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慢性HBV感染者无创诊断模型的建立及病证结合抗肝纤维化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7 00:13
【摘要】:目的: 1.针对慢性HBV感染者免疫耐受期和免疫清除期分别建立肝纤维化和肝脏炎症的无创诊断模型,并验证其应用价值,为临床抗病毒和抗肝纤维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及疗效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2.观察病证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 方法: 1.收集460例在首都医科大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行肝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慢性HBV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免疫耐受期(184例)和免疫清除期(276例)。每组采用分层随机的方法分为建模组和验证组,在建模组通过对20项指标依次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不同研究终点(S≥2,G≥2)相关的独立预测因子,并分别建立诊断肝纤维化及肝脏炎症的指数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划定界值并评价模型的诊断价值,以验证组检验各模型的总体诊断效率。 2.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将入组的54例患者分为病证结合组36例,西医治疗组18例。两组均给予抗病毒治疗:阿德福韦酯,1Omg/日;其中病证结合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辨证论治,湿热内蕴证选用芩连温胆汤加减;肝郁脾虚证选用逍遥散+二陈汤加减;气阴两虚证选用四君子汤+二至丸加减。每日一剂,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中医症状变化、血常规、肝功能、病毒学标志物(HBV-DNA)、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PC-Ⅲ、Ⅳ-C、LN)和非创伤性Wang Ⅲ指数的变化情况。 结果: 1.根据最终筛选出与各研究终点相关的独立预测因子,建立了Wang Ⅰ、Wang Ⅱ、 WangⅢ、WangⅣ模型。ROC曲线分析显示,Wang Ⅰ模型判别慢性HBV感染者免疫耐受期显著肝纤维化(S≥2)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为0.879(0.809~0.948)。以1.75作为除外显著肝纤维化的界值,其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90.0%、91.8%和72.9%;以5.05作为诊断显著肝纤维化的界值,其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91.5%、82.4%和83.8%。如果对Wang Ⅰ指数≤1.75和Wang Ⅰ指数5.05的患者不行肝活检,则可使74.8%(83/111)的患者避免肝穿刺,准确率为88.0%(73/83)。 Wang Ⅱ模型判断慢性HBV感染者免疫耐受期显著肝脏炎症(G≥2)的AUROC为0.835(0.760~0.910)。以2.26作为除外显著肝脏炎症的界值,其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90.5%、90.7%和70.0%;以5.82作为诊断显著肝脏炎症的界值,其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89.7%、75.0%和74.6%。如果对Wang Ⅱ指数≤2.26和Wang Ⅱ指数5.82的患者不行肝活检,则可使64.5%(71/110)的患者避免肝穿刺,准确率为84.5%(60/71)。 Wang Ⅲ模型判断慢性HBV感染者免疫清除期显著肝纤维化(S≥2)的AUROC为0.820(0.757~0.883)。以1.89作为除外显著肝纤维化的界值,其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91.0%、78.6%和74.7%;以5.19作为诊断显著肝纤维化的界值,其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90.9%、90.3%和69.8%。如果对Wang Ⅲ指数≤1.89和Wang Ⅲ指数5.19的患者不行肝活检,则可使62.7%(104/166)的患者避免肝穿刺,准确率为85.6%(89/104)。 WangⅣ模型判断慢性HBV感染者免疫清除期显著肝脏炎症(G≥2)的AUROC为0.836(0.775~0.897)。以5.01作为除外显著肝脏炎症的界值,其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89.6%、65.7%和76.3%;以7.54作为诊断显著肝脏炎症的界值,其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90.0%、93.8%和73.4%。如果对Wang Ⅳ指数≤5.01和Wang Ⅳ指数7.54的患者不行肝活检,则可使70.3%(116/165)的患者避免肝穿刺,准确率为85.3%(99/116)。将以上诊断模型应用于各验证组,则验证组和模型组的AURO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模型在两组的诊断价值相近。 2.两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的基线特征具有良好的可比性。治疗6个月后,病证结合组乏力、纳差症状改善情况显著高于西医治疗组(P0.05),两组皆可明显降低HBV-DNA水平,病证结合组可以降低血清AST、升高血清ALB,能够显著降低HA、 IV-C、LN等血清纤维化指标与WangⅢ指数,病证结合组抗肝纤维化的总体效率比西医治疗组提高了16.7%。 结论: 1.分别针对慢性HBV感染者免疫耐受期和免疫清除期建立的无创诊断Wang模型系列,用于评估肝脏显著肝纤维化及显著炎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和可重复性,一定程度上可替代肝活组织检查应用于临床。 2.病证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能够较好的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有效改善肝脏功能,降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和Wang Ⅲ指数,有良好的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512.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浩;;病证结合临床研究的关键问题[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年08期

2 张慧;杨卫彬;王丽颖;荆志伟;武红莉;;证候研究中动物模型的应用新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11年06期

