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氧化石墨烯对肠炎小鼠肠上皮细胞损伤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9 12:10
【摘要】:研究背景和目的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它是累及肠道的慢性、炎症性、毁损性疾病。目前认为,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启动机体异常免疫是IBD的主要病因之一,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新型纳米材料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在日常社会生产及生活中应用广泛。因此,其长期暴露对肠道炎症的影响逐渐受到重视。为了更好的了解GO暴露对IBD发生发展的影响,本研究在应用硫酸葡聚糖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成功构建急性小鼠肠炎模型的基础上探讨了 GO对其肠道炎症的影响,并且通过体外建立肠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IECs)模型进一步探究了其潜在机制。方法1.GO的理化性质和表征:使用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观察GO表面形态、原始粒径以及厚度。利用拉曼光谱(Raman spectroscopy)检测GO材料内部缺陷。另外,使用动态光散射仪(Dynamic light scanning,DLS)检测GO在不同溶剂中的稳定性和分散性,并用平均粒径、多分散指数(Polydipersity index,PDI)和zeta电位来评估。2.动物模型的构建和分组:6-8周大小的雌性C57B1/6小鼠饮用2.5%DSS溶液长达5 d成功构建急性肠炎模型,后恢复正常饮用水4 d,动物实验周期共9d。小鼠分组如下:WT组(无任何处理)、WT-GO组(仅灌胃GO)、DSS-WT组(仅DSS处理)和DSS-GO组(在DSS处理的基础上灌胃GO),分别在造模第2、4、6、8天分别给小鼠予以5、30以及60 mg/kg剂量的GO溶液灌胃。3.体内实验的观察指标:日常记录小鼠体重及大便性状,于第9日行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收集结肠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肠道炎症情况、qPCR检测炎症因子表达情况以及TUNEL染色观察肠道凋亡情况。4.肠上皮细胞模型的构建:在体外实验中,选用人正常结肠黏膜上皮细胞,FHC细胞作为肠上皮细胞模型。5.GO在肠上皮细胞内的定位情况:使用TEM及免疫荧光显微镜分别观察GO或FITC-BSA标记的GO的摄取和在细胞内的分布。6.GO对肠上皮细胞毒性作用的影响:不同浓度GO(0、10、25、50、100和200 μg/mL)处理FHC细胞24 h以及0、25和50μg/mL GO分别处理细胞6、12和24 h,使用毒性增殖实验(Cell counting kit-8,CCK-8)试剂盒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释放试剂盒分别检测细胞活力和细胞上清中LDH含量;选用25和50μg/mLGO处理FHC细胞24h,LPS处理组作为阳性对照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antive PCR,qPCR)检测炎症因子IL-6、IL-10、IL-1β以及TNF-α的表达情况。另外,利用Western blot检测p65蛋白表达。7.GO对肠上皮细胞线粒体和ROS的影响:分别使用TEM观察GO处理后FHC细胞线粒体结构以及流式细胞技术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应用免疫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ROS生成。8.GO对肠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使用流式细胞技术仪检测细胞凋亡数量。提取蛋白进行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包括CytC、Bax、Bcl-2、cleaved caspase-3以及AM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9.GO诱导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使用抗氧化剂N-acetyl-L-cysteine(NAC)清除细胞内ROS和AMPK抑制剂Compound C(Com.C)抑制FHC细胞内AMPK通路活性后,检测凋亡相关指标和信号通路的变化;结果1.GO的表征和稳定性:使用AFM观察到本研究中所使用的GO为不规则片状结构,厚度约为1.0 nm,粒径主要在200-300 nm之间。使用TEM观察到的GO结构与AFM结果基本一致,且GO表面不光滑,边缘锐利。拉曼光谱结果显示GO的D峰和G峰的峰值分别为1835 cm-1和1521 cm-1。根据DLS结果得知,GO在双蒸水、PBS以及RPMI 1640培养基溶液中静置12 h至5 d时,其主要粒径均在200-300 nm之间。然而,在静置长达7 d时GO在不同溶剂中的稳定性存在明显差异。GO在双蒸水中仍然比较稳定,PDI始终保持在1.0。而GO在PBS和RPMI 1640培养基中的PDI分别下降为0.7和0.5。2.GO加重了DSS肠炎小鼠的肠道炎症:在体内使用DSS成功构建肠炎小鼠模型,并发现予以60 mg/Kg GO溶液灌胃处理可以加重小鼠肠炎,表现为小鼠体重持续下降、结肠长度明显缩短、上皮结构完全破坏以及炎症细胞严重浸润。qPCR结果显示,与DSS-WT组相比较,DSS-GO组小鼠肠道IL-6和IL-17表达明显上调,而IL-10表达显著下调。TUNEL染色发现,DSS-GO组小鼠肠道上皮组织内发生了明显的凋亡。然而,在WT组与GO-WT组小鼠肠道中均未观察到明显病理异常。3.GO经FHC细胞摄取后诱导细胞产生明显的细胞毒性:GO经FHC细胞摄取后主要分布细胞胞浆,且GO对FHC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和对LDH释放的促进作用均与处理时间、处理浓度呈正相关;另外,GO诱导了炎症因子IL-1β的释放。4.GO能诱导线粒体损伤并诱导细胞内ROS生成:GO诱导了线粒体损伤,表现为结构破坏以及MMP明显下降;同时,胞内观察到明显的ROS生成。5.GO能诱导FHC细胞凋亡的发生:相比于对照组,GO处理能诱导更多的FHC细胞发生凋亡,且伴随细胞内凋亡相关蛋白CytC、Bax和cleaved caspase-3表达上调以及Bcl-2表达下调。同时,GO能显著激活FHC细胞内的AMPK/p53信号通路。6.GO诱导的FHC细胞凋亡受ROS/AMPK/p53通路调控:使用NAC清除细胞内ROS和Com.C抑制AMPK通路后能明显减轻GO诱导的细胞凋亡。结论1.GO可以加重DSS诱导的急性肠炎,但对于无炎症基础疾病的正常健康小鼠肠道无明显损伤。2.GO能够诱导FHC细胞产生细胞毒性、细胞膜破坏释放LDH、线粒体损伤、ROS生成以及细胞凋亡。3.GO诱导ROS/AMPK/p53通路激活调控的肠上皮细胞凋亡可能是其加重小鼠急性肠炎的主要机制。
【图文】:

