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背景和目的 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是指发生在门静脉主干、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或者脾静脉的血栓,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一种深部血管阻塞性疾病。门静脉血栓形成与肝硬化关系密切,门静脉血栓形成在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可达到1%,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可达到8%-25%。肝硬化失代偿期PVT患者多存在严重的肝功能障碍及凝血功能障碍,部分患者无法进行相应外科治疗,因此合理及有效应用抗凝剂治疗至关重要。磺达肝癸钠(fondaparinux)是一种继肝素及低分子肝素后由FDA批准适用于多种动静脉血栓症的治疗与预防的新型抗血栓药物。磺达肝癸钠与血小板没有相互作用,也不影响出血时间,其皮下注射后的生物利用度接近100%,半衰期约为17小时,因此,磺达肝癸钠可以固定剂量每天一次而无需抗凝监测,它几乎完全以原型代谢至尿液中经肾脏排泄,基本不通过肝脏的代谢,目前尚无磺达肝癸钠应用于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相关治疗应用报告,根据其作用原理推测应具有良好的抗凝效果,能促进门静脉的再通。 D-二聚体(d-dimer, D-D)是目前国内外比较公认的临床上检测血栓相关的敏感指标。其是机体纤维蛋白的形成及降解的一个特异性的分子标志物。在高凝状态、微血栓形成及纤溶亢进时,特别是在血栓形成和溶解时,血液中浓度就会升高。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metalloproteinase-9,MMP-9)参与维持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的动态平衡及组织重构,在组织损伤、愈合和修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MMP-9可通过释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参与血管生成。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or ofmetalloproteinase-1, TIMP-1)作为MMP-9的特异性的抑制剂,在肝脏受损时炎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可促进TIMP-1的合成增加,TIMP-1的表达可抑制MMP-9的活性。 本研究通过应用磺达肝癸钠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PVT患者前后血清中D-D、MMP-9及TIMP-1水平的变化及相关性,在探讨机体内凝血系统改变和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发展变化的同时,进一步验证磺达肝癸钠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急性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为肝硬化患者PVT的诊断、治疗、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提供临床指导。 方法 22例患者在明确诊断及排除相关禁忌症后,在常规保肝治疗基础上,应用磺达肝癸钠(2.5mg,qd)脐周皮下注射。治疗至门静脉再通后停用磺达肝癸钠,续贯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qd)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取治疗前、门静脉再通时及门静脉再通后1月作为研究时间点,记录血小板总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肝功能、门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等临床检查结果。同时,取三个时间点患者血清作为实验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夹心(ELISA)法定量测定,检测D-二聚体、MMP-9和TIMP-1的含量。 统计学数据使用SPSS l7.0统计软件包,不同时间点D-D、MMP-9和TIMP-1的测定水平之间采用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法。D-D、MMP-9及TIMP-1之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法。以α=0.05为显著性水准。所有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x s)表示。 结果 1.22例肝硬化失代偿期PVT患者,在应用磺达肝葵钠治疗后均达到了理想的溶栓效果,其中7例于用药7天时,12例于用药14天时,3例于用药21天时门静脉血栓完全消失,与治疗前相比门静脉血流通畅,实现了门静脉的再通。随访1月后复查门静脉血栓未见复发情况发生。 2.治疗过程中患者INR、PLT、PT均无明显变化,肝功能未见出现明显异常,仅2例患者出现注射部位瘀斑的现象,未见其他不良反应。 3.门静脉再通时患者血清D-二聚体、MMP-9及TIMP-1的浓度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㩳0.05)。门静脉再通后1月与再通时患者血清D-二聚体、MMP-9及TIMP-1的浓度水平相比下降不明显(P0.05)。 4.在治疗前、门静脉再通时及门静脉再通后一个月三个不同时间点,D-二聚体和MMP-9关联性分析结果显示二者的正相关程度较好(P㩳0.05),且治疗前的相关系数大于门静脉再通时和门静脉再通后一个月两个时间点。TIMP-1与D-二聚体和MMP-9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 结论 1.在肝硬化失代偿期门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血清中存在较高浓度的D-二聚体、MMP-9及TIMP-1,治疗后随血栓消失有一定程度降低。提示此三者可用于指导判断门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病情的发展变化及抗凝治疗是否有效。 2.肝硬化失代偿期门静脉血栓形成患者D-二聚体、MMP-9的表达水平在治疗前后差异很大,,二者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提示二者可作为肝硬化失代偿期门静脉血栓形成时的反应因子。 3.抗凝治疗前后TIMP-1的浓度水平有一定的变化,但是不显著,可能因为影响TIMP-1表达水平的因素复杂多样,需进一步实验研究。 4.临床观察结果显示磺达肝癸钠对肝硬化失代偿期PVT患者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且不影响患者的肝功能、血小板等指标。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57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Mu-Xing Li;Xu-Feng Zhang;Zheng-Wen Liu;Yi Lv;;Risk factors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ortal vein thrombosis after splenectomy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J];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2013年05期
2 曹技磊;赖威;卢实春;;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J];北京医学;2013年12期
3 傅林金;;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在血栓性疾病中的应用[J];实验与检验医学;2009年01期
4 魏卫卫;李岽健;杨镇;;门静脉血栓形成机制及诊疗新进展[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年03期
5 徐晶晶;张梅;周欣;王飞;姜铁民;刘千萍;潘坤颖;;应用Sonoclot体外监测低分子肝素及磺达肝癸钠的抗凝作用[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6 李涛,杨镇;门脉高压性血管病变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5年01期
7 秦佑娟;姚元珠;;乙肝肝硬化患者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特征的研究[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7年04期
8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国临床医生;2012年04期
9 邹文香;黄汉飞;段键;林杰;王帅;曾仲;;低分子肝素联合华法林对门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门脉血栓的早期预防[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3年01期
10 匡大鹏;杨文卓;;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J];肝脏;2013年02期
本文编号:
25654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565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