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内毒素即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是革兰阴性细菌外层膜上的一个必需组分,由疏水的类脂A和亲水性多糖组成的糖脂复合物,前者是LPS的生物活性部分,于细菌死亡裂解后释放,作用于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等宿主细胞,诱发肿瘤坏死因子(TNF-a)、白细胞介素IL-6、IL-1等细胞因子的产生,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或内毒素直接作用于白细胞使其释放内源性致热原,促使体温升高。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存在肠道细菌生长过度、肠道粘膜屏障受损和机体免疫力下降等因素,易发生细菌移位,以肠源性需氧革兰阴性细菌移位最常见,并与内毒素血症发生密切相关。 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是降钙素的前体,一个特定的蛋白酶可将PCT分解为钙抑肽、降钙素及N-末端残基。正常情况下,产生于甲状腺C细胞,被裂解而不会释放到血液中,因此在健康人中不能检测到(0.1ng/ml)。但在细菌感染时,甲状腺外组织如肝脏的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肺、内分泌细胞及肠道组织的淋巴细胞都能分泌、合成PCT,致PCT明显升高,而当感染控制时逐渐下降。PCT的生成很快,半衰期25~30h,细菌内毒素是诱导生成PCT的主要刺激因子,整个生成过程将受细菌内毒素和多种炎症因子的调节。PCT能够区别细菌与病毒感染,是细菌感染敏感、特异的指标,能够指导抗生素的应用。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可以导致门静脉系统不同部位的静脉曲张,其中以食管胃静脉曲张最常见。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最严重、最多发的并发症。目前,内镜下治疗已成为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主要措施,包括套扎、硬化剂注射和组织粘合剂注射术,其共同机理是通过机械或者阻塞作用致血管闭塞,使曲张静脉缩小或消失,达到止血及预防再次出血的目的。但是,内镜治疗后是否发生感染,是术后常常需要考虑的问题,在胃镜严格规范消毒以来,操作本身引起感染的发生率极低,因此临床上内镜治疗术后发热是机体的一种应急反应,还是存在细菌感染是本研究的目的,国内外研究较少。研究认为血浆内毒素及降钙素原水平是反映机体感染存在的敏感指标,所以本文拟通过研究内镜治疗后血浆内毒素及降钙素原的变化情况,了解内镜治疗后是否存在感染,为抗生素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肝硬化患者内镜治疗后分为抗生素治疗组和非抗生素治疗组,治疗组患者在内镜治疗护理常规基础上,给予2天抗生素治疗。在内镜治疗前1天、治疗后第1天及第7天,早上空腹留取血液标本,采用革兰阴性菌脂多糖检测试剂盒(光度法)检测血浆内毒素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血浆降钙素原水平。 结果:①内镜治疗前Child-Pugh B+C级与Child-Pugh A级相比,血浆内毒素及降钙素原水平显著增高(分别为P=0.000,P=0.000)。②抗生素组与非抗生素组内镜不同治疗方法(套扎组、硬化组、组织胶组及联合治疗组)之间血浆内毒素及降钙素原水平前后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③对于Child-Pugh A级患者,抗生素组血浆内毒素水平较术前下降无统计学差异(P=0.085);非抗生素组内镜治疗后血浆内毒素水平较术前增高(P=0.001),以术后第7天显著(P=0.004)。对于肝功能Child-Pugh B+C级患者,抗生素组内镜治疗后血浆内毒素水平较术前显著下降(P=0.000),术后第1、7天与术前比较,分别为P=0.000、P=0.010;非抗生素组血浆内毒素水平较术前显著增高(P=0.000),以术后第7天显著(P=0.000)。④对于肝功能Child-Pugh A级患者,抗生素组血浆降钙素原水平较术前显著增高(P=0.030),但术后第1、7天与术前比较,增高均无统计学差异,分别P=0.092,P=0.337;非抗生素组血浆降钙素原水平与术前比较,增高无统计学差异(P=0.085)。对于肝功能Child-Pugh B+C级患者,抗生素组血浆降钙素原水平与较术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852);非抗生素组血浆降钙素原水平较术前显著增高(P=0.000),以术后第7天显著(P=0.003)。 结论: 患者内镜治疗后均会出现短暂性的发热,以低热为主,肝功能Child-Pugh B+C患者术后发热发生率明显高于肝功能Child-Pugh A级。对于Child-Pugh A级内镜治疗患者,应慎重应用抗生素,但Child-Pugh B、C级患者,由于术后血浆内毒素和降钙素原水平升高,应考虑尽早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57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刚;;胆源性胰腺炎37例内镜治疗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1年24期
2 周正辉;王征;;91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内镜治疗的临床评价[J];浙江创伤外科;2011年03期
3 朱伟;李梅;;经内镜射频治疗肠息肉术100例的护理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年11期
4 延学军;;内镜治疗110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对比研究[J];当代医学;2011年22期
5 冯秋实;;医源性胆管损伤内镜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1年07期
6 丛东枚;;消化性溃疡出血采用内镜治疗的护理[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年06期
7 徐存美;王秀莲;栗鹏;;内镜治疗大肠息肉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16期
8 陈盛;王卫东;江寅;;慢性胰腺炎36例内镜治疗[J];现代医院;2011年07期
9 焦士臣;;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46例[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1年03期
10 金军;韩树堂;;浅谈结肠息肉的中西医诊疗[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新钢;徐淑军;李刚;王东海;王新宇;陈腾;李学恩;;神经内镜治疗脑室内病变的临床体会[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李文;石磊;江涛;范群度;赵卫川;鲁焕章;;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内镜治疗[A];中华医学会第10届全国胰腺外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3 阮洪军;柯进晶;徐启顺;赵大建;胡智明;杨建民;;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急诊内镜治疗[A];2005年浙江省消化系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4 杜雪芹;刘敏;代云芳;张燕;;经鼻内镜治疗蝶、筛窦囊肿手术配合体会[A];全国第十一届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7年
5 王布江;邢国平;郑京;丁小云;孙琳寅;;71例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内镜治疗体会[A];第二届浙江省消化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陈幼祥;吕农华;徐萍;李国华;周小江;彭春艳;何怀纯;朱萱;王崇文;;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急诊内镜治疗[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2007年
7 郭璇;顾芳;吕愈敏;;早期大肠癌形态学特征及内镜治疗的回顾性研究[A];第九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论文集[C];2009年
8 陈幼祥;吕农华;徐萍;李国华;周小江;彭春艳;何怀纯;王崇文;;168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内镜治疗[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2007年
9 智发朝;;消化系肿瘤的内镜治疗[A];2008全国消化肿瘤新技术治疗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张哲;沈磊;谭诗云;罗和生;沈志祥;于皆平;;43例食管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临床、内镜及病理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12次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兆申;慢性胰腺炎也能用内镜治疗[N];健康报;2006年
2 郑颖t
本文编号:26003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600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