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内皮祖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携带乙型肝炎病毒修复组织功能的基础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6 11:14
【摘要】: 研究背景:既往研究表明,乙肝病毒(HBV)在肝外组织的复制引起诸如乙肝相关性病毒性心肌炎等多种肝外表现,但是乙肝病毒如何传染肝外组织引起如乙肝相关性病毒性心肌炎等临床表现,其发病机理仍然不清。 目的:为了探讨人内皮祖细胞(EPCs)和人及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否能被HBV感染,具有携带HBV而修复肝外损伤的组织,进一步研究乙肝病毒肝外表现的发病机理。同时,探讨HBV传染的种属同源性问题。 方法:在本研究中,我们用乙肝病毒高拷贝阳性血清感染人脐带血内皮祖细胞、人和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SD乳鼠心肌细胞,并将感染的祖/干细胞移植入心肌梗死模型和急性肾缺血模型的SD大鼠。免疫组化、流式细胞仪、PCR和透射电镜检测体外培养的细胞,同时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检测SD大鼠的各脏器组织。 结果:本研究发现,在体外培养系统中用乙肝病毒对祖/干细胞、SD乳鼠心肌细胞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进行干预,人内皮祖细胞可通过吞噬乙肝病毒而引起感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也可被HBV感染,但不感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和SD乳鼠心肌细胞。在人内皮祖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检测到HBV DNA和变异的乙肝病毒颗粒,并在以后的维持培养中逐渐下降以至于消失。同时,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核心抗原(HBcAg)也在内皮祖细胞、人和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但是,HBV共价闭合环状DNA(HBV cccDNA)始终是阴性。在体研究发现,在心肌梗死周边部和继发性损伤的肾、肺和肝组织,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均发现乙肝抗原的表达。 结论:乙肝病毒不能感染乳鼠的心肌细胞,但能感染SD大鼠间充质干细胞和人间充质干细胞,病毒对不同种属的干细胞的感染可能是人畜共患性疾病的感染基础。 内皮祖细胞和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被乙肝病毒感染,但不在这两种细胞中复制,并将乙肝病毒携带至被修复的组织,这充分说明内皮祖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带乙肝病毒修复组织的功能是乙肝病毒性心肌炎和其他乙肝肝外表现的发病机理之一。意味着干细胞具有带病毒修复组织的功能,这也可能是病毒性疾病和病毒相关性肿瘤疾病的发病机理之一。
【图文】:

免疫表型,细胞周期,乙肝病毒感染


图2MSC免疫表型和细胞周期2.2.MSC是乙肝病毒感染的靶细胞为了观察MSC是否能被乙肝病毒感染,我们把培养的细胞分为4组,即病毒血清干预组和正常人血清干预组,将培养的第3代MSC在接种于含玻片的培养皿时开始干预,千预2天后换新鲜培养液,继续维持培养1一2天。免疫组化表明,病毒血清干预组HBcAg在干预3天后开始表达(图3.IB),主要在细胞质发现(图3.le,3.ID)。正常血清Mse

透射电镜,病毒颗粒,标尺


2.3.透射电镜检测用透射电镜检测病毒干预后的MSC发现,在细胞质内偶见到大小不等的病毒颗粒见图4A,,比内皮祖细胞中少得多(见第二章Fig.SA一SC)。这种HBv病毒颗粒为圆形或椭圆形病毒颗粒,直径大小在 50to200nm,大多数直径在 80nm左右。在电镜下计算5个不同20,000倍视野的平均数的HBV颗粒为2.5士2.1个;这些病毒颗粒主要在细胞质内,而不在粗面内质网(RER)和细胞核中。细胞传代后消失。在正常人血清干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R512.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琴 ,王长谦;成人干细胞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3年06期

2 徐志伟;张中明;;心肌祖细胞、内皮祖细胞对于梗死心肌的修复作用[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赵子粼;许顶立;;内皮祖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改变的研究进展[J];临床急诊杂志;2011年02期

4 罗庆yN;李建美;;血管内皮祖细胞与冠心病[J];实用医药杂志;2006年10期

5 梁濵;牛颖;魏经汉;;内皮祖细胞自体移植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效果观察[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6期

6 张日霖;梁伟钧;;内皮祖细胞移植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河北医学;2011年04期

7 连锋;朱洪生;薛松;孙龙;胡波;;自体内皮祖细胞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近、中期心肌收缩力的影响[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6年05期

8 张敬;曲鹏;;内皮祖细胞在冠心病中的应用[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9 吴钟伟;张怀勤;;内皮祖细胞与治疗性血管新生[J];心脏杂志;2009年04期

10 陈闽荔;张金莲;吕建国;;血管内皮祖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9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秦玉明;王大为;杨世伟;曹黎明;赵乃铮;王凤鸣;钱建华;龚晓平;周凯;胡宝珍;;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对小儿心肌细胞的影响[A];2006(第三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浙江省儿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乔国芬;吴玲;初文峰;吕延杰;杨宝峰;;血小板活化因子诱导H9c2心肌细胞凋亡作用及其机制[A];第六届海峡两岸心血管科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朱丹;黄秀兰;;人参皂苷Rg1保护心肌细胞免于缺氧-复养损伤涉及PKCε-activated ERK1/2径路[A];全国第十一届生化与分子药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裴建明;王跃民;马恒;黄德明;;不同时间低氧后心肌细胞钙瞬变的变化[A];中国生理学会第21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5 林国生;蔡军;江洪;杨波;蒋学俊;王腾;代治国;范国华;余奇劲;;胚胎心肌细胞移植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6 周苏宁;邵建华;;缺氧复氧心肌细胞NF-κB活化调控iNOS基因表达及NO释放[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7 赵军;顾振纶;杨吉成;盛伟华;郑世营;;缺氧对心肌细胞DNA链损伤的体外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暨2007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青年医师论坛论文集心血管外科分册[C];2007年

8 张玉霞;刘铭球;喻伦银;刁路明;唐志佼;夏东;王敏;;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心肌细胞、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肥大中cyclinD_2和p16基因转录及蛋白表达变化[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9 梁贵友;李剑;徐刚;刘达兴;宋永祥;;PI3K在犬体外循环缺血再灌注心肌胰岛素抵抗发生机制中的作用[A];贵州省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陈炜;张雷;尹青;赵昱;赵春芳;;诱导胚胎源性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的实验研究[A];2007年中国解剖学会第十届全国组织学与胚胎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编译 晓鱼;人类心肌细胞可再生[N];医药经济报;2009年

2 记者 郑晓春;以科学家用皮肤细胞制造出心肌细胞[N];科技日报;2009年

3 杨洋;骨髓细胞生成心肌细胞[N];卫生与生活报;2003年

4 刘霞;美成功将成纤维细胞直接变为心肌细胞[N];科技日报;2010年

5 记者 张晔;基因调控让坏死的心肌细胞“复活”[N];科技日报;2011年

6 艾平 编译;加拿大骨髓干细胞培植心肌细胞[N];大众科技报;2000年

7 吴伟农;心肌细胞能自我修复[N];医药经济报;2001年

8 ;急性心梗治疗获重要突破 心肌细胞可以再生[N];中国保险报;2003年

9 记者胡德荣;心肌细胞能体外培养[N];健康报;2002年

10 记者 张孟军;加发现心肌细胞再生法[N];科技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s

本文编号:26013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6013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2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