高峰,原始粒径,拉曼光谱分析,化性


第三章结果逡逑1.邋GO的表征和理化性质逡逑本研宄中所使用的GO成品,根据图1-1邋A所示,AFM结果显示GO呈单逡逑层片状结构,,可见最大粒径约500邋nm,但其主要粒径分布在200-300邋nm之间。逡逑GO的厚度约lnm,符合GO作为单层纳米结构的基本特征。同时,本研宄使用逡逑TEM更为清晰、直观地表征GO表面形态和结构。如图1-1邋B所示,TEM下观逡逑察到的结果与AFM结果基本一致,且GO边缘锐利,表面不光滑。图1-1邋C结逡逑果为DLS所测得的GO原始粒径分布图,粒径在200-300邋nm之间。为了进一步逡逑验证本实验中使用的GO为公认的石墨烯衍生物,使用拉曼光谱分析了邋GO的结逡逑构缺陷和特异性高峰。在图1-1邋D中观察到GO具有两个特征性高峰,分别为D逡逑峰(D邋peak)和G峰(G邋peak)。拉曼光谱表征显示G邋peak峰值位于1521邋cm-1

示意图,小鼠,灌胃,示意图


图2-1-1.小鼠造模示意图逡逑6-8周大小的雌性C57B1/6小鼠分组如下:WT组(未做任何处理)、WT-GO组(灌胃逡逑GO)、DSS-WT组(仅给予DSS处理)以及DSS-G0组(在DSS造模的基础上给予GO处逡逑理),每组小鼠共5只。通过2.5%邋DSS溶液暴露给小鼠达5邋d后更换正常饮用水4邋d构建急逡逑性肠炎模型,于第2、4、6、8天分别灌胃5、30以及60邋mg/kg的GO溶液暴露给小鼠。于逡逑第9日处死小鼠,收集结肠组织备用。逡逑Figure邋2-1-1.邋Schematic邋illustrations邋of邋experiments邋in邋vivo逡逑6-8邋weeks邋old邋female邋C57B1/6邋mice邋were邋divided邋into邋four邋groups邋(n=5,邋each邋group):邋WT逡逑group邋(without邋DSS邋or邋GO邋treatment),邋GO-WT邋group邋(only邋GO邋treatment),邋DSS-WT邋group邋(only逡逑DSS邋treatment)邋and邋DSS-GO邋group邋(GO邋treatment邋in邋the邋setting邋of邋colitis邋induced-by邋DSS逡逑treatment).邋To邋induce邋an邋acute邋colitis邋mode,邋mice邋were邋given邋2.5%邋DSS邋in邋drinking邋water邋for邋5逡逑days邋and邋then邋given邋normal邋drinking邋water邋for邋4邋days.邋Mice邋were邋orally邋adiministrated邋w
【学位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5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书健;;恒利宝 石墨烯锦纶引领者[J];纺织科学研究;2019年08期

2 刘刚铄;戴树玺;高亚鸽;顾玉宗;;缺陷态结构:开启石墨烯特殊性质和应用之门的钥匙[J];材料导报;2019年19期

3 周文韬;;浅谈石墨烯在生产中的应用[J];石化技术;2019年07期

4 南风;;2019石墨烯企业100强[J];互联网周刊;2019年16期

5 《物理化学学报》编辑部;;专访中国石墨烯领军人物:刘忠范院士及他的团队[J];物理化学学报;2019年08期

6 闫守文;;石墨烯在橡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化工设计通讯;2019年08期

7 张霞;黄刚;周超;袁小亚;贺俊玺;冯曼曼;刘昭;;石墨烯在沥青复合材料中的研究现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07期

