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斑马鱼肥大细胞的形态、起源、分布及在肠炎中的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2-29 19:24
【摘要】:斑马鱼最初是作为一种重要的发育生物学模式生物而兴起的,现在已成为研究人类和鱼类疾病的新兴脊椎动物模型。斑马鱼同时具有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系统,与人类的非常相似的。近年来,斑马鱼的研究已扩展到行为学、免疫学和毒理学。利用斑马鱼作为模型研究细菌和病毒感染的免疫应答已有很多年,,这些研究的结果将有利于人类和经济鱼类的疫苗研制和相关预防性措施建立。大多数脊椎动物都存在肥大细胞(mast cell,MC),包括许多硬骨鱼科。硬骨鱼类的肥大细胞在形态和功能都与哺乳动物的相似。肥大细胞是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与免疫、肿瘤、炎症等密切联系,是机体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应答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它的很多功能已经被揭开,但仍有很多未被发现。 实验采用瑞氏-姬母萨对斑马鱼的血涂片和组织印迹片染色,观察比较了不同的颗粒细胞以及不同组织中MC的形态。结果表明:斑马鱼MC的形态与嗜中性和嗜碱性颗粒细胞有明显的不同。但在肝脏、脾脏、肾脏中,MC的差异不显著;采用苏木精-伊红(HE)法、甲苯胺蓝(TB)法、阿利新蓝-高碘酸雪夫氏反应(AB-PAS)法、Masson三色法、May-Grünwald Giemsa(MGG)法5种组化染色法,对斑马鱼消化道组织和鳃中的MC组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B-PAS和TB显示的MC效果较好,MGG也可;对斑马鱼肠道中的MC进行透射电镜观察,发现斑马鱼肠道MC多为成熟型MC,超微结构类似哺乳动物的MC,但其胞质中未见形态多样的亚结构。 实验通过对斑马鱼肝脏、头肾和脾脏的组织印迹片进行瑞氏-姬母萨混合染色,光镜观察各种血细胞的大小、形态特征,并对血细胞进行分类统计,研究斑马鱼造血组织MC发生过程。研究发现,斑马鱼MC发育大致经过3个阶段,即原始阶段、幼稚阶段和成熟阶段。原始粒细胞在三种器官中都有出现,头肾最多。可见头肾是斑马鱼MC主要造血器官,脾脏和肝脏是其辅助造血器官。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研究迟缓爱德华菌感染的斑马鱼肠道、鳃、肝脏、脾脏和肾脏中MC的分布。结果表明:使用兔抗人MC类胰蛋白酶单克隆抗体能够显示出斑马鱼MC,但阳性细胞数量较少。MC在斑马鱼的肠道、鳃、肝脏、脾脏、肾脏中的分布各有特点,但总的来说,存在两个共性特点: MC常常分布在器官的浅层; MC常常在血管、神经、淋巴管或腺体周围分布。 采用迟缓爱德华菌诱导的斑马鱼模型,研究肠道炎症与MC之间的关系。通过电镜与光镜的观察发现,斑马鱼感染后,出现明显的肠道病理变化。MC数量增多,有向上皮层及血管附近迁移的现象;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MC脱颗粒现象更严重。综合以上结果可推断,MC与肠道炎症反应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在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的免疫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S917.4;R5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乾;俞红贤;荆海霞;张勤文;魏青;梁林;;1日龄大通牦牛小肠肥大细胞的形态学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3期

2 周玉,郭文场,杨振国;鱼类血细胞的研究进展[J];动物学杂志;2001年06期

3 顾曙余;杜寅;;淡水石斑鱼血细胞发生的观察[J];水产科学;2008年04期

4 陈静;李华;吴艳辉;陈辉;;仿刺参体腔细胞染色方法的研究[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顾曙余;赵璧影;杨家新;;暗纹东方渶血细胞发生的观察[J];淡水渔业;2007年01期

6 刘彦威;刘娜;;粘膜肥大细胞和结缔组织肥大细胞[J];国外兽医学.畜禽疾病;1992年03期

7 王亚婷;李晓s

本文编号:25838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5838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0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