年03期

7 李兆申,王雯,许国铭;反流性食管炎1827例临床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01年02期

8 刘宝珍,金世禄,季社青;反流性食管炎38例误诊分析[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9 侯春兰;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30例[J];哈尔滨医药;2001年04期

10 李泽民,陈正言;老年反流性食管炎78例临床特点分析[J];实用老年医学;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邹宁;刘玉兰;;反流性食管炎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特点[A];第九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论文集[C];2009年

2 任顺平;;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98例[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六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3 韦红;王裕宣;陈轶;张东艳;陈益耀;;反流性食管炎及相关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2007年

4 王晓凤;;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82例[A];第二十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及论文集[C];2012年

5 任顺平;;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226例[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十九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贺俊萍;;反流性食管炎胃炎的中西医治疗探讨[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米庆海;;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30例[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一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暨2009年脾胃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8 陈春凤;;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十八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陈丽华;;反流性食管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二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暨2010年脾胃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10 巩曼华;;反流性食管炎1例误诊分析[A];贵州省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仇明 上海长征医院普外三科医生 主任医师 教授 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内镜腹腔镜学组副组长 张伟 上海长征医院普外三科医生;反流性食管炎药物久治不愈该怎么办?[N];文汇报;2013年

2 张昌k(;反流性食管炎瞄上年轻人[N];健康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王海蕴;反流性食管炎探因[N];中国消费者报;2002年

4 罗达仁;反流性食管炎防治有6招[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9年

5 伏新顺;反流性食管炎的自我康复[N];家庭医生报;2008年

6 北京朝阳医院西区消化内科主治医师 张继舜;预防反流性食管炎之策[N];保健时报;2012年

7 陈敬 龚晓明;治反流性食管炎效优价廉[N];医药经济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赵晴晴;反流性食管炎咋治?[N];健康时报;2004年

9 贾九玉;反流性食管炎病人的自我保健[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王磊;远离反流性食管炎[N];保健时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洪蓓;王焕禄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红藤棱莪煎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张厂;和降胶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及相关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3 赵威;膈肌生物反馈训练对反流性食管炎维持治疗疗效研究及机制探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4 叶佳文;加减柴芍六君汤治疗肝郁脾虚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5 师宁;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证候、证素分布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6 李飞跃;反流性食管炎粘膜上皮紧密连接蛋白及桥粒连接蛋白表达方式的改变及与IL-6表达关系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7 张林;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析及其与奥美拉唑疗效关系的临床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苗;运脾颗粒治疗脾胃气虚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观察[D];甘肃中医药大学(原名:甘肃中医学院);2015年

2 王冕;治脊疗法配合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连学雷;奥瑞凝胶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疗效评价及对NOS、VIP表达影响的研究[D];河南中医学院;2015年

4 刘畅;通过聚类分析法探究符思教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用药规律及经验[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5 赵雪香;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证素特点的调查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6 王萌;从反流性食管炎辨证论治文献探讨其证候类型与方药运用特点[D];新疆医科大学;2016年

7 王曼;GerdQ评分与反流性食管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6年

8 王万卷;反流性食管炎证素研究初探[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9 李军;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胃固体排空状况评估和心理因素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10 逯越;反流性食管炎的流行特征及遗传易感性分析[D];郑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374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5374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c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