3 冯艳青;陈威巍;刘佳;刘振红;杨俊连;杨宁;吕平;毛远丽;;HBV感染者肝移植后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分析[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1年07期

4 冯玢;李静;杜强国;;隐匿性HBV感染致慢加急重型肝炎1例[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年06期

5 朱复生;张玲慧;秦玉杰;;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疗现状探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21期

6 张红;庄曾渊;;基于“病证结合”探讨高度近视黄斑出血的病因病机[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1年04期

7 陈可冀;;病证结合治疗观与临床实践[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年08期

8 王天芳;;病证结合诊断标准的建立[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年08期

9 ;陈可冀学术思想座谈会在京召开[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年07期

10 王颖;郑小伟;;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的脏腑虚证本质研究设想[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玮;李太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HBV核心蛋白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应答[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艾滋病、病毒性丙型肝炎暨全国热带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过建春;施军平;荀运浩;刘长灵;石伟珍;;中医体质和HBV感染结局相关[A];全国第3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第2届委员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苏立稳;刘宇;;恩替卡韦联合中药复方治疗HBV复制的失代偿期肝硬化临床研究[A];全国第3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第2届委员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杨丽莎;罗伟生;覃理灵;何武;周劲刚;王钊;吴淋玲;黄亚琴;;HBV感染不同免疫状态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的变化[A];第四届中医药继续教育高峰论坛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换届选举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杨帆;朱焕玲;李建军;何川;季杰;黄杰;崔旭;向兵;;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相关性HBV再激活所致肝损害防治的回顾性分析[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6 李桂秋;路娟;;HBV变异株全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7 刘寿荣;武静;翁慧斌;刘雁;曾艳梅;张素英;陈蓉;张忠东;孟娅妮;;HBV阳性孕妇DC-SIGN/DC-SIGNR基因多态性与宫内感染的关系研究[A];第四届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大会暨传染病诊治高峰论坛、浙江省医学会肝病、感染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8 朱桂婷;施军平;荀运浩;黄谦;向晶;;饮酒在HBV相关性肝细胞癌的作用[A];第四届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大会暨传染病诊治高峰论坛、浙江省医学会肝病、感染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9 刘文兰;张炎;车念聪;唐佐青;油红捷;;HBV转基因小鼠的舌色研究[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梁声强;张阳根;杜娟;詹林盛;;报告基因标记的HBV细胞模型的建立[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吴刚 通讯员 胡延滨 宋丽萍;“病证结合”是中西医交融切入点[N];健康报;2011年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副司长 李昱;病证结合需要多学科参与[N];健康报;2011年

3 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 高思华;病证结合要借助高科技[N];健康报;2011年

4 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 刘保延;病证结合要选好切入点[N];健康报;2011年

5 记者 徐雪莉;病证结合是中西医融合的切入点[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6 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 曹东义;寒温统一应病证结合,分层诊治[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7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院 郭仲华;中西医结合应从病证结合切入[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徐雪莉;把握病证结合临床研究切入点[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9 张华强 申春悌 陈启光;病证结合研究的思路和方法[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10 ;陈可冀病证结合辨识疾病的思路与方法[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红;庄曾渊研究员退行性眼病“病证结合”诊疗模式的研究经验[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年

2 李庆虹;基于临床信息的新发传染病诊疗系统与基于遗传信息的HBV个体化诊疗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0年

3 南雪平;抗HBV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调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4 石英;角蛋白18及其磷酸化在HBV感染慢性肝病及肝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0年

5 赵耀;HBV同时分型和定量新方法的建立及基因型对药物敏感性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6 王凤梅;调节性T细胞在HBV感染的肝癌中的免疫抑制作用初探[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7 张爱民;中国HBV基因型分布特点和临床意义及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HBV基因突变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8 李婉玉;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等因素在慢性HBV感染中的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靳自学;HBV转基因小鼠肝脏纤维化的免疫学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10 何英利;不良结局家族聚集性HBV感染的宿主因素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宛瑞杰;慢性HBV感染者无创诊断模型的建立及病证结合抗肝纤维化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2 张柏盛;慢性HBV感染者病原学特点与肝肾损害、治疗及转归的相关性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梁洁;重庆地区儿童HBV血清学标志物流行病学调查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4 吴珍萍;拉米夫定耐药后补救治疗中HBV准种的演变及耐药模式的特点[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5 陈映;巨噬细胞与HBV相关肝病肝移植后乙肝复发的关系探讨[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6 杨军;成都地区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分布特点[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7 陈良云;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多重耐药HBV毒株的进化[D];苏州大学;2010年

8 王文;自体CIK细胞联合树突状细胞治疗HBV相关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刘琦;HBV基因型及前C区变异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情关系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10 何彬毓;314例HBV家族聚集感染慢性乙型肝炎的证候规律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171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6171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1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