8 钱伯章;;石墨烯材料制备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J];石油和化工节能;2016年01期

9 ;年产100吨石墨烯粉体生产线在常州投运[J];中国粉体工业;2013年06期

10 ;石墨烯标委会拟成立 石墨烯标准化制定企业待定[J];中国粉体工业;201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庆国;张炜;王凯;王莎莎;;石墨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展望[A];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分2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6年

2 刘东;李丽波;由天艳;;电化学制备氮掺杂石墨烯及其在催化氧气还原反应中的应用[A];第十三届全国电分析化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7年

3 王莹;刘子顺;;通过缺陷设计实现石墨烯的自发卷起和组装[A];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上)[C];2018年

4 高超;方波;;石墨烯宏观组装及多功能复合材料[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M:高分子共混与复合体系[C];2017年

5 李永军;杨阳;戴静;黄晓宇;;功能化石墨烯、氟化石墨烯及石墨烷的制备[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O:共价骨架高分子与二维高分子[C];2017年

6 梁秀敏;江雷;程群峰;;仿生石墨烯纤维研究进展[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M:高分子共混与复合体系[C];2017年

7 方浩明;白树林;;三维石墨烯填充高导热弹性体[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M:高分子共混与复合体系[C];2017年

8 许亮;邹聪;董鉴锐;张兴权;罗铭;左明明;曹振兴;;氧化石墨烯涂层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K:高性能高分子[C];2017年

9 张学薇;徐晨;汪洋;尹少骞;王韫璐;赵沛;王宏涛;;石墨烯转移方法[A];中国力学大会-2017暨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60周年大会论文集(A)[C];2017年

10 汪洋;程昱;王韫璐;张帅;徐晨;张学薇;尹少骞;应林炜;宋也男;李群仰;赵沛;王宏涛;;石墨烯的制备及力学性质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7暨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60周年大会论文集(A)[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彦彬;石墨烯将怎样改变通信?[N];通信产业报;2016年

2 本报记者 倪伟;石墨烯概念持续升温[N];中国证券报;2019年

3 重庆商报-上游新闻记者 严薇;诺奖得主科斯提亚·诺沃肖洛夫:重庆石墨烯产业大有可为[N];重庆商报;2019年

4 本报记者 樊小帅;石墨烯引领采暖新风尚[N];延安日报;2019年

5 宗华;科学家发明石墨烯染发剂[N];中国科学报;2018年

6 记者 尚丽;石墨烯增效复合肥为林业生态建设提质增效[N];大同日报;2019年

7 特派记者 师琰;东旭光电联手曼大合作开发悬浮传感芯片[N];21世纪经济报道;2019年

8 本报记者 李禾;中英联手攻关悬浮石墨烯传感芯片[N];科技日报;2019年

9 马琳 商龚平;我国石墨烯产业化亟需迈过三道坎[N];中国航空报;2019年

10 艾班;石墨烯生物材料制备成功[N];中国化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Mehboob Hassan;[D];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

2 彭鹏;功能性二维材料的制备、表征和场效应性能调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

3 陈栋;半实物仿真系统中电磁目标模拟器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4 陈博;石墨烯及其衍生材料海水淡化输运机理研究[D];武汉大学;2019年

5 孙琛;基于石墨烯等离子体的多窗口类电磁诱导透明效应及纳米天线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6 王霄鹏;功能化石墨烯基材料用于能源存储与转换[D];北京理工大学;2017年

7 姜越;石墨烯基功能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7年

8 张鹏;功能化石墨烯—杯芳烃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9 郭辉;金属表面上外延石墨烯的硅/锗及其氧化物插层与结构物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19年

10 王子莹;半导体氧化物与石墨烯复合材料的表面调控及其室温NO_2气体传感性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娜娜;类石墨烯MoS_2储钠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9年

2 吕智敏;多氨基凝胶多糖/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吸附性能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9年

3 赵娟平;单层石墨烯电子结构、光学与热力学性能研究[D];陕西理工大学;2019年

4 赵世亮;石墨烯压力传感器工艺设计与加工关键技术研究[D];中北大学;2019年

5 张珂;低温等离子体制备氮掺杂石墨烯基电极[D];武汉科技大学;2019年

6 石凯;石墨烯基二维纳米材料层间调控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中北大学;2019年

7 曹祥康;石墨烯纳米片/环氧富锌复合涂层防腐性能及机理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9年

8 师睿;多羧酸配位稀土发光配合物及其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合成、荧光和抑菌性质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9年

9 王元江;石墨烯改性及其吸附阿司匹林分子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9年

10 邱硕;稀土钐发光材料的合成及性能[D];陕西科技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6059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6059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5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