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EphA3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发病风险的关联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2 02:50
【摘要】:目的:大量研究表明ephrin受体A3(EphA3)基因在炎症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这种作用的发挥主要是通过调节淋巴细胞的迁徙和转移来实现的。本研究的目的就是探讨EphA3基因多态性是否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疾病进展相关联。 方法:本实验采取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收集湖北地区1245例非相关的中国汉族慢性HBV感染者,其中包括800个病例和445个对照,,收集其临床病史,实验室相关数据,采集血样,提取基因组DNA,应用TaqMan MGB探针法进行基因分型,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所得分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卡方检验用于分析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在病例组及对照组的分布情况,而探讨EphA3基因多态性与HBV感染进展的相关性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临床资料统计显示:各病例组男性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无症状HBV携带者(P0.001);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组的平均年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01),而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硬化及肝癌组人群年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基因分型统计分析结果显示:EphA3基因rs9310117位点多态性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发病风险相关。用Logistic回归校正了年龄和性别后在不同的遗传模型下分析:在隐形模型下,我们发现基因型为CT或TT的人群,与纯合子CC相比,患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风险明显降低(P=0.003,比值比(OR)=0.560;95%可信区间(95%CI),0.381-0.824);加性模型下,与基因型CC相比,我们发现基因型CT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发病的保护因素(P=0.001, OR=0.498;95%CI,0.330-0.752). 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提示EphA3基因位点rs9310117多态性可能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发病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相对于C等位基因,等位基因T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发病的保护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512.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培仁;孙建华;朱艳荣;赵建龙;唐向荣;;63例慢性乙肝e抗原阴性HBV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报告[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06年04期

2 高冀蓉;邹怀宾;李卓;刘旭华;赵军;陈煜;段钟平;;北方汉族慢性HBV感染者TNF-α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0年19期

3 张淑兰;魏晨玲;冯忠军;颉玉欣;;E-选择素A561C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和HBV DNA载量的相关分析[J];检验医学;2006年05期

4 林春景;吴金明;黄智铭;吴建胜;陈瑾;林贤凡;孙慧;;慢性乙型肝炎免疫清除期患者HBsAg基因多态性[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8年02期

5 王锋;韩国荣;;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HBV宫内感染的相关性[J];江苏医药;2009年11期

6 黎环;潘晨;;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308位点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的关系[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0年01期

7 荀运浩;施军平;过建春;石伟珍;刘长灵;;中医体质和HBV感染结局的关联及其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QA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年02期

8 王婵娟;单可人;何燕;张婷;李毅;肖雁;官志忠;任锡麟;;贵州彝、瑶族及汉族HBV感染与IL-10-819相关性[J];中国公共卫生;2011年01期

9 孙承龙,王跃国,王惠民,张冬雷,马达,赵建龙,吴月平;基因芯片检测HBV DNA聚合酶区基因多态性[J];交通医学;2003年06期

10 张冬雷,王惠民,施健,赵建龙,崔之础;DNA芯片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多态性[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柳龙根;;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多态性对其复制能力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九次感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张平安;李艳;杨相升;;IL-10基因启动子-592A/C多态性与HBV感染预后的关系[A];湖北省暨武汉市微生物学会分析微生物专业委员会第十届第五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3 过建春;施军平;荀运浩;;HLA-DQA1基因多态性和HBV感染结局的关联[A];全国第3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第2届委员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周国平;陈敏;王永忠;杭双荣;m翔科;;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多态性的临床研究[A];第四届全国临床检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荀运浩;过建春;石伟珍;施军平;刘长灵;;HLA-DQA1基因多态性和HBV感染结局的关联[A];第十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6 过建春;荀运浩;施军平;刘长灵;;HLA-DQA1基因多态性和HBV感染结局的关联[A];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年会暨肝病新进展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7 张卓君;姚文;王艳艳;彭咏梅;;母乳中性寡糖浓度与FUT2基因多态性及其与子代早期生长的关系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8 全锦花;杨双雨;张新超;杨泽;;鸟苷素、尿鸟苷素外显子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9 黄玉娟;黄敏;王健怡;;GNB3C825T基因多态性与小儿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10 许虹;袁齐宏;范茜君;;云南纳西族APOE基因多态性与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欣;乙型肝炎病毒检验[N];中国医药报;2003年

2 石家庄市第五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朱宝申;浅谈乙型肝炎病毒的父婴传播[N];石家庄日报;2009年

3 印高乐;趋化激素基因多态性与气喘严重程度有关[N];医药经济报;2003年

4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教授 庄辉;单项抗-HBc阳性说明……[N];健康报;2001年

5 宋立新;基因多态性演绎人类生命差异[N];大众科技报;2000年

6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R区域基因相关性的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3年

7 记者 宋哲民 夏景珉;结合临床开展基因多态性研究实现疾病诊断与治疗的个体化[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8 张小梅;辰欣 “丁贺”成为国家重点新产品[N];中国医药报;2010年

9 湖南省肿瘤医院主任医师 刘保安;癌症能传染吗?[N];大众卫生报;2000年

10 广州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临床药理基地 叶海英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徐峰;合理用药 新的指南针[N];医药经济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瑞琴;受体酪氨酸激酶家庭分子EphA3在前列腺癌进展中的作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9年

2 张岩;应用RNAi技术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3 张卫强;基质金属蛋白酶-1,-9基因多态性和肺癌易感性关系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4 刘晓颖;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cIAP_2蛋白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陈洁莉;脂联素及其基因单链核苷酸多态性在正常糖耐量,糖耐量受损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作用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6 张秋;TRAIL及其相关分子在HBV感染所致凋亡改变中的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7 曹正国;MMP-1启动子基因多态性与牙周炎相关性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8 俞水亮;中国人群PRNP基因多态性分析及朊病毒新突变分子致病机制的初步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9 李进;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反式调节作用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10 贾妮;急性缺血性中风始发证候与体质、RAS系统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虹;EphA3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发病风险的关联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肖鸿敏;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多态性及X蛋白结合蛋白的初步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3 王翠敏;EphA3与SGEF的相互作用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4 夏淑林;CD24基因多态性与慢性HBV感染的遗传易感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5 孙皓云;脑梗死患者胰岛素受体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D];青岛大学;2001年

6 周越塑;中国汉族人群TNF-α基因多态性与乙型、丙型肝炎相关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2年

7 徐旭雯;肿瘤坏死因子基因多态性与慢性HBV感染者临床类型的相关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8 高晓刚;肾移植供者、受者VEGF基因多态性对移植早期效果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9 宋福春;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因子-1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10 何非方;曲马多术后持续静脉镇痛效果及其血药浓度与CYP2D6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的初步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6113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6113